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就了标题党?

文化   2024-08-28 09:30   北京  


自从开始写公众号文章以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制造了标题党。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从个人角度,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公众号最初兴起之际,就如同今天的短视频一样,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当时随便写一写都能阅读量暴涨,无论是个人号还是机构号,各种风格、文体、领域,遍地开花。

互联网平台发展到今天,无非就是轮换不同阵地,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核心始终还是老几样,就比如文字,历经了博客,微博,公众号等。

标题党最开始的形成,是依托于大众的选择。

一个能引发大量点击率的标题和一个平平无奇的标题,大众的选择构成了最初的数据库。

后台收集到我们的数据,就会不断将流量倾斜给点击率更好的风格文体。

归根结底,互联网的生意,就是买卖大众注意力的生意。

多数人的注意力在哪儿,收益就在哪儿。

这也和网民的整体认知水平有关系,比如100个人中,有90个人是普通文化受教者,10个人是高知,那平台自然会根据那90个人来定制内容。

就好像最初阶版的人工智能一样,你喂给它的原始数据决定了它的走向。

抛去这个所谓普通文化和高知的区别,很多内容完全是抓住了人性底层共通的欲望点,比如好奇,猎奇,喜欢听八卦等等,这个不分高低贵贱,是共性。

所以平台给了内容产出者反馈,标题党就渐渐出现了。

为了博得打开率,创作者绞尽脑汁,有坚守之人对哗众取众的标题嗤之以鼻,自然就有人愿意去迎合。

到最后,坚守者变少,因为大家都要赚钱吃饭。

标题党在最初是很有效果的,但随着人们慢慢明白这里面的门道,“标题党”才被正式称之为“标题党”,顾名思义,只有吸睛的标题,却没有配套的优质内容。


甚至很多读者已经发展出了自动识别标题党的雷达,一看到熟悉的配方,就自动屏蔽。

这让我联想起了当今的短剧,很多人都在说短剧很low,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火爆。

究其原因,我觉得和标题党的发展异曲同工,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儿。

是“大多数”提供给了资本原始数据,而后他们再根据大家的反应来确定方向,寻找创作者,而创作者就要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

这三者中,比较苦逼的是内容创作者,迎合市场有时候实在是无奈之举。

喜欢看深度内容的人肯定有,但他们并非是决定市场走向的人。


任何商业化行为都必定存在筛选和淘汰,内容是这样,人也是。

如今,在公众号里写文章,你是选择靠标题打开率赚收益,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走下去。

对于每一个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也曾试图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很难,但并非没有办法。

这其中最考验人的就是时间,只要你内容够好,那剩下的就是履行长期主义。

创作者适度的妥协是很有必要的。

我也曾茫然于到底是迎合市场还是坚持自我,追热点,在标题中加入关键词,写很drama的标题,都能蹭蹭提升打开率。

有的人会写很长的标题,尽可能多加入流量热词,月入大千甚至过万也不是不可能。

但如果你想走长路,并且想让别人读过你的文章后,清晰感知到你的风格,就需要耐得住性子。

打造个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很是一阵见血:

现在很多人都太浮躁,价值还没有硬,就开始谈个人品牌,品牌还没成立就开始谈变现。空想加上情怀以后,竟然变得高尚起来。

那些教你做长期努力但暂且看不到结果的课程,永远比不上标题写着多久就能让你变现的内容卖得好。

人们确实不愿意听真话,宁愿去花钱买一场白日梦,但这就是现状。

因为长期主义的确很苦。


所以归根结底,是我们和平台,一起打造了标题党。

嗅到金钱味道,并为之愿意做任何改变的人,永远不会有违背内心的感受。

而有自我坚守的内容创作者,也永远想捍卫属于自己笔下的一方净土。

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有多数人的选择背后,少数人的痛苦。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众在觉醒,而平台也在慢慢摒弃掉一部分迎合者的角色,加入了更多引领社会思潮的责任感。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