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 18
(第263期) 星 期 一
印象红磨坊
萤火汇集光芒
本公众号专注散文创作
欢 迎 如 下 稿 件:
记叙凡人小事;
抒发乡情乡愁;
描写风土人情;
揭示人生哲理;
首发原创散文、短篇小说。
投稿邮箱:qe620115@sina.com 同时加微信(亦可微信直接投稿):13986766692 方便联系(备注:姓名+投稿)。
年近90岁的李同志快乐似神仙,和老伴儿徐同志一起住在广州和熹会养老院,一天天地在吹拉弹唱中度过。
这不,工作人员领着一帮老人们起哄了:“李同志来一个,李同志来一个”。他即刻起身,微笑地看了看围着圈晒太阳的老人们,颇有风度的眼观四方微微弯腰以示致礼,仿佛这是一个大舞台,然后站得笔直笔直,高声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在轮椅上打盹的爷爷,在长凳上发呆的奶奶,随着这响亮的歌声抬起头来,不由自主地打起了节拍跟着哼唱起来,老人们铿锵有力的歌声飘荡起来,空气中沉闷的气氛,瞬间被这个老“兵”领着一群老人驱赶得烟消云散。
年轻时当过兵的李同志,最爱唱“我是一个兵”,直到他退休,他一直在当“兵”。
遥想当年,他能当上“兵”,那可真是不容易……
立 定
话说1949年前后,小李14岁那年,家庭成分被老家的农会定为“破产地主”。源于小李的爷爷李老太爷早年闯荡桂林,据说老太爷刚到桂林时在一家店铺做店员。其间时常光顾一家理发铺理发,别人理完发给一个铜板,他总是要留下两个,少年老成的模样,让理发师傅对这伢崽刮目相看。机缘巧合,某次,理发铺来了个盐官,师傅顺便让二位结识,并将双方美言了一番。小店员在理发铺结识了大人物,随后李老太爷跟着盐官做起了专卖的盐生意。多年打拼,风生水起财运亨通,他变成个大盐商。从此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彼时的中国,历经八年抗战,李老爷(小李的父亲)决定带着妻儿回湖南老家。李老太爷交给儿子一些银两,希望他们回老家购地建房安稳度日。尚处少年的小李,无力抗争,含着眼泪告别同学,跟着父亲返回湖南老家。
李老爷回到老家,购地建房请长工,过起了惬意的乡村生活,整日无所事事沉迷于赌博,几年光景,把田地输个精光,剩下一个被称作“华世堂”的家宅大院。
土改来了,因为土地输光了所以李老爷破产了,因为他还是“华世堂”的主人,农会给李老爷家定为“破产地主”。紧接着,家中的几户长工住进“华世堂”“破产地主”一家住进了长工屋。那年作为“破产地主”的李家夫妇常常被批斗得抬不起头来。他们将期待的眼光投向了家中独子小李……
少年小李回到农村老家已无学可上。看着日日挨斗变得惊恐无助的父亲,和孤苦颤抖的小脚母亲,他彷徨无措。作为男子汉他得担当起来,初中毕业的他在乡村小学谋了个教师职位,所赚粮食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天性活泼还是个大孩子的他,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教他们唱革命歌曲,在嬉笑中也带给自己一丝快乐……
新中国刚刚成立,小李每天收听广播,向往着参加革命走出山村,踏上光明的革命之路,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故乡,离开这个让人窒息的家庭。他立定找光,暗下决心要和其他的革命人一样,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去,挽救家人拯救自己……
向 前 看
邵阳来了一支解放军队伍,纪律严明,每天操练,指挥员大声喊着口令“立定、向前看,齐步走、稍息”……小李听说他们在招兵。他赶到部队驻地,在营地外高唱《我是一个兵》,招兵的“首长”恰巧路过且被歌声吸引,出来将小李上下打量,问道:“小同志,歌唱得不错,想当兵吗?”,小李大声回答:“我就是来找组织的,我要当兵,我要干革命!”“首长”对眼前这个充满灵气的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告诉他部队会去他的老家招兵,赶紧回老家报名去。
为了迎接招兵部队,他下大力气教会孩子们又演又唱“我是一个兵”和“团结就是力量”,自己充当指挥。
果然,“首长”带着部队到火场坪招兵了。小李老师早就站在村口迎接他们,他精气神十足地把他们引到了村小学校。被小李训练过的孩子们见到解放军叔叔无比兴奋,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小李走到孩子们面前,双手一提,发出号令预备-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和“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歌声回荡在乡村校园里,小李和孩子们表现出的雄赳赳气昂昂的凛然气势,让“首长”眼前一亮。他暗想这是个好“兵”苗子,决心把他带进革命队伍。
小李的政审关没有通过,“破产地主”的成分阻碍了他。“首长”打心眼里喜欢这个阳光少年,可是空军是驾机上天的兵,出身不好带不走啊!“首长”对小李无奈地摇头。小李急中生智,含着眼泪大声地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同时从口袋里掏出所读中学的鉴定,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该生品学兼优!“首长”思忖着向上级争取机会,这时的小李继续死缠烂打向首长表决心,大声地表达自己对党的爱,真诚地表示出身不影响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希望给自己机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经“首长”努力,小李幸运地得到“空军保定第八航校”入伍通知书。
小李笔直站在村口,注视着前方,想象着自己驾着银色的军机飞向蓝天,向着太阳飞去,追光的少年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那一年,他穿着崭新的军装,唱着“我是一个兵”走出了小村庄,朝着光明进军,大踏步地向前进,…….
小李,自此称呼他为李同志,在他16岁那年加入了革命队伍,寻找到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他高唱着《我是一个兵》迈步向前进……
进入空军航校后,他凭借敏捷的反应,强壮的体魄,被顺利选入飞行员队伍。政审关没被通过,因为“破产地主”成分。他只能做地勤辅助工作。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业余时间,积极参加连队文艺活动,在连队里,《我是一个兵》让他排出了不少花样,合唱、独唱和表演唱;他结合连队生活写的小品和快板书,得到战士们的喜爱,为此他所在连队在文艺表演比拼中总是拔尖儿……
很快,他的文艺特长得到认可,上级单位北京空政某文工团把他选拔上去,自此他幸运地进入了部队专业文艺团体。几年间,他拜师学艺,凭着天赋和苦练,掌握了二胡演奏技巧,他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成为文工团的拿手曲目;他向同寝室的小提琴演奏员小秦偷师,惹得对方烦恼不已。平日里小秦将小提琴视为珍宝,总是要做好记号摆放,唯恐他人摆弄。调皮的小李常常趁着他不在时,拿起小提琴,摸索苦练,很快他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方法,上台演奏的《北风吹》大受欢迎。在文工团里他成为多面手演员,舞蹈、演唱、创作、弦乐演奏他都可以顶上,他也从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
在一次军民联欢会上,他演唱了《我是一个兵》,正在读卫校的她演唱了《北风吹》,那一刻“北风”拨动了“兵”的心弦,绿军装走进了“北风”的世界。几年间,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徐同志毅然将北京公安医院的工作调到远在江西的李同志身边,自此两人相伴终身。
齐步走
随后几十年间,李同志担着责任,铆着劲头跟随着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齐步走……
岁月无声,李同志从部队转业到江西,成为农垦大军的一员,他作为干部被分配到江西奉新西山垦殖场。全国各地来农工集合这里,没日没夜的开荒耕地,种树育林,为新中国粮食生产贡献力量。李同志上山种树下地劳动从不输给任何人,凌晨三点起床上山是他的常态,为的是比别人早一点上山,多挖几个树坑,多种一些树……
工休日里,深山里的农垦大院常常响起悠扬的二胡和小提琴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李同志的宿舍,每到周末小屋歌声嘹亮琴声飞扬。
场部文艺宣传队队长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李同志的肩上,他用业余时间撰写一个个小节目,他作词作曲的“一条小路细又长,走啊走啊变了样,李花白稻花香,这就是我们西山垦殖场。”在农场广为传唱。平时他带队到田间地头进行表演宣传,每年参加的农垦系统文艺汇演,他们总是屡屡得大奖,李同志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他那铿锵有力的“我是一个兵”的歌声和他的二胡、小提琴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在崇山峻岭间飘荡。
一次文艺汇演结束,天色已黑,李同志搭乘一台拖拉机回场部,拖拉机在黢黑的山间行进,前方转弯之处,迎面驶来一台大卡车,拖拉机躲避不及,慌乱中顺着公路的陡坡翻滚下去,受到几棵大树的抵挡,拖拉机卡在了半山腰。李同志和他抱着的小提琴一起滚落在山坡。昏死过去的李同志,怀中还死死地搂着他最心爱小提琴,人伤了琴无事。
年轮继续滚动着,李同志带着一家人辗转到了新建县生米医院工作,他以走廊为阵地,自己动手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宣传板报,向前来就医的农民朋友传播医学小常识,如何预防小儿麻痹、如何预防打摆子、消灭血吸虫病、讲究卫生预防病从口入等等,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仿佛螺丝钉般,兢兢业业地努力着,时常哼唱着《我是一个兵》,军人的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素质始终保持着。
李同志承担起组建生米宣传队的使命,作为领队,他在知识青年和朱砂冲拖车厂工人当中挑选集中了一批有文艺表演才干的俊男靓女,按文工团的要求进行排练和演出。农闲时带领宣传队练功排练,农忙时田间地头进行汇报演出,他宽严相济,深得队员的喜爱和尊敬。宣传队演出节目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演出场场爆满。
生米镇上有一个露天大舞台,是当年举办“万人大会”的场所,宣传队表演在那里进行。一台节目中锣鼓、唢呐表演作为开场,《洗衣舞》《三句半》《沙家浜》片段、舞剧《白毛女》片段、手风琴、扬琴、二胡、小提乐队演奏陆续登台。李同志既是队长,又是导演,还兼做演员。他们表演的样板戏《智斗》声名远扬,当中他扮演的刁德一与电影中的形象可谓惟妙惟肖。他富有激情的二胡独奏《赛马》总能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他唱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里的那句“挑起扁担啷啷扯匡扯,上山岗罗喂…”,总能将台下观众带向高潮……
光阴继续流转,李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转到生米中学和新建三中任中学教师,教政治。他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本上满是他漂亮的小楷,他的备课本时常成为学校的备课范本进行展示。他带的是高考毕业班,他待学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地陪着学生早晚自习。在没有电脑打印机的年代,为了给孩子们多一些学习资料,他到兄弟学校四处收集考卷,回到学校抓紧将考题刻上蜡纸,用油印机印出试卷,争分夺秒组织学生们考试,以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升成绩,为此他常常忙碌到深夜。那些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孩子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他最开心快乐的时刻,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
稍息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中学教师是李同志站的最后一班岗,最高职务是高三年级组长,这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大的干部。
李同志因为成分问题,加上他湖南当兵人的臭脾气,几十年里他追求过“进步”,但总还是停滞在当“兵”的角色上,在爱人徐同志的开导帮助下,他很快调整情绪,继续以“我是一个兵”的心态前行,他爱岗敬业没有丝毫牢骚,他的确是一员合格的“兵”。他跟着时代的洪潮,唱着“我是一个兵”,入住养老院后,自己在演唱“我是一个兵”时自我打趣的将歌词改为“我还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他真真切切地当了一辈子兵,做了一颗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的螺丝钉。
李同志与徐同志的一双儿女已成长起来了,曾经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上演“拳打脚踢吹胡子瞪眼”,多亏徐同志对孩子们的温柔引导循循善诱。80年代初,一双儿女双双考入大学,一个考入江西医学院,一个考入中南民族学院,儿女们同时在校园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辛苦了一辈子的李同志今年九十岁了,八十五岁的老伴儿徐同志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他们完全进入了稍息阶段,不再为生计奔波,他带着老伴儿住进了广州保利和熹会养老院,在那里颐养天年。
他的多才多艺很快在和熹会展现出来,机构聘请他为长者代表,合唱团领导小组成员。每逢节日,机构联欢,都要提前跟李同志约上几个节目,或独唱,或小提琴独奏,或二胡独奏。一次中秋节前,女儿女婿到养老院探望二老,共进午餐之时,女儿本想好好叙叙思念之情,不承想李同志说道:“下午我有个会”,女儿似乎有点迟钝,继续絮叨,李同志再次强调:“下午我有个合唱队领导小组会议。”反复提醒三次过后,女儿女婿才恍然大悟,李同志下午“有公干”,又想中午休息一下,这在下逐客令呢 !李同志将“我是一个兵”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养老院了。
养老院的老人们多数比较沉闷,常常安安静静地聚集在一起,这时需要有人能打破僵局活跃气氛。李同志会冷不丁地调皮地来一个立正,起头高唱“我是一个兵”,很快老人们就挥着手打着节拍,雄赳赳气昂昂地歌唱起来。每到这时,他还时不时地加上一些动作和表情,临时搞怪来一个表演唱,乐坏了身边的老人和工作人员……
李同志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个,他是普通的,普通到一辈子停留在“我是一个兵”的身份。李同志又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做到了出身不由己道路自己寻,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他成功地获得徐同志真挚忠诚的爱情,一生与爱人白头偕老;他成功地将儿女培养成才,为社会做贡献;他成功地成为备受老人们和工作人员尊重和欢迎的“我是一个兵”!
这位普通的可亲可敬的老“兵”,就是我最亲爱的爸爸。
(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 谢 阅 读
作者简介
徐婷婷,满族,1986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暨南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曾在省级外贸工作,退休前任金融高管。散文见于《中国老年》杂志(《北风那个吹》)和《报刊精萃》杂志(《追妹姐妹花》、《碗底的荷包蛋》等)。
往期 精 彩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