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疗愈:不要因为害怕就去毁掉

文化   2024-07-24 20:30   北京  

厕所的角落里,有一只如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蜘蛛挂在网上。

因为奶奶家住在一层,周围的树和草又比较多,所以虫子也比市区多很多。

我是怕蜘蛛的,放在以前,我都会想办法把它弄死,但现在我只是尽量避开它就好。

所以想到今天的写作疗愈话题,不要因为害怕就去毁掉。

面对自己害怕的事物,如果比自己强大,就逃跑,如果比自己弱小,就毁掉,似乎是人的本能反应。

因为我工作的地方绿化茂盛,所以外面的地面上一到盛夏就会有很多黑花色的蜈蚣。

有一次,一位同事的女儿来了,看见地上的蜈蚣,一边往她妈妈怀里躲,一边让她妈妈去踩。

小嘴儿里哼唧着:妈妈,踩死它,踩死它,我怕。

我站在一旁,没有说话,那一瞬间,只觉得心里咯噔一下。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心中的恐惧之物呢?

即不应该是逃跑,也不应该是毁掉,而是带着恐惧,好好生活。

其实仔细想想,那恐惧之物本身有害吗?就好像那只厕所里的蜘蛛和地上的蜈蚣。

它们本身没做错任何事,却因为人类的恐惧,而被杀死。

我们一旦对恐惧之物产生毁灭欲,就会与之产生链接,而这种无形的链接,就会使我们做出行动。

但如果你可以做到始终与恐惧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它,习惯它,然后明白所有情绪只是发源于自身,和恐惧之物毫无关系时,你就能真正做到带着恐惧,好好生活了。

举个例子,我很怕黑,是源自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因为脾气倔强又不讲理,大约在我三岁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多,被推出门外反省,那时候住平房。我回头,借着月光,不远处高耸的野草群像好奇的看客,晃动着诡异的身形。

就那一次,我从此就怕上了黑。

无法在空旷黑暗的大空间里待着,如果一个人在家,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小屋门锁上,隔绝外部空间,还要开着台灯睡。

小时候不敢上平房厕所,拉着爷爷,在门口等我,大号时间长,时不时地还要叫一声爷爷,确定他在外面。

怕黑的毛病也直接导致了我无法熬夜,不喜欢夜间外出活动。

但是现在,我在一点点有意训练面对自身的恐惧。

从意识上隔绝自我和恐惧之物的心理距离。

反复告诉自己:黑夜是黑夜,我是我。

我自知逃不掉黑夜,自然也无法毁灭它,唯一的方法就是正视它,并与之共存。

黑夜没有错,错的是我对往事阴影的执着。

我的写作疗愈日记里,曾经反复写下过自己对于恐惧的认知。

恐惧是一个人防御机制形成的根源,能看清一个人的恐惧,就能找到他的防御,能够找到他的防御,就能深度理解一个人的行为。

这套理论是我从心理学课程上学到的。

所以我在本子上写下:

我的恐惧之源是怕再次在爱里受伤,所以我选择不再轻易去碰,甚至是扼杀掉我萌生的爱意。

我亲身践行了因为害怕所以去毁掉的冲动。

但如果我试着允许自己心中爱意的存在,从旁观察,不去触碰。

是否就能逐渐消磨掉对于重新去爱一个人的恐惧感,告诉自己我如果害怕受伤,就保持觉知不让自己受伤,及时说出内心感受,不再重复旧有模式。

可以给自己的爱意编织一条保护网,确保底线,不让它再次坠落粉碎。

恐惧之物本身并没有错,就像爱意本身也没有错。

只是当我们本身的恐惧感受过大时,恐惧之物才会被赋予可怕的意义。

曾经听过一句话,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人,凡是与人有关的才会产生意义。

所以,恐惧也是同理。

写下这段分析后,我内心释怀了许多,尽管我知道我仍旧无法彻底抹除笼罩在爱意之上的恐惧感。

但至少,我不会再亲手毁掉它。

至少,我愿意站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带着它,好好生活。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