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土地要素的贡献与土地占用的效率
01.对地均GDP指标的质疑
02.对生态足迹分析法的质疑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如何产生的?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分析法的产生是与土地承载力研究有关。在具体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时遇有2亇问题难以克服:1)同类研究成果不可比。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的资源消费量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偏好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地区间同类研究成果不具可比性。2)地区间研究成果难以统一。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亇国家和地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可借助国际贸易从世界各地获取短缺资源,客观上存在着“虚拟资源”(包括土地和水等),导致不同地区同类研究成果难以统一口径和管控。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成果常以区域土地面积可承载或容受的人口数量来表示。为了设法处理上述两亇难题,面对“多少土地能养活多少人口”的逻辑思路,则改变采取”养活一定数量人口需要多少土地面积”逆向思维方式,也就是将承载力或容受力比率的倒数,即以供养一亇或一群人生存所需土地面积而不论这些土地(水域)位于地球上什么位置,借以反映人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评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于是便产生”生态足迹分析法”,以解决承载力研究中难以克服的问题。
所谓生态足迹(EF)(又称生态占用)是指某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或废弃物处理所需的具有生态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实际上为虚拟土地面积)。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成功之处在于:首次基于“全球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这一简单、直观的公用单位来实现对各种自然资本的统一描述,并引入“当量因子(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生产力因子)”,使得特定人口不同尺度区域的各类土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可加和可比,从而为度量可持续性程度提供了一杆“公平秤”,以可知晓现实距离可持续目标有多远,从而有助于监测可持续方案实施的效果。
均衡因子”用以表示不同类型土地潜在生产力之比较。“产量因子”用以表示不同区域土地生产力之比较'。
据有关测算:2001年我囯人均生态足迹1.40995公顷、人均承载力0.9741公顷、生态赤字-0.43585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1.87公顷。
按照生态足迹的逻辑推论(杜鹰,2022),现以2022年为例,实际生活中我国18亿亩耕地未能满足14亿中国人的食物需求,当年食物自给率仅为76.8%,其余23.2%食物依靠进口,全年30.66亿亩抪种面积才滿足中国14亿人口的食物需求。现详细计算如下:2020年国内农作物总抪种面积+净进口农产品“虚拟抪种面积”=24.89亿亩+5.77亿亩=30.66亿亩。净进口农产品“虚拟抪种面积”占国内农产品总抪种面积23.2%,食物自给率为76.8%。净进口农产品=进口农产品一出口农产品。
将进口农产品按国内单产水平和肉料比等,折算为抪种面积,再扣除出口农产品占用抪种面积,得出净进口“虚拟面积”及其比重。
03.城镇化的土地占用
张雷(2008)曾分析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时,将城镇发展占用土地分为:1)直接消费占用(称为立身之地),指城市所需食品、燃料和原料占地面积;2)间接消费占用(称为果腹之地),指城镇发展和成长的占地面积;3)诱发消费占用(称为环境之地),指为处理城市垃圾、污水排放和吸纳汚染空气占地面积。
三种消费占地计算公式如下:1)直接占地面积=城镇建成区面积+交通用地面积;2)间接占地面积按15亩草场养1只羊、每60亩草场养1头牛,折算生产1.5斤牛肉需要的草场相当于生产2.35斤羊肉需要的草场面积计算;3)诱发占用面积=城镇年排放总碳量/陆地森林平均碳宻度(38.67t/公顷)。
据有关研究测算结果:2005年中国城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占地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占5.2%、79.7万平方公里,占40.9%、和105.1万平方公里,占53.9%,总计195.0万平方公里。
2005午美国城市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占地面积分别为22.26万平方公里,占5.42%、134.06万平方公里,占32.63%、和254.53平方公里,占61.95%。总计410.85万平方公里。
2005年北京城镇占地面积:总计326.7万平方公里,其中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占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9%、35.9%和58.2%(2024年2月28日)
作者:王万茂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购买方式
【天猫·中国农业出版社旗舰店】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即可
王万茂学术交流网
王万茂教授的学术交流平台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或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