所谓确定性,是指你知道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所謂风险,是指不一定会发生,但你知道其发生概率的事件。连发生概率都不知道的事件,则称为不确定性。奈特指出,"不确定性是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并不知道会是哪种状态"。不确定性是指由人们"无知"所引起的对未耒判断的误差。一切源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成为未来预测的主要对象,未来预测就是与不确定性博弈的过程。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不确定性原理",又名"测不准原理",表明一亇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是确定,另一亇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超大。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72年提出该原理时说:"位置测量赿准确,即时动量越不精确,反之亦然。因为测量手段必定会影响微观粒子的运动”。量子力学预言的是一组不同的可能发生结果的概率,从而宣告了单一因果关系必然论的终结。这不仅仅是物理学而且是认识论的革命。未来充满变化,前景朴朔迷离,需要人们更加全面地把握现象,分辨真伪,切忌瞎子模象,各执一端。我们要学习在诸多不确定性中算计前景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但我们不认可"不可知论"。《易经》理论认为,就是测不准,但还是要测。至少能帮助人们明白当前的处境和未来可能的变化,再加以合理地调整。一旦人们对未来变化的掌握程度增高,风险性也就能大幅度降低。
1)测量不确定性,指当人们使用某种仪器确定现有事物的状态时发生的不确定性。2)预测不确定性,指对未来事物变量值的判断:对历史事物变量值的估计(如回归分析中建立模型和模型估计)。3)决策不确定性,指当人们根据主观感觉对事物归属的判断(如对某些决策优劣的判断)。
奈特认为,"不确定性的来源有4种:1)对现在的情况了解有限:2)对未来的情况了解有限:3)对自已行为将会引起的变化无法确定:4)对自已行为的未来结果无法确定"。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事物变量值或类属的判断时,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人们对某些确定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基于专家调查的不确定性因素识别成果,由重要性与不确定性两两因素组成4象限,具体表述为:象限I(高重要性、低不确定性);象限ll(高重要性、高不确定性);象限Ill(低重要性、低不确定性);象限lV(低重要性、高不确定牲)。
在土地利用规划不同阶段中存在不确定性:1)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内部的动态性和随机性。2)预测和编制阶段:对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局限性、预测方法的局限性、数据和参数的不确定性。3)管理实施阶段:对策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力的不确定性。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总是伴随我们,无法完全消除、永久不会消失。想等到不确定性完全消除再做决定,那是维持现状的借口。不如隨着未来前进,不断做出修正。只因有了不确定性,才能刺激创造性。科学发展史证明,科学是靠确定性而繁荣的。科学的根本基础是证伪。科学是要通过不断探索概念的最薄弱部位,才能前进。绝对的确定性,无疑于宣判科学体系坍塌。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寻求背后的确定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们常说“以史为鉴”,然而却压着相似的韵脚一遍又一遍地重蹈覆辙。这一切似乎是有规律的,却又完全没有规律可循。常常发现机会就藏在不确定性里。“意外”总在发生,但意外也终会回归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确定性。众多“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的决策,最终汇聚成“周期”。“周期”是比意外更不确定的,最终回归于“趋势”。周期比意外更不确定,趋势又比周期更确定,最终落实于规划,付诸实施。规划必须有大量真实数据支撑,通过强大的算力揭示一些规律。在客观世界里,万事万物的背后,皆有确定的法则。
灰学是研究灰色理论的学问。按照国际惯例,在系统论和控制论中,以颜色显示信息度,信息确定(已知)的为白色,不确定(未知)的为黑色,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为灰色。灰色理论就是以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描述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并进行预测、决策、控制的一种崭新的系统理论。灰色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利用部分确定的已知信息,去研究那部分不确定的未知信息,成为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灰学与易经具有相同的宇宙观,一白一黑就是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两者均将宇宙万事万物按信息确定(已知)与不确定(未知)分为白色和黑色两大类,利用部分确定的已知信息去研究那部分不确定的未知信息,成为一座连接沟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2022年12月4日)
【天猫·中国农业出版社旗舰店】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