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谈论一个事情,要不要根据事实和逻辑?我们要的是真相,还是要的是“符合我观念的才是真相”?
当事实指向我们不喜欢的方向,我们是选择“依据事实改进观念”,还是选择“根据观念无视事实”?
关于“因打压而被迫消失多年”的说法: 刀郎:“(母亲提议给《金刚经》编曲,一直没完成),到2013年我下定决心要把此事了结。于是把巡演摊子散了,停了所有活动。并决定不先了却此事,不再发原创作品。但依然编不动。……直到父亲离世也没能完成。到2017年也只编了1-7,……到了2019年才全部完成。2020年初完成了整个音乐的后期。” ——刀郎:我为完成母亲的愿望编曲去了。 ——观众:你不是。你是被打压了。 ——刀郎:我自己决定停下所有活动,也不发作品。 ——观众:你就不是!你必须是被打压了! 这届观众很优秀。出人意料地优秀。 |
【一】重发原因
旧文。原发于2023年7月,刀郎《罗刹海市》刚出时。当时人们泪流满面。因为,同时流传的是一个人类复仇故事:刀郎磨刀十年,现在出来报仇了。
近期刀郎演唱会又让人们泪流满面。网友霍霍司机发了一个视频《刀郎快被你们这帮人作到头了》。
很多人复制粘贴下面这句评论:“刀郎成都演唱会,唱歌的哭了,没唱歌的也哭了,场内的哭了,场外的哭了。哭的不是歌,哭的是生活的酸楚,无能为力,哭的是压抑已久的情绪,哭的是牛马半生伤痕累累,哭的是生活不易,哭自己逝去的青春,哭自己过得乱七八糟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我在下文里提到的“借刀郎这只酒杯,浇自我块垒”,重要的是心中的块垒有多大,而不是酒杯的质量有多好。
这才是人们流泪的真正原因,这也刀郎的真正价值之处:在一个刚好的时机,用人们能理解的方式,给人们压抑太久的情绪提供了一个渠道。
你让人们去现场听全球最顶尖乐团演奏一个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就没这么多人流泪。
有人和我讨论过“这么多人都真诚感动,难道不是人心所在?”我回复:“真诚参与的事多了去,比如某十年、某三年、比如这内卷得轰轰烈烈的教育,难道是人心所在?”
“裹挟而真诚”是常态,区别仅是被政治、被利益、被时代还是被情绪裹挟。
如果流泪就是真诚,就意味着价值高贵,那么下图这位在雪地中流泪的年轻人,肯定是被那四个高贵的饼感动了。——他只是在咬不动的饼面前突然崩溃而已。
【二】以下原文
刀郎的歌,于我而言是超越《两只蝴蝶》而和凤凰传奇《月亮之上》差不多的存在:出身草根,注定走得更艰难;艺术价值不一定很高,但就是很好听。比如《西海情歌》《冲动的惩罚》就在我的骑行耳机里。
流行的证据可看是否被广场舞选中——此句无褒贬,张学友罗大佑的歌被广场舞选中的多了去——但非要扯有多高大上,应该确实很勉强。——我还很爱听王蓉的《我不是黄蓉》,因为她那个很嗲的唱腔和挺可爱的歌词,不信你听听。
这次刀郎这些歌一出来,我觉得和他过去的歌有变化,在试图表达更多的东西。但要说有多好,也不见得。看到几乎一边倒的好评,尤其各种看上去似模似样的解读,尤其这一句是针对那英,那一句是对应汪峰……颇好玩。
本来不准备蹭这个热点,然后看到QQ空间的“去年今日”,想着还是写几句。
【三】
《罗刹海市》本是《聊斋志异》一文,故事发生在罗刹国和海市两个地方。那些评论刀郎此歌大有深意的人,应该没看过原文,所以才会觉得里面的马骥是刀郎自喻,而马户又鸟们指那英杨坤们。
知道原故事的人就会觉得,刀朗除非有毛病,才会用马骥指自己。
故事中,马骥是个能歌善舞的美男子——刀郎可不美——热衷考功名,走体制内路线,被父母劝为商人,误入“以丑为美、越丑越能登高位”的罗刹国,他迅速察知其中诀窍,扮丑走上人生巅峰,如果不是被人识破,他实在乐在其中。
然后又溜到了海市龙宫,恰恰是以学院派写作才华——可不是刀郎的田野出身——获龙王赏识,并隐瞒已在人间娶妻的事实,得获龙女为妻。
后面的故事就更扯淡了,总之就是你熟悉的渣男梦:落魄男突然就成了龙宫附马,珠玉无尽,美女在怀,而且还体贴多情,不怪他撒谎、允许他娶妾、赠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
而蒲松龄的评论“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可不是只骂罗刹国,尤其“花面逢迎”四字,直指马骥本人。全句的大意是他将美颜扮成丑颜来逢迎这个世界,活得像个鬼,和他人如出一辙。
你跟我说,刀郎用这个来指自己?
那么,为什么刀郎这首模模糊糊的歌词,会被疯狂解读?
正因为它的模糊性,所以才给听众提供了随便加入自己的理解疯狂解读的空间。(他当年那句很科幻的“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也曾让我深觉莫名其妙。)
【四】
说几点我的看法:
1.受害者思维。
人们同情刀郎,单方面笃信刀郎这几年没啥动静是因为被某些人打压而被迫隐身,所以刀郎是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现在终于重出江湖、漂亮回击、快意恩仇,实在解恨,充满快感和豪气。
这种想法很符合“总有奸臣想害朕”这个流毒无穷的思维模式,但无视刀郎亲自澄清过那英没说过“农民才听刀郎”,无视刀郎不是选秀新人不需要舞台来出头,更不需要那英汪峰们点头才能卖唱片(能阻止刀郎发表作品的绝不会是这几人)。而人们不喜欢那英们,大可大大方方不喜欢,不必借刀郎的缘由。我也不喜欢她,当年就觉得她不配和王菲合唱《相约九八》。
总之,刀郎并不需要汪峰那英们的认证,他们本就不在同一条赛道上。
但这届观众非要他被打压不可。——这就很像围观车祸现场的群众:你怎么能没受伤呢?必须头破血流断胳膊断腿才好看啊。
以上是逻辑。以下是事实:
而在这期间,刀郎举办巡回演唱会(只是人们没注意而已,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还没这么难、痛苦还没这么深),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参加包括央视在内的多个电视台晚会、访谈,获“五个一工程奖”,很风光、很主流,这是被封杀、被迫隐身的状态?(稍稍搜索一下,你就知道他这些年有多忙。你搜索一下啊、你搜索一下啊、你搜索一下啊!!!)
所以,可能需要分清两个事:
没出作品,与被迫隐退,是两件事;
不喜欢一个人及其作品,与打压这个人,是两件事。——曾经有人向我吐槽崔健唱歌像鸡叫。
2.选择性目盲。
大家疯狂解读刀郎的歌词多深刻、多犀利的时候,我想提醒你刀郎深情唱过的这些歌:
而在他默默无闻的几张专辑里,他的歌词大约是这样的:
是不是很全面的才华?既有“擦干眼泪陪你睡”的柔情,又有“手捧美酒望北京”的境界。
嘿,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啊,他叫马骥,拍马而来,剑挑庙堂和江湖……看看下图中的刀老师,你们在想什么呢?
3.借他人酒杯,浇自我块垒。
热爱不容易被点燃,但愤怒容易。干草堆扔根火柴就会劈里啪啦响。总之,刀郎在无意有意中充当了人群舒解、发泄长久以来被压迫、被伤害的那种深深憋屈感的渠道。
铁一样的证据:刀郎2020、2021年都出过专辑,这些评论者在哪里?中间他的各种演唱会、访谈、节目,这些热爱刀郎的人们又在哪里?
而《罗刹海市》一出,人们就疯了。真是被才华折服?不,更可能是刀郎踩准了位置:这几年,面对这个魔幻的世界,人们心中对某些事太憋了、憋得太久了。——我确信这专辑如果出在2015年,就将如他别的专辑一样,悄无声息。
——我曾经美好的生活有人帮我忆起,我不敢说的现实痛苦有人替我说出来了,我鼓掌总没危险吧?再加上人群效应一强化,于是,所有的手掌都拍得通红,所有的眼眶都充满泪水。
4.不算高明的手法。
马户、又鸟之类的拆字法真的很没意思,谐音梗也没啥意思;同样的拆字法,尧十三的《咬之歌》是让人一听就心痛的歌。
最后,再多评一句:
这歌的流行不会太持久、也不会太高,至少难成为街头常响曲、商场播放曲、广场舞神曲。但作为话题它会长久存在——因为被压迫、被伤害长久存在。
人们在意的不是这歌好不好听、艺术价值高不高,人们在意的是自己的痛苦有没有渠道释放。
【总】
去年此刻,平地冒出一个二舅,一部分焦灼而无奈的人被安慰到了,很感动。
今年此刻,平地冒出一个刀郎,一部分焦灼而愤怒的人被共振到了,很激动。
——前者味道太单一且味精放太多,迅速被消解;
——后者歌词的模糊性留出的再创造空间很大,估计会持续更长时间。
虽然刀郎这歌远高于二舅那腿,但,恐怕仍属于:
不一样的症状,一样的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