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茂先生:《土地研究札记与随笔 》(11)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研究与土地问题新诠释

文摘   教育   2023-12-04 09:00   江苏  

11

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研究与土地问题新诠释

一、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研究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提供食物、燃料、纤维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变化既是许多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也是其结果。人类土地利用活动通过改变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60%的土地变化与直接的人类活动有关,40%与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有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加深对土地制度机制和土地利用影响的认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过理中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土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构建高质量的土地开发、保护、利用和支持体系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理论框架仍有待深化。土地高质量发展是一亇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管理科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实践者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二、全球耕地变化的空间转移研究

耕地空间转移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耕地扩张是一场激烈的土地竞争。据分析,全球耕地面积年增长率;1992一1995年为0.19%;1996一2005年为0.30%;2006一2015年为0.003%。其中瑞典为24.80%,巴西24.03%,鸟克兰耕地在减少。通过扩大所有可用的适宜土地为耕地来实现粮食增产近12%。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需要增加耕地面积8100万一1.47亿公顷。

三、土地利用结构效率(LUSE)研究

LUSE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测准则,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程度的有用指标。LUSE的研究强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少旳资源投入实现最优的产出。

四、农业用地整理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研究

研究通过整理4万份农村调查数据、生态模型和土地统计分析,对中国农地整理的空间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中国86%的农田可以合并,形成平均面积大于16公顷的大规模耕作制度。这将使机械使用率增加91%,总氮投入减少量24%,氮利用效率提高18%,劳动力需求减少量39%,劳动收入可以翻一番。

 五、再答《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占世界9%的耕地、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却养育占世界近20%的人口。中囯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事”,事关中国14亿人口的饭碗。“悠悠万事,吃飯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有地、心中有底”。“农田必须良田”,决不允许在耕地保护上弄虚作假、搞变通、做手脚。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要采取“长牙齿”硬措施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利用耕地、林地、牧地、河湖、海洋等资源,拓宽资源利用和食物来源。

     要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战略导向,从“战略、资源、科技、责任、生活”五亇维度着手,确保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六、对土地问题的新诠释

   

     有人著文认为,当下对待土地问题研究状况是文章写得好,政策出得好,但实际效果赿来赿不如人意,不少试点是寸功未建。对西方学者的话语体系没有突破,这就很难将理论研究与中国现实相结合,造成对待问题的研究和问题本身之间存在天地之差。
     土地问题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孤立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实际上既是单纯的制度、政策、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土地”问题,也是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角度的以”人”为核心的问题。有人提出应当建立新的”土地问题观”,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现实世界的土地问题中提练出“真问题”,才能有可能找到真正的解法。理论是基石,但理论来源于现实,要突破西方学者的话语权,在中国应当让理论跟进真实世界而发展。(2023年8月18日)

  作者:王万茂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购买方式

【天猫·中国农业出版社旗舰店】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即可

王万茂学术交流网

王万茂教授的学术交流平台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或在线阅读!


王万茂学术交流网
王万茂教授的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