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上走路的空闲,看到一个聊天内容,于是加了几句话,发到朋友圈。本觉得“朝闻天下”结束,哪知这朋友圈内容引发一小波交流。
看到的聊天内容如下:
转:我是衡中毕业的,好懂那句: 学校没错,我们没错。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都在反思,如果可以让我选择,我绝不会再选择衡中模式来度过这段最美好的少年时光,宁愿少考一些分数,也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自我认同、独立思考和选择。人生是持续的探索,高考考不好人生不会就此完蛋,我们总是去做那些大多数人以为对的事儿,不敢去浪费时间探求自己的内心,可你最终还是会面对这个课题,而这些没有任何人能教你。
因为我对“衡水中学”四字颇有心得,哦,心结,所以就加了一段文字截图转发到朋友圈:
我一开始和人讨论衡水,最开始是用“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竟然很多人愿意。也就是说,人们认为看不见的影响不算啥影响。
然后用“你愿不愿意自己在里面工作”,这就没几个愿意了。
后来,我进化了,直接用“坐三年牢,然后三年后保送清华北大,愿不愿意”——完全我出乎意料,选择愿意的人更多了。
然后就出现了大意如下的好几条评论:
1、但人生要努力要吃苦是避免不了的。
搞得我只好统一回复了一下:
统一回复:有多个留言将“衡水式考大学”和“要不要考大学”混为一谈了哈。强调一下:不是说大学不重要。而是说怎样学习和怎样考大学才更好。
————类似的话题是:“人生基本不可能不吃苦”没问题,但“没苦硬吃”“无必要吃苦”“不必这样苦而可获同等收获,非要拼命吃苦,是否真的必要?”“付出的苦与收获严重不对等、而且极大程度上没必要,这样的苦不应该吃”是应该思考的。
这些评论的朋友应该看看我写过的另一篇文。我是很重视高考的,只是重视的角度和原因稍有不同而已。
我在里面写了这么一句:在现有状态下,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通过高考抵达质量各异的大学,仍是成本最低、操作最简单、过程最公平、前景最靠谱的一个教育通道。
甚至算是一种傻瓜式育儿模式:生下来,养活,送进学校,甩给老师,然后等着高考到来。——如果你不管分数多少的话。
引发我研究温州富豪的不是以上话题,而是有一个朋友留言:
2.我个人认为:通过高考成功的概率应该不低于90%,而不通过高考成功的几率可能不超过10%。
我知道这句话有迷惑性。也知道这句话的逻辑bug是啥。
于是我回复:
笑。我来给你举个例:我个人认为,成功生下小孩的,100%是女性。
所以,当你做事的时候某个东西是进入游戏的前提性规则,那么,这个统计数据就不再真正具有意义。
——然后,正经举例:你查查全国民营企业,比如温州这些大小老板,有多大比例是高考成功者。所以,答案是:只要行业不需要大学文凭为初始条件,那么该行业的大学生比例直线式下降。【专业性行业除外,比如高科技、大学教师群体】
很简单的原理:当招聘启事上写着“35岁以下”的时候,你统计一个“此次招聘没有看到一个36岁以上的人”,并无意义。
想想看,现在多少单位的招聘,首先就是“本科以上学历”?有的甚至还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把自考、函授读本读研的人全部挡在门外,这种情况下谈“读大学对成功找到工作有重要意义”,毫无意义。
我回复之后,朋友又回复:
3.温州人没参加高考成为老板的概率的确比较高,但估计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当然我没有统计数据来源),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靠地起家,这些也不应统计在内。
于是,悲剧发生了:
我在百忙之中(真的百忙,好多事),研究了一下温州的富豪们。
以下是我的研究:
我查阅了《胡润百富榜》上温州的前20来名的富豪。情况如下(“学历”皆指初始学历,进修镀金类不计入):
项光达(家族),661亿。1980年进入机修厂工作。学历不详。
李革、赵宁夫妇,415亿。都毕业于北大化学系。
尤小平(家族),369亿。1973年参加工作,学历不详(你懂的)。
李丐腾,290亿。专科。
黄伟、李萍夫妇,165亿。黄伟毕业于温州师范。李萍学历不详(你懂的)。
南存辉,160亿。13岁辍学修鞋。
徐宇,150亿。学历不详。
邱光和,150亿。14岁辍学种田。
王均金,150亿。学历不详。
侯军呈,135亿。高中。
胡兴荣,130亿。初中。
杨剑、徐晓群夫妇,120亿。杨剑中专。徐晓群学历不详。
沈亚,115亿。上海铁道学院,后并入同济大学。
项光明夫妇,100亿。大专。
周庆治,100亿。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
王吉雷,72亿。学历不详,一说中专。
王振滔,61亿。学历不详。
以上是20人名单。
北大2人,浙大1人,同济1人——比例:20%
专科3人——比例:15%
非大学毕业13人——比例:65%
别说什么“时代不同了”。
这里面的人,和马云、李彦宏、雷军们差不多算是同一时代的人类。六十年代为主。刘强东年轻一点,七零后。
当然,你也看到了,与科技相关的行业,还是主要是大学毕业。——但事业成功、人生致富,并非只有科技一项。
与其哭喊“考上大学人生才有希望”,不如思考“是什么让你这样思考”。
甚至你还可以更进一步:是什么原因造成“似乎考上大学人生才有希望”这一奇怪局面的?
我要说的,说完了。
你可以重看标题了。
原号已逝,请加新号
说这些有用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