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人只会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定地走向自己

文化   2024-10-04 20:36   北京  
第三遍看《涉过愤怒的海》这部电影,无论大众对它的评分如何,我依旧很喜欢它。

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句话。

从来没有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人只会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定地走向自己。

在日本留学的小娜,父亲是一名渔夫,老金。

父亲努力工作以供女儿读书,但是,再次见到小娜时,她已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老金以为是同在日本,和自己女儿交往的男生李苗苗杀害了自己的女儿,所以他就疯狂地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复仇。

抛开李苗苗的那条故事线,我最喜欢看的是小娜和老金的故事线。

当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小娜是被李苗苗杀死的时候,结局却给了一个极大的翻转,小娜是自杀,连捅自己十七刀。

透过小娜在日本的经历和她的日记穿插交代,真相终于被揭开。


她很渴望爱,却不会爱

父母离婚,小娜从小被性格粗矿的老金带在身边抚养,她怕水,老金却生把她按在水里学游泳;她发高烧,老金也只是将湿毛巾捂住她全脸,以此降温。

老金出海的时候,就把小娜推搡上车,送去她妈那里。并多次表现出对小娜需求的不耐烦。


所以,小娜在极度缺乏爱意和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了她在日本留学时一系列疯狂的行为。

她很渴望得到爱,却因为从来没有习得健康爱的范本,而只能去模仿爱的样子。

只有极端疯狂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她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认可。

当李苗苗对她说:我真嫉妒你的鞋子,因为它们可以随时把你带走。然后把一双鞋从窗口扔出去时,小娜开心极了。

于是每次见面都要让他扔鞋,以此来确认爱意。

小娜的心智一直都停留在幼儿期,只有从他人明显的外在表达中,才能弥补她内心严重对爱的匮乏。

幼童在三岁前为什么要求妈妈尽量全职抚养,是因为三岁前,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客体分离的概念,也就是说,当他看不到妈妈时,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只有在这个时期,妈妈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明白,即便妈妈不在身边了,也不代表不要我不爱我。

所以小娜童年的被抛弃感,缺爱,不安,都导致她从骨子里也不爱自己。

一个内在匮乏的人,就会像外疯狂索取,为了得到爱而做出一些令人害怕的极端行为。

她需要爱来压制体内想要自毁的欲望。

当她得知自己的日本男友还在缅怀已经死去的前女友时,她直接把耳钉从耳朵上扯下来,带着血肉地摆在地上等男友发现。

她会为了讨好男人而不顾一切地改变自己。

但是当她一旦察觉到对方爱的浓度减淡,就会表现出强烈不安。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小娜一样的人,我身上也多少带着些许飞蛾扑火的气息,这种模式是童年缺爱不安的必然结果。

但它并非不可逆转,修正的方法是先要识别,认识到自身的情感模式,然后再有意地去重塑潜意识,这个过程虽然痛苦漫长,但是为了更好的人生,值得去做。

爱是小娜身上的救生圈,一旦失去,她就会坠入深海。


家长听不到孩子的求救,孩子就闭上了嘴

老金给不了小娜需要的爱,也满足不了她的物理需求,他只是粗暴地以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养育女儿,无论是供她读书,还是拼命为她复仇。

可到最后,当真相一点点揭开,老金才发现,小娜身上那十七刀,早就在童年,由自己埋下了伏笔。

小时候,老金夜里出海,小娜一个人害怕,就躲到衣柜里画太阳。

所以她死前,也习惯性地躲在柜子里,用自己的鲜血画太阳。


太阳代表着希望,她希望柜门打开的时候,老金回来了,黑夜过去,白昼的光能照进眼里。

她恨爸爸,却也爱他,小娜一次次以重复童年痛苦的方式找回在爸爸身边的熟悉感。
其实无论哪个男孩儿爱小娜,她都接受,只要对方能够让她感受到强烈到变态的爱意就行。

只要能弥补她在父母身上长久的匮乏就可以。

孩子在小时候一定会表达需求,就像用哭泣表达食欲和病痛的婴儿,我们在人生初始,因为弱小,所以有很多对于父母的需求。

但如果家长看不到,或者说刻意忽视,那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闭嘴,伸出去的手如果没有人拉,那就收回来吧。

所以这就导致哪怕后期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也会因为长久和父母之间没有紧密连接,而失去出口,或者说父母已经愚钝到察觉不出孩子的求救信号,而最终酿成悲剧。

这样的青少年惨案远比电影设定更惨烈。


人的命是既定的,但运可以改变

小娜的命是有一双离异的父母,被老金这样的父亲养大,这是既定无法改变的。
但后期如果小娜能够提早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自毁的结局。

为什么说人只会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定地走向自己,很多时候,人生的走向和学历,金钱,技能等外在附加属性没有关系。

一个人的心智停留在哪个节点,他自童年时养成的情感模式,这些看不到的东西才实打实掌握着他所做的每一次选择。

为什么心理学上总结了什么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性格就会导致什么命运。

比如在原生家庭受挫,缺爱的孩子,就一定会向外寻求浓烈的爱意。

匮乏必然会涌向丰盛之地。

哪怕外表再光鲜亮丽,如果内在是一个腐烂的真实自我,那即便再怎么遮盖,还是会一次次走向溃败。

所以决定人生的从来不是什么好牌烂牌,是你愿不愿看清自己,然后从泥沼里拔出来。

虽说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但是人可以探索自己,修正自己,并非每个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都会走向自毁的道路。

尽管重塑的过程漫长艰辛,但是如果一味顺应自己的心性走下去,下坡路将是抵达人生终点最快的一条路。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