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 25
(第269期) 星 期 一
印象红磨坊
萤火汇集光芒
本公众号专注散文创作
欢 迎 如 下 稿 件:
记叙凡人小事;
抒发乡情乡愁;
描写风土人情;
揭示人生哲理;
首发原创散文、短篇小说。
投稿邮箱:qe620115@sina.com 同时加微信(亦可微信直接投稿):13986766692 方便联系(备注:姓名+投稿)。
“哇,好漂亮的猴子!”一阵惊叹声中,梵净山向我们敞开了欢迎的胸怀。
昨夜的雨还在树叶上留着余韵,折射出斑驳的亮光,一条陡峭逼仄的公路在碧绿油亮的森林中蜿蜒。我们坐在前往索道下站的电车上,看着路边护栏上安闲自在的猴子,呼吸着林间特有的那种富含青草气息的空气,愉悦的心情似乎也随着汽车不断地盘旋上升。
梵净山索道由三特索道投资兴建,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安全性能最高的索道之一。索道下站建在东门进山的山脚溪边,依山跨溪而建。为了保护生态,基本上没有开挖,全部由钢构而成,乘客平台藏在几棵大树之中,犹如一个硕大的鸟巢。
索道全程3500米,上下站之间高差1250米,运行大约11分钟。如果选择登山的话,6600级台阶,大约需要3到4个小时。时间和体力的限制,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索道。
索道的高架立在山梁上,左右两道缆索上均匀地分布着缆车轿厢,上上下下,如同两行飞行的彩鹅。人在厢中,树在脚下,凌空直上,仿佛展翅飞翔。
当缆车象下蛋似的把我们丢在索道上站时,登山之旅开始了。出站后的指示牌很新颖别致,上面是一块红白二色的长方形牌子,两行字很俏皮:“没人疼就去爬山,爬完全身疼”;中间斜挂着一块指示方向的红色箭头牌,上书“心想事成”四字;下面一块白底红框的正方形牌,用英文、中文和心形组成“我爱梵净山”。海拔的升高显摆出风的威力,大家下意识地裹紧身上的衣衫。
拾级而上的森林步道把我们引向密林深处,向着山顶而去。步道全部用钢架和木板铺设而成,很多步道中间的大树都保留着,最大限度地保持着森林的生态原貌。人走在步道上,和着树上蝉声,踢踏踢踏。虫儿窃窃私语,鸟儿放声歌唱,孩子们一只手拉着大人,一只手指指点点,好奇地问这,问那,演绎着口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身旁一位耄耋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拐杖敲击着步道,一步一响,艰难而行。交谈得知,老人来自广东,信奉佛教,来梵净山是了却他的一桩心愿。
沿途间隔一段距离就布设一块介绍梵净山珍稀动植物的宣传牌,让游客可以边走边看,在片刻小憩中获得知识。在“珙桐”的宣传牌前,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因为这种古老而美丽的植物,我的家乡也有。
宣传牌介绍说,梵净山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珙桐”,我们叫它“鸽子花”,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的家乡湖北长阳是欧美珙桐的原产地,建有“欧美珙桐原产地乐园博物馆”。据史料记载,1899年4月,英国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从英国出发,几经辗转,于1900年2月抵达宜昌,按照植物学家亨利博士指示的地点,前往巴东县绿葱坡寻找鸽子花树,遗憾的是,那棵鸽子花树已被砍伐,只剩下了一截树桩。返回宜昌后,威尔逊并未放弃,前往长阳继续寻找。1900年5月,威尔逊在当地居民康远德的帮助下,在长阳乐园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鸽子花树群落。同年秋天,威尔逊再次来到乐园,采集珙桐种子寄回了英国,中国美丽的鸽子花从此盛开在欧美大地。
森林步道走到一半的时候,刚才还在翻滚的薄雾突然散去,好似一阵风吹走披在头上的轻纱,远近的山峦都露出了峥嵘。孩子们一阵欢呼,我们也暗自高兴,希望今天是个好日子,能一睹梵净山红云金顶的雄姿!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作为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子民,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第一站便是蘑菇石。有资料说,2.2亿年以前,梵净山所在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海洋。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亿万年风雨侵蚀,大自然鬼斧神工,在老金顶周边雕琢成了一个奇石大观园,蘑菇石就是最奇特的代表。这是两块上大下小、高约10米的巨石组合,如同一位玉树临风的少年,巍然屹立在悬崖边上,它是梵净山圈粉无数的形象大使。抬头仰望,它犹如灵气十足的苍穹灵芝,像天外飞来,又似破土而出,那种一触即倒的险姿,叫你都不敢面向着它出口大气。
站在蘑菇石处,远观红云金顶,蓝天白云之下,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有人说他状若飞天游龙,有人说他像佛手二指禅,但我认同生命图腾之说,它更像直指苍穹的男根。那上山的路挂在绝壁上,有时还进入到山岩之中,像极了男根上的精索。路上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攀援直上,那应该就是寻找出口的小蝌蚪!
蘑菇石再往上去就是老金顶 。老金顶古称月镜山,海拔2494米。传说月朗风清之夜,露水把老金顶的石板打湿之后,月光照耀,石板就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像。我们的日程没有在山上过夜的安排,加之时间紧迫,只得放弃登顶,让老金顶在心中留下一个念想。
从蘑菇石下来,沿途立有二维码牌,据说是登顶红云金顶排号用的。大家都在扫,我们也跟着扫了一扫,系统生成了一个号码,我的是1387。等到行至承恩寺前的普度广场,只见满场是人,有的在排队,有的在看电子公告牌,我才知道了这个号码的用处。原来,上红云金顶的路又窄又陡,十分险峻,为了安全,不得不限流。工作人员依据号码,每隔20分钟,放行100人。
我看了一眼电子公告牌,还才放行到801至901号,按照20分钟一批,我们还得等一个多小时。云在天上翻滚,风在耳旁呼啸,身上的夹衣抵御不住高海拔的寒意,我们找到一个背风的角落,安心等待叫号。我旁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不时地朝红云金顶张望,偶尔还叹息一声,脸上挂着不易觉察的一丝丝遗憾。
反正闲着无事,我便与男子交谈。原来他是四川的,随团来梵净山旅游。早上上山时,不知是导游没有说清楚,还是自己没有听清楚,到达蘑菇石后,他随着一众游客朝老金顶而去,而他们团队却是不登老金顶的。当其他人在普度广场等到叫号登红云金顶时,导游才发现他没有来,打他电话,他已经在往老金顶路上走了一多半。
挂了电话,他放弃登顶,朝着普度广场一路飞奔,等他气喘吁吁赶到进口时,他们的团队早已进去。工作人员不让他进,让他重新扫码排队。他解释自己的情况,并说了一通好话,但工作人员依然坚持原则:“有你一个特殊,跟着就会有十个、百个、千个的特殊,那我们还怎么工作?”他也是一个懂道理的人,便不再多说,掏出手机重新扫码,结果已到3000多号。他估算了一下,要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才能轮到他,于是,他准备放弃登顶,等团队下来之后一起走。
听了他的叙述,我也替他感到遗憾: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本来是可以登一顶的,结果却是新老两顶都完美错过。他本人却看得开:旅游嘛,本来就是放松心情,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大不了以后再来一趟!
轮到我们当蝌蚪的时候,太阳躲进了云里,浓雾笼罩着山峰,我们在一片混沌中沿着那条绝壁上的精索,向着顶端而去。行进不远,在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地方,又设置了一道栅栏门,工作人员再次限流,一次只放行20人,以保绝对安全。
我登过不少山,但此路的险绝却是我从没有见过的。路在两扇岩壁的缝隙中垂直而上,开凿的台阶有的只是一个小窝窝,仅仅容得下一只脚。人们必须手脚并用,双手拉住两边的铁链,一个紧跟一个依次攀援,稍不小心,前一个人的脚跟就碰到了后一个人的额头。低头下望,更是万丈悬崖,那情形可使人深刻理解什么叫胆战心惊。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在此地也是甚好!
历尽艰险登上金顶。上面是一分为二,形成各自独立的两个山头,由一座石拱天桥连通。两边各建有一座石庙,一边供奉的是释迦佛,另一边供奉的是弥勒佛。梵净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站在顶上,看脚下云雾升腾,仿佛置身于大海。远观对面的蘑菇石景区,“翻天印”与前后的山石组合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剪影。下方的那组山岩,犹如一位慈祥地老祖母,安静地斜靠在躺椅上,“翻天印”就是一个头戴童帽的大头男孩,正颤颤巍巍地向祖母奔去。“翻天印”因造型像一枚印面朝天的印章而得名,又因与蘑菇石相似,也称“小蘑菇石”。
从金顶下来,太阳早已偏西,因还得赶路到贵阳,我们只得草草结束梵净山之旅,直接乘索道下了山。
出景区大门的时候,回望矗立蓝天的山峰,心中有那么一丝怅然。大半天时间,索道上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似乎没有寻找到梵净山的精髓,与打油诗所形容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之类的旅游并无二致。我刻意再到那块彩绘宣传牌前,一字不漏地把梵净山的介绍重读了一遍,并拍照留存。现抄录于此,作为本文的结语——
梵净山又名三山谷、大佛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主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是武陵山脉最高峰。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景区,是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颗“绿色明珠”。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崔嵬不减五岳,海拔两千米以上山峰二十余座,峰岭纵横,地貌奇特,犹如一部浑然天成的地质史书,素有“名岳之宗”“武陵之源”“弥勒道场”美称。绿色与包容是梵净山最靓丽的名片,它保存与凸显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拥有全球独有的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等珍稀动植物,灵异足播千秋。
(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 谢 阅 读
作 者 简 介
刘贞平,男,土家族,湖北长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公务员。有作品数十万字散见于《解放军报》《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杂文报》《散文》《杂文界》《中国民政》《学习强国》《武汉文学》等报刊和网络平台。
往期 精 彩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