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 14
(第260期) 星 期 四
印象红磨坊
萤火汇集光芒
本公众号专注散文创作
欢 迎 如 下 稿 件:
记叙凡人小事;
抒发乡情乡愁;
描写风土人情;
揭示人生哲理;
首发原创散文、短篇小说。
投稿邮箱:qe620115@sina.com 同时加微信(亦可微信直接投稿):13986766692 方便联系(备注:姓名+投稿)。
冬天了,天冷了,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老家的火垅屋、火坑,以及火坑里除了烤火取暖之外的另一功能——攒粪。
农人对粪有着特殊感情。过去种田在播种上粪时,需要用手一捧一捧地把粪准确地放进挖好的窝子里。面对各种各样的粪,丢粪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用手去抓,因此便有了俗话叫“抓屎讨饭吃”。此时,农人心中闻到的并不是粪的臭气,而是秋天田地间粮食丰收四溢的香味。
攒粪是乡间俚语,现代说法叫积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从前,攒粪是种田人重要的基础活儿。在化肥还未出世的年代,攒粪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户人家或一个地方当年粮食收获的多寡。
在我老家鄂西长阳五峰一带,农人们习惯把农家肥分为“黑五类”,第一类就是火炕里烧熟的灰土倒在猪栏里经猪屎尿拌和后形成的,俗称灰粪;二类才是青草、禾秆类先放入栏圈里让牛羊来“造”,之后又除出来堆成堆子沤熟的,称为家粪;三是从山里砍下楂子运到田头码好后用土覆盖,然后点火烧成的草木灰夹熟土,称为火粪;四,厕所茅司缸里积攒的人粪尿,俗称大粪,又叫水粪;五,油菜籽、木梓、桐籽、漆树籽等搾油后的饼渣块再研细,称为饼肥。
人犟不过命,田犟不过粪。这句俗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了足够多的粪,土地自然就会乖乖听话,多长粮食。一个称职的种田人会十分注重攒粪,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放在心上,有的人出门在外若看见路边有一堆牛屎就舍不得放弃,会捡起来摘匹青桐树叶子包好带回家,至少要带到田间地头,绝不抛撒浪费哪怕是一点点资源。
火坑是灰粪的主要出处。一个有计划、有安排的家庭,在冬天一定会将一堆枯土堆在燃烧着的柴头边,并将部分土直接覆盖在柴头上,如此既烧熟了土,也延缓了柴头燃烧的速度,节约了柴。如果冷天过了气温升高了,不需要大火了,勤快的农人们就会将从外面搂回来的枯叶子枯草,或是在田里捡回来的枯秸秆,枯包谷蔸子类,夹在土里生成小闷火慢慢把土熏熟。他们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换灰,即把头天烧好了的灰土撮出来倒进猪圈,火坑里再换上生土,一般家庭在冬天每天至少都要撮出两到三撮箕灰。那时每户人家一般都养三到四头猪(搞集体时家庭是不可能养很多猪的)如果没有几撮箕熟土来铺垫,猪圈里几天便会屎尿成河,所以倒进的这几撮箕枯灰也会让猪们感到改善了环境而十分高兴,并立即兴冲冲地赶过去用嘴筒子连连直拱,并由此加快生长速度。
归纳起来,灰粪的生产过程是烤火取暖,烧土成粪,为猪垫圈,一举多得。
家粪的产生过程则是一喂牲口二造粪。
包谷秸秆,还有从山里割回来的青草,都是牛羊的最爱的饲料,它们有选择地吃过后留下来的便会形成家粪。不过秸秆进圈尤其是包谷的枯梗子,是不能整根整根扔进去的,还必需要用刀剁成尺把长的节节,否则就会“造”不烂。沤家粪的材料大部分要靠打青来积攒,在夏秋季,农人每天一般都会天不亮就上山去割草并背回来倒在栏圈里,这是祖传的习惯,因为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积沙成塔。
秸秆和青草进圈数月到半年后,就要除粪了,即从栏圈里把未成熟的粪除出来在外面垒成堆子,这些“初加工”的产品,离完全成熟还只有一半工程。过细的人家在磊家粪堆时,还会每叠加一层又泼进几担大粪,这样的家粪就会烂得更熟,肥效更好。
对一户农家来说,粪堆具有标志性,内行甚至从一户人家粪堆的大小和打理得是否整齐上,就可以看出这户人家家境的状况,家底的好坏厚薄。
在离家户人家较远,灰粪家粪都难得运到的田里,特别是在山林中开出的荒田,肥料就全靠烧火粪了。
烧火粪需提前砍好楂子,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后才将楂子运到田间,分区域码成砣,然后将适量的土覆盖在楂子上,这个环节需掌握好度,土上得太多了容易“塌气”,燃不过心,土少了又浪费楂子,所以要根据楂子的质量尽量把土上得厚薄适中。火粪烧过之后,粪堆子下面的这一块地叫火粪场子,特别肥沃,到时候庄稼会长得异常旺盛,由此也可见肥料的重要性。
大粪也是好东西,肥力强,生效快,很受农人喜欢。但使用时要适可而止,如果浇得太多容易让庄稼长“殍”(即疯长)而报废。积攒大粪没什么诀窍,一般家庭都会注意的是粪缸里尽量不要倒进清水尤其是生水,那样会降低肥效。
排在第五类的饼肥其实用得很少,尤其是在生活困难的年代,许多饼块如漆饼、豆饼、芝麻饼都用来给人掺饭吃了,其他饼种本身也为数不多,十分珍贵,所以用量很有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更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如今乡村里,化肥早已全面取代了农家肥,火坑里烧的是煤炭或者用上了空调取暖器,很少有人还烧土沤粪,更少有人还上山打青割草,厕所里都安上了冲水设施,时时会把便盆冲得干干净净,而地里的土壤却逐步变得板结,质地严重退化,但化肥的猛劲却会让土壤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眼前仍能取得粮食的丰收,但行内专家指出:“人类对于土地,不仅仅是要它长出粮食,更重要的是它要有生命”。用“化学农业”取代“生态农业”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端,其实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很不科学的做法,我们终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 谢 阅 读
作者简介
田玉成,男,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旅局退休人员,曾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表彰,有论文获得过全国大奖和湖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有《巴土文化探究集》等多部著作。
往期 精 彩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