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孩子的终极幻想: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父母忏悔

文化   2024-09-06 20:18   北京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年少日记》。

我喜欢每天洗完澡后,关灯,在昏暗的房间中,打开投影仪,一边晾干头发,一边看完一部电影。

《年少日记》聚焦的是原生家庭题材,同类型的电影还有《狗十三》,《春潮》等。

关于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从孩童到成年,切入角度不同,故事的呈现也天差地别。

这部电影聚焦在一家四口身上。

社会上流精英父母,育有双胞胎兄弟,弟弟聪慧,哥哥愚笨。

弟弟让父母引以为豪,却不愿提及哥哥太多,父权在家中是主控地位,母亲总想让哥哥和弟弟一样争气,但她从来没有想过因材施教,她只想再多一枚能够在父亲面前讨好的筹码。

哥哥在家中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钢琴谈不好要说对不起,考试考不好要说对不起,总之,没有达到父母满意,他就会觉得错在自己。这也是很多孩子最初的困境,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在灰暗压抑的环境中,有三点救赎,一个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钢琴老师,一个是漫画,还有一个就是日记。

一位温柔的女老师总是鼓励哥哥,没关系,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弟弟那样。一本内容积极向上的漫画,总是鼓励着哥哥,要加油,你可以长成自己心目中的大人。而写日记,成为他能做到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事情,可惜没人在意。

但故事的结局是,女老师被辞退,换成了一个十分严厉的男老师。鼓励别人的漫画家自己却自杀了,而男孩儿也最终在日记中写下:好消息是爸爸不会再打我了,坏消息是,他们很不开心,我想,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就不会离婚,他们就可以和弟弟一家三口,开开心心。

写完这段话,他拥抱了睡意正浓的弟弟良久,然后跳楼自杀了。


哥哥死后,全家人像是大梦初醒一般,父母自责,弟弟也终于意识到哥哥长久以来压抑的痛苦。

影片有两个“意外”,挺震撼的,一个是开头一幕,哥哥到天台,跳下去,结果天台下面还有一个外延,让人心为之一揪。

第二个意外就是现实线和回忆线,直到哥哥自杀,影片才终于揭晓谜底,观众以为的长大后的哥哥,其实是弟弟,弟弟完成了哥哥想成为老师的心愿,并且改成了哥哥的名字。

我们以为哥哥没有死,哥哥跨越了原生家庭之痛,终于长成了他想成为的大人,但最后才发现,黑夜之后,没有黎明。

哥哥最后下定决心自杀,不是因为爸爸打他,妈妈说他,弟弟烦他,而是他们所有人的冷漠。

当所有人的失望将哥哥隔绝成一个透明人,当所有门都在他面前关闭。

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一个被人讨厌的人痛苦,还是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透明人痛苦?

答案自然是后者,这就是为了有些人宁愿被人恨,也不愿被人无视的原因。


抛开电影,东亚孩子的终极幻想,是依托死亡来实现父母的忏悔,这是最狠毒的惩罚方式,也是走投无路后最后一个方法。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定要依赖原生家庭,在他没有任何独立生存之前,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是他的全世界。而本该成为温馨避风港的地方,却成了滋养所有痛苦的生发之地。

孩子没有别的路可选,他更没有完备的认知去将错误放到父母头上,他们只会本能地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我再优秀一些,如果我能满足父母的要求,是不是他们就能爱我了。

有幸在这种“有偿爱”中存活下来的孩子,心中的怨气也不会消失,很多成年人之所以会选择糟糕的婚姻,本质就是想通过毁掉自己来让父母痛苦。

你看,我小时候那么优秀,满足了你的虚荣,如今我就要你亲眼看着引以为豪的孩子自甘堕落。

因为手中的利刃无法刺向父母,所以我们将它捅向了自己。

我在初一的时候,也曾经在墙上写下“如果我死了”这几个字,结果被母亲发现,她非但没有安抚我,询问原因。

反而像抓住了我的把柄一样。

“那你就去死啊,去啊,明天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去,我让所有人知道。”

仅仅在那一瞬间,我收掉了所有哭声,哀求她不要这么做。

她像个胜利者般奚落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她的孩子,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收齐了想被理解的欲望,学会了委曲求全地活着。

但我心底的愤怒从未消失,它们如经久不衰的地下火焰,一直旺盛地燃烧着。

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很多从畸形原生家庭长大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力治愈自己。

有些人成功了,但大部分人都是和心底的阴影共度余生。

尽管我们长大了,也明白,父母身上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伤,但理解归理解,我不会选择去原谅。

很多时候,他们觉得小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睡。

无论被如何对待都没有关系,网上说,孩子是碌碌无为的父母能够体会到权利最直接的途径。

电影《寂静岭》结尾,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mother is the god of child.(母亲是孩子的上帝)

被全镇人献祭,身负仇恨的孩子,可以向所有人复仇,却唯独不会伤害母亲。

在孩子心底,父母是神,不能弑神,就只能转而毁掉自己。

也是善良的人,越是容易自责。

我们是从哪一刻起割裂了孩童的自我,狠心将它的手甩开,义无反顾成为了一个无趣的大人。

我见过很多对孩子毫无耐心的家长。

明明孩子说的是对的,孩子的理解能力比他们好。

但他们会直接打断孩子,或者说上一句“你懂什么”,以此施展自己的权利或匆忙掩饰内心的愚腐。

我想,《年少日记》的结局如果让我来写,我会加上一点魔幻。

哥哥在亡灵世界里见到了那个漫画家,他走过去,低声说:对不起,我没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大人。

漫画家蹲下来,伸手温柔地摸了摸男孩儿的头,说:我也对不起,没能真正鼓励你一直走起去。

两个人相视一笑,手拉着手,一起走向了光里。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