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茂先生:《土地研究札记与随笔 》(10)土地利用生态学原理与地球生态经济构想
文摘
教育
2023-11-27 09:01
江苏
纵观历史,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土地覆被利用和土地管理,随着人口变化和人类文明的兴衰而变化(PerⅠ!n,1990)。在过去的世纪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趋势:1)人类利用的土地总面积急剧增加(定居点、耕地、林地、矿业用地);2)日益增加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强烈要求强化土地利用和土地控制(Richands,1990)。据估计,1900一1980年间,全球减少了19%的森林和林地,草场和牧地减少了8%,与此同时,全球耕地增加了466%,变化的幅度呈加速增长。美国土地利用现状反映了美国复杂的土地利用模式、历史演变过程和人类对土地的控制。美国政府拥有263x10的6次方公顷土地,占全部土地的31%:私人拥有土地67%:州或地方政府拥有2%(非联邦政府土地)。美国生态学会提出土地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有:时间、物种、位置、干扰、景观等原理。
1)时间原理。生态过程在或长或短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着,生态系统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历史信息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生态系统当前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无不是发生在几十年前至若干亇世纪前的历史事件或状况的部份结果。任何系统在给定一个输入后都要在若干时间后才能有响应输出。土地利用的结果会使发生变化了的景观长期存在,这就使未来的土地利用在几十年或若干个世纪受到影响和限制。以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特征变动和改变,意味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很难预测的。
2)物种原理。物种以多种方式影响生态系统,指示大功能性物种集群状况、生境状况和环境压力的作用状况。关键种指示对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影响。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产生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可引起生态系统特性的改变,如溪流混浊伴隨着土壤侵蝕的发生、营养循环或生产力的变化等,能夠暗示未来生态系统生产力状态。
3)位置原理。在任何区域,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地影响着当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和物种的多度分布。位置(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等)的变化,限制使用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使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模式成为可能。
4)干扰原理。干扰是使生态系统发生混乱的事件,干扰可以自然的发生,也可以是人类行为诱发的,如开荒、森林砍伐、道路修建或改变水道等。干扰和演替对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也有很大影响。改变自然干扰机制或可诱发受干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可能引起物种的多度和分布,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Yarie,1998)。必须意识到自然和人工行为之间确有很大的不同,如伐木有时被看作天然森林火灾的代名词,但这种干扰的生态属性和影响是绝对不同的。
5)景观原理。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了景观,所有生态系统过程至少会部分地适应这种景观模式(Urbanbtal,1989)。人类居住方式和单个土地利用决策,经常会造成景观的破碎化,或土地覆被格局的反方向变化。理解一亇地方土地利用决策的真正含义,一定要放在周边景观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湿地和水体通常在空间是低位的,但它们对于一个地区的景观结构和组成的复杂性的贡献很大。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R.Brown)在其著作《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2OO2年)中的主要观点:1)主张放弃以化石能源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产品用后即弃的经济,代之以太阳能、氢能为基础,以轻轨铁路为骨干,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2)以"生态中心论"取代"经济中心论",宛如当年"日心说"取代"地心论"。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比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更具有价值。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价值,必须发展生态经济。4)作为自然保护主义者,布朗本人身体力行,把巨额资金留给研究所,用于研究开支。自已住房仅为一室一厅,不買汽车,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认为,"生态为主导,经济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成为一门科学的两块基石,二者缺一不可。生态经济规律是生态化了的经济规律,又是经济化了生态规律"。莱斯特.布朗认为,"经济政策的形成,必须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生态学家是建筑师,经济学家则是建造商"。同时提出"经济必须归属于生态"的理念。至于生态与经济之间关系,存在着3种观点:1)经济主导论。认为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系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制约着甚至决定着生态系统。2)生态主导论。认为生态系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经济系统。3)生态与经济互化论。即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生态与经济一体化。所谓经济生态化主要指将生态意识、生态规律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用以指导规划经济发展的决策及其实施。所谓生态经济化主要指更新传统的环境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本身的优势,挖掘其经济潜能,善于引进市场机制,走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所谓生态与经济一体化,则是指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两者有机统一。生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态容量的有限性与经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无限性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人类经济活动排污量增加的无限性与自然生态系统容纳和净化废弃物能力有限性的矛盾。在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类比。年轻的生态系统(早期阶段)的特征是生产效率高;成熟的生态系统(晚期阶段)的特征是维持效率高。对于一定B(生物量),年轻的生态系统趋于使P(生产量)最大化,生产效率P/B高。对于一定B,成熟的生态系统趋于使P(生产量)最小化,维持效率B/P效率高。汚染问题是人口密度的函数。公地,如果有什么合理性,也只有在低人口密度下才存在。隨着人口的增长,公地已经不得一块又一块地被放弃。(2O22年11月3O日) 作者:王万茂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天猫·中国农业出版社旗舰店】
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