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用手机发微信,我更想和你见面聊聊天

文化   2024-08-04 20:24   北京  
早上坐地铁,听播客,捕捉到一个话题,关于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不爱聊天这个现象。

两个主播很幽默,你来我往,抛梗互接。

诙谐里透着一丝独属于现代人的心酸无奈。

果然,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们大笑的背后多少都藏着怕被人说矫情的悲伤。


线上沟通带来的安全感抵不过疲惫感

不知道是因为人不想和人接触所以才发明了线上交流,还是有了线上交流后,人们才越发不愿意见面沟通。

也许这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是福音,一开始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当线上沟通成为人际交往的主流方式后,比起那所谓的距离安全感,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疲倦。

线上沟通的内耗其实也很严重。我们隔着电子设备,发文字,亦或是发语音,不知道对方的语气,看不出对方的表情,很容易产生误解。

而且线上沟通的时效性并不强,看似可以触达到很多人,但两个人同时你来我往沟通的完整时间却不多。

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已读不回”,延迟回复现象,造成了沟通上的隐形拉扯和博弈。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叫“成年人的不回复就是拒绝”。

有些人会觉得,我不回复,就是不想把话说得太透太伤人,但事实是,人和人之间建立关系和切断关系都需要完整的“仪式”,什么都不说就消失,看似很温和,但这种处理方式更伤人。

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其中缘由,不停猜测,最后带来无尽内耗,多少会留下阴影。


线上建立亲密关系,很容易也很难

我曾经也用过大热的社交软件试图找伴侣,但经过实践,发现了很多线上建立亲密关系的弊端。

线上社交软件就像一个巨型池塘,对应网上那句流行语:广撒网,重点培养。

越是可以轻易触达到很多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是难以深入。

每个人在网上塑造的形象有真有假。

很多时候是,大家热情膨胀地聊个两三天,然后其中一方突然消失。

我一开始不明白,还曾经试图傻傻追问过,结果对方不是不回,就是直接删除。

搞得我一头雾水,于是上网“学习”。

有人解释说,线上亲密关系,很多人都是一对多,当一个人刚开始和你聊得很好,然后突然冷淡或者不回复,就意味着对方找到了比你更好的选项。

当然,我也遇到过很善始善终的人,在交流中明确告知已遇到比我更合适的人,然后彼此送上祝福,我觉得这是很有礼节的表现。

好与不好,都会有所交代。

我并不认为,所谓的怕对方伤心所以不说明白,是真的对对方好。

我们并不是对方,所以不能自作主张认定对方的感受。

线上的亲密关系模式,多呈现出一方积极一方冷淡,一方高位一方低位的拉扯模式。

加上一个人微信很容易,彼此走进心里却相当困难。

无法建立深度关系,大家都停留在表层的话,心就会疲懒。

甚至有人被这样对待后,也会用相同的“断崖消失”方式去对待下一个人。

美其名曰,这就是网上交友的潜规则,大家都这样。

从受害者晋升为加害者,看似是自我保护,其实是强迫自己麻木,这样的方式并不会让心回暖。

大家都去做的事,不一定就是对的。


我还是想和你见面聊聊天

我是一个典型的I人,秉承着非必要不社交的原则,不太喜欢频繁和人见面聊天。

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更想和“真实”的人接触。

经常看一些访谈类节目,那种临场感我觉得很棒,你能感受到对方当下的状态,是专注于和你的对话,还是不感兴趣。

从对方的表情,语气,回应中能感知到的信息远超文字和语音。

线上沟通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修饰伪装自己,但现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为我是一个喜欢静下心来,彼此聊一些深度话题的人,而见面交流可以更好的挑起一些话题,并不会觉得怪异。

反倒是在线上发小作文的话,如果对方回应冷淡,我的确会有失落感。

尽管我明白,自我表达的欲望不该强求对方给予对等的回应,但人之常情,终不能长久做到剃头挑子一头热。

也许有人会觉得见面聊天的成本也很高啊,耗费时间,还要衡量能不能聊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些客户性质的聊天从一开始就是带有目的性的。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通过看访谈类节目和听博客,我渐渐剥离了这种“沟通功利心”。

对话一定要有价值吗?说一些琐碎生活日常难道就没有意义吗?

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交流吗?

你觉得自己有时间成本,那对方就没有付出时间吗?

当然摒弃掉这些的大前提,是需要在挑选见面对象上下功夫。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吃饭聊天,我更倾向边喝东西边交流。

一是饭馆的环境很嘈杂,二是胃里装进去太多食物后,整个人就会变得顿重,思考和表达能力会变差。


见面聊天的终极秘法,真诚永远大过技巧

那线下沟通有没有什么技巧呢?肯定是有的。

要不那么多沟通书籍和沟通课程就没有销路了。

我也看过一些,什么如何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判断对方的微表情和动作,如何倾听,如何表达等等。

但最后我把这些都忘了,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真诚永远大过技巧。

前两天刚看完杨天真的书,《把自己当回事儿》,里面开篇就阐述了一个观点:越成熟,越真诚。

这里说的真诚,不是那种上来就开场: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

而是明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

不可以说的话,哪怕对方问,也要明确告知自己的立场:很抱歉,关于这个话题,我不想说或者不能说。

真正的真诚,是说出来的话没有假,不想说的话也不会胡编滥造去敷衍对方。

古语有云:一诚可以抵万恶。杨天真对于沟通中真诚的定义,正是我想要的终极解释。

保持真诚,同时有边界感,态度不卑不亢,懂得适时倾听,这些就足以支撑起一次优质的见面沟通了。



科技带来的便利环境,其实里面掺杂了很多悲凉。

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去线下接触更多真实的人,就像《凉子访谈录》那样。

与他人碰撞的同时,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我们的一生无非就是处理两种关系,向外与世界的关系,向内与自我的关系。

而表达自我是人类群体很重要的一项原始需求。

我们是渴望交流的,只不过现代化的交流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灰心,不愿意受伤,所以封闭自己。

但也许可以有一次大胆的邀约,去问你想见的人。

我们可以见一面吗?

说不定,对方也正在等待着你向他走来。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