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茂先生:《土地研究札记与随笔 》(13)规划中"点一线一面”的落地实施逻辑

文摘   教育   2023-12-18 09:00   江苏  

13

规划中"点一线一面”的落地实施逻辑

1

前言

业内人士已形成共识:无法落地的规划绝对不是好规划。那么,究竟何谓落地?又如何实施落地?又如何评价落地?等问题,则成为每位规划人士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且不容替代的物质基础,人非土地不能生存。土地是一亇整体,它是由众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地类构成的集合。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利用土地的实质就是利用某种地类,如人类利用养育功能的农地、承载功能的建地、生态功能的生态保护地等。

所谓落地就是将规划设想(目标、指标等)转化为占地指标并将其坐落于土地之上,具体指明其位置在哪里,占用多少土地面积,要做到“图一数一实地”三相符,最终在全域层面上,各类用地面积之和等于全域土地总面积。

“点一线一面”就是规划落地实施的特定逻辑,也符合人类由一维到多维的思维路径。正如数学中常用线性函数表示不同维度的物质空间。


2

土地规划中落地实施逻辑


在土地规划研究范式中,"点一线一面"在规划中具有两层含义:1)反映用地外形状况(如居民点用地属于点状用地、交通用地属于线状用地、耕地属于面状用地等):2)地类规划编制次序(先点状、后线状、再面状用地规划)。在具体编制用地规划时,严格按照"点一线一面"的逻辑秩序推进。

土地规划中的"点",具体是指居民点用地(人们聚居和生产资料集中配置之地,如城市、城镇、村庄等用地)、独立分布的工矿企业用地、水电和交通站址、国防和特殊用地等点状用地。在规划进程中首先应当解决这些点状用地的数量、规模与布局。具体测算点状用地的数量多少、每块点状用地规模多大和位置在哪里?它们相当于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影响着人体的一切行为活动,选择人类宜居场所,体现规划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地规划中的"线",具体是指交通和水利等线状用地,规划中要依据点状用地布局及其有关需求,进行交通和水利线路的选线,定线、数量、规模、纵横断面设计与空间布局,以保证居民点对内、对外的人流、物流、生产与消费流畅通并赋予生命力。它们相当于人体的血管系统,向人体各部器官输送血液,相当于土地系统的能量供应者。

土地规划中的"面",则是指由界址点连结形成边界所包围的空间范围。具体是指耕地、林地、牧地、湿地、水地、自然保护地等面状用地。规划中由于"地积守恒定律"的制约,要权衡此类用地的规模、结构与布局,这类用地之间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之中。它们相当于人体的各部分表层皮肤,相当于土地系统的产品供给者。

综上所述,点、线、面状三类用地构成土地有机整体系统,发挥着整体利用的综合效益。应当指出的是,除去面状用地以外,在微观尺度上,点状与线状用地也是由界址点及其连线所形成的用地面积。如就宏观尺度而言,居民点用地属点状用地,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均以"点"来表示之。而微观尺度而言,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仍以界址点及其连线构成的面状表示之,其内部包含生活区、生产区和公共中心区等功能分区以及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面状用她类型。

总之,规划结果无论是点状用地、线状用地还是面状用地,最终必须形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地类)及其相应的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提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3

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地实施逻辑


根据已公布的规划成果可知,不同等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样也是遵循"点一线一面"的落地实施逻辑,用以反映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成果,同时借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它们也是规划师十分钟爱的套歺”,规划中“点一线一面”,沿着“中心城市一城镇体系一发展轴线一三区三线”次序展开,看上去色泽鲜亮、层次有别。如江苏省"两心三圈两带"的国土空间的总体格局;"两心带两层多廓"的生态格局;"五大片区"的农业空间格局和"三圈两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在省级空间规划的空间结构中,"点"的表述有:心、核、极、点、支点、主、副中心、节点、城、镇等。"线"的表述有:帶、轴、线路、纵、横、环、翼、通道、屏、廊、链、江、河、脉等。"面"的表述有:圈、群、组区、基地、片、田、山、园、平原、湾、岛群、湖,海、流域等。

当今作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的基本依据,理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是在我国层级较低的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仅停留在"xx中心xx发展轴xx分区"的绘制上是远远不夠的,要将这些规划设想真正落地(地类)才是规划之魂,必须将这些轴线和分区转化为地类才是规划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是规划的绝对真理,否则,规划仅是纸上谈兵。这就好比人们经常论道的是规划要做到“顶天立地”,就是这个道理。

"点一线一面"也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逻辑,城镇空间呈点状,三线呈线状、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呈面状,具体体现在"三区三线"的划定和最终形成"一张图",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应当指出,在现有成果中存在着有意无意地忽视“面积规模”的倾向,常见规划报告中,只有彩图和文字,却见不到数据,这是不可取和不规范的。要知道,有了"点和线",必然有面积,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三区封闭曲线所环绕区域的规模就是该区的面积。如自然资源部要求按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1.1倍一1.3倍控制城镇开发边界: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19万平方公里;2035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25亿亩:又如到2035年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不低于1.82万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77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总之,规划报告必须由文字、图件和数据组成,缺一不可。

4

关于村庄规划名称与内容的质疑


作者曾著文对村庄规划、村域规划与乡村规划的概念进行辩析,并指出“村庒”与“村域”两者,就如同“城市”与“市域”两者都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是点与面、城镇与非城镇的空间关系。现在要求村庄规划范围由“村庒”规划涵盖“村域”,规划成果要求提交“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表”和“村域土地利用结构表”,这怎能做到呢?

      关于这项要求至少有如下质疑:1)既已承认村庄与村域拥有不同空间范围,为什么仍坚持用统一的“村庄规划”名称?2)图示村庄和村域时,由于空间范围大小不一致,难以在一幅相同比例尺(如1:5000或1:10000)图上同时进行“村庄”和“村域”两项规划。3)建议分别编制不同比例尺的“村庄规划”和“村域规划”。(2O23年2月2日)


      作者:王万茂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购买方式

【天猫·中国农业出版社旗舰店】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即可

王万茂学术交流网

王万茂教授的学术交流平台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或在线阅读!


王万茂学术交流网
王万茂教授的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