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努力,终于过上了“除了睡觉,没一秒属于自己”的人生

美食   2024-05-10 08:51   浙江  

——标题本来应该是这样:《祝贺你,终其一生、万般努力、穷尽方法、受尽委屈、无限忍耐,终于过上了“除了睡觉,没一秒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是太长了,写不完,实在写不完。

【一】

前段时间讲《归去来兮辞》,引入作者时也用了一个漫长的标题《我半生东奔西走,左顾右盼,用尽全力,终于过上了——呃,我那蓄谋已久的平凡生活》。

讲完之后,也不管讲台下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懂不懂,弄了一个“超常主旨”:

超常主旨

    与中国传统主流政治理想公开决裂,为后世中国展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新路,也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开辟了一片几乎全新的天地:
      一个厌倦官场的普通小官吏正在喜悦退场,
      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即将横空出世。
      他自己尚不知道,他将与比他小20岁的谢灵运一起,开启中国人大规模从大自然(田园、山水)中汲取精神养料的文化史、思想史进程。
     (此前约100年,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之际,一部分中国人日渐走上一条“与人绝,与事绝,与时绝,与世绝”的人生新路,他们挣扎着想要在这个中毒式痴迷大一统的集体主义国度,去实现至少部分实现个体自由

【二】

提到这个,是因为前几天的一个短视频。

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转发:几个新闻专业的年轻人,拒绝谈论“退休工资5000,你们这样辛苦工作,也才5000”,讪讪地重复“这个太敏感了,不能说,呵呵……。这个不可以说的,呵呵……”。简单淳朴,不是那种局里局气的娃。

这是一个安全的话题。至少是一个完全可控制在安全范围的话题。

这也是一个事关他们自身利益、深度决定他们生活状态的话题。

也就是说,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也拒绝谈论一个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

“一些人只在事关个人利益的时候才发声”,在这视频里,失效了。他们的自我审查、主动阉割,甚至远远比“被允许”的程度还彻底。

新闻专业讨论公共话题本是应有之义——但或者也正是因为专业,所以他们才“懂”:哪怕安全也不要谈论“负面信息”。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还这么年轻,甚至不算真正进入社会,所以他们是怎么“悟”这一点的?

年轻人身上一般有这样的一些标签: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初生牛犊,甚至年少轻狂、愣头青……

在很多、很多年轻人身上,不见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整天在规划的事情,也就只剩下这么几种:

  1. 无规划,走到哪里算哪里。

  2. 规划怎么和辅导员、导师甚至学生会干部搞好关系。

  3. 规划怎么听话,不违逆任何人,“搞”最高的学分。

  4. 规划毕业了怎么考编制。

  5. 规划毕业了怎么考研然后考编制。

  6. 规划毕业了怎么留学然后回来考编制……

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就已经严重社会化;他们还没经历俗世,就已经如此世俗。

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弄翻奶瓶时父母的呵斥?幼儿园不睡午觉时阿姨的怒视?一年级数学只考92分时老师的挖苦和罚站?总之就我们的“生态”而言,几乎不必等到他们过完人生第一个十年,他们就已确知:反抗是无效的、后果是严重的、听话是有糖吃的。

绝大多数孩子,战战兢兢、趋利避害的人生气质就已经拿捏得死死的,只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打磨精致、出神入化。

我见过刚工作拍马屁还会面红耳胀、语无伦次的年轻人,一两年再见到他,已经行云流水、丝滑无比。

【三】

这视频还让我想起了备受嘲讽的清华校庆巡游。

本来也想专门写一下,但想到前面写“北大应该开放校门”时中国顶级高校部分学子的状态,又觉得寥无意义。(几乎没有课本外知识、以本能+基础教育阶段政史教材为武器、严重缺乏基本逻辑……还有部分满嘴脏话的懦夫[他们在生活中绝对不敢用那种方式说话,但到了网上猖狂异常,这就是说他们是懦夫的原因]、得意洋洋又原始无知的蠢物[数十条“可以进来啊,你考上北大不就正大光明进来了”类评论])

所以只拼了一张图,说,也许这些最聪明的年轻人最擅长的只剩下考试和军训了:

校庆巡游中那种无可辩解的机械、沉闷、空洞、恍惚感。巡游队伍和围观群众都是一脸木然。我数了那个58秒视频,带着笑意(都不能说那是笑容)的脸共2张:一个拍视频的年轻男,一个卷发阿姨。你没看错,2张。

看到有评论说“像超市开业”,我坚决反对:超市开业请的老年乐队、舞团,他们那种兴高采烈满面笑容、精神抖擞,岂是这个木然前行的队伍可比?阿姨们可能晚上跳广场舞时扰民,但在表演上是敬业的、投入的,不排除是真心快乐。

至于为什么会“擅长考试和军训”,它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标准化。

——只要给他们清晰的标准、画定一根线,然后让他们照做就行,既不需要创意,也不担心违规,这时候,他们在智力上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你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写一篇考试作文,他们四五十分钟内就能交给你;如果你说“随意写,展现你的水平、特色和智慧就行”,他们可以咬着笔杆在那儿枯坐半天,不知道写啥。因为他们脑子里一片茫然:我的水平是啥?我的特点是啥?我的智慧是啥?我咋写?无从下手。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马戏团的神奇动物,没有哨声就无法翩翩起舞。

尤其是那根伴随行进、极具象征意义绳子。我就不解读了,你自行解读即可:

如果你觉得解读不出啥,再赠一个图。只要你划定一个安全圈,就有人能在这圈里把《永乐大典》背下来。

【四】

但这不能全怪他们。本质上,身处全包围状态的他们是近乎无辜的:你不会责备一块被雕刻得不尽人意的石头,你会责备雕刻家。除非你神经病。

他们有辜的时刻在将来:当他们拥有了自我教育自主权后,如果放弃了自我教育,这时候,他们就有辜了。

而且非常有辜:一个人终究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受的教育终将是自我教育。

小时候的生命状态是环境给的,成年后的生命状态是你和环境的合谋,而且你是主谋。——你休想永远将它推卸给所谓原生家庭和前期教育。

一个健康的人,一岁半的时候你饿死,你父母该死;二三十岁时你还饿死,你自己该死。

正常智商的人,十多岁的时候学成毫无逻辑的单细胞生物,你的家长老师有错;二三十岁了你还是单细胞,你活该是个单细胞。

怎么验证?赠一道测试题,比验孕棒还精准:“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要完”。同意这句话,你就是单细胞;半信半疑这句话,你还是单细胞;以这句话激励自己或自家孩子努力学习,你仍是单细胞;仿佛不这样想你就无法努力学习,你是单细胞中的单细胞。

事实:这辈子完不完,和好大学没有直接关系。没考好而人生没完的人比比皆是,考好了而人生照样完的也比比皆是。

——你当然应该万般努力地去学习。我经常、坚决而且擅长鼓励学生拼命努力去考上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大学、去追求正式开启自我教育的更好平台。但不应是这种无脑式喂毒式方式:

1.一定有人考不上。到时他们怎么办?你倒是拿到鸡蛋了,鸡的死活真不管?甚至这鸡还是你亲生的。

2.很多人不觉得自己考上的是“好”大学——如果他的目标是清华,那么南开都是垃圾,哪怕考进去只不过一脸木然地巡游。这时他们怎么办?

3.你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到时你怎么办?

所以不必只责备年轻人。是我们示范、把他们教成这样的。

包括上面那个战战兢兢回避讨论的姑娘。

【五】

战战兢兢的何止年轻人?大多数人都这样。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到处都是“这不要说、那不要谈”的生活逻辑,我们称之曰“生存智慧”。

先把自己活成孙子,然后试图以此成为老子,走一条“从孙子抵达老子”之路。

于是,自我审查、自我加码地揣测世界对我们的要求,严丝合缝地去配合这个要求。明明憋屈万分,却自以为得计。

很多年前曾经旁观一个会议,参与者都是领导。中间有一个节目,类似脱口秀,妙趣横生。但舞台下没有一个人笑。我不明白他们不笑的原因。尤其所有人都不笑。——中间有些是熟人、朋友,他们明明私下里也谈笑风生。

表演者后来说:好压抑,都吓得差点忘词了。

我后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大领导觉得要端庄,所以不要随便笑;小领导发现大领导没笑,所以自己当然也不能笑,笑就太轻浮太不成熟了。

在这生活里,有一部分人连表情也不属于自己。

他们将自己的整个人生纳入他人的评判标准,时时留意,步步小心,像踏进贾府的林黛玉,茶不多喝一口,话不多说一句,呼吸都万般谨慎,以此过完“除了睡觉,没有一秒属于自己”的一生。

这句还不够完整,因为有的人睡前也是万般心事、辗转反侧。所以,完整的说法是:

在这漫长的一生,除了深度睡眠时,没一秒属于自己。

——直到成为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笑就有人陪笑、想哭就有人助哭的贾母。

我步入丛林
吸取生命中的精华
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才发现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原号已逝,请加新号

说这些有用吗?没用

还是要说吗?要说的

特正经的张某某
再次被封归来,继续爱国爱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