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全身插满管子地走”:每个人都需要一场体面的告别

文化   2024-07-26 20:27   北京  

1

从奶奶的房间里渗出了膏药味儿,我看到她的膝盖和手指又贴上了熟悉的膏药。

只是冬天才会加重的关节疼,如今进入潮湿的“伏天”竟也提前发作起来。

奶奶的床头常年放着一瓶止痛药,她是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老人,总是吃点儿药,然后独自忍受。

从来不会刻意哎呦哎呦,越是在人前越要显示自己的无助博取同情。

奶奶已近九十高龄,出门对自己的穿戴仍旧有要求,老太太一头白发梳理整齐,喜欢素雅整洁的款式。

金丝边眼镜,手上戴一款老式手表,就是那种表带拉长,中间的缝隙很容易夹到肉那种,我小的时候这块表就在。

曾经夹疼过我手腕上胖乎乎的肉,所以印象深刻。


2

一日午饭,奶奶突然说:以后啊,也别给我买什么墓地,就把我撒在地里就行。最主要的是别让我走的时候受罪,千万别浑身插满管子。

大姑说:那怎么行!

我看着大姑严肃的表情,想起她曾经和我聊天时说过:等我没了,就把我攘在家门口的小河里。

大姑不想让自己安眠于墓地,却无法接受奶奶没有墓地。

或许,每代人都有每代人关于死亡的考虑。

柳岩和范湉湉曾经在综艺节目中公开讨论自己的身后事,但她们的长辈却觉得在活着时候说死,很晦气。

但其实,不避讳死亡,才能活得更有质量。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彩虹墓碑,就是在墓碑中间嵌入一块棱镜,阳光好的时候,就会透过棱镜,在地面上折射出一道彩虹。

我一直很喜欢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结尾,女主角熊顿提前为自己的葬礼安排好了一切。

不要素色的假花,要鲜艳的真花;遗像不要黑白的,要彩色的;提前录好辞别视频在葬礼上播放。

还有《非诚勿扰2》中,罹患黑色素瘤的富商香山为自己提前准备的告别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主题涉猎关于死亡的思考,这是好事。


3

说回奶奶。

奶奶说,她最羡慕的就是有个邻居,吃完一袋方便面加两个鸡蛋,坐在沙发上就走了,这是福报。

她住院的时候还有一位病友是在自己生日当天去世的,奶奶说,这也是福报,是大圆满,哪天来的,就哪天走。

奶奶信命,所以心软,处处为人考虑,却总是委屈自己。

中国人爱提生,不爱提死,觉得忌讳,但我却觉得,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一样重要。

对死想得不够透彻,就无法好好地生。

如今,很多人已经摒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毕竟养儿也大概率不能防老。

作为90年生人的我,如今只面对过一次死亡,但我知道,后面我需要面对的会更多,更频繁。


4

姥爷去世那会儿,是我第一次去火化场,去墓地。

他被包裹在一个小小的长条盒子里,我诧异曾经一米八魁梧的姥爷,怎么缩成了这副模样。

大家围着遗体告别时,哭声瞬时而起。

我在火化房的大玻璃前,看着里面三四个炉子忙得不可开交。

殡仪馆里的专业人士将骨灰交到家属手上,说了一大段话,声音沉而不悲,虽然忘了具体内容,但我一直记得那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姥爷安眠的墓园,有很多动物,大狼狗,鸽子,还有肥硕艳丽的锦鲤。

那是我第一次去墓园,一排排墓碑,看着上面的照片,死亡从来不分年龄。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位上海的大爷接受采访,他说自己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因为身体不好,经济条件也一般,不想拖累别人,就自己走完这一生吧。

大爷眉宇间透着慈祥和淡淡的失落。

如果有一天我们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结,该如何自处?

这是我写在本子上的一个文章标题,在看完一本叫《无缘社会》的书之后。

这本书是由日本NHK电台汇编的,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书籍还包括:《女性贫困》、《手机废人》、《工作漂流》、《单身女性》、《不让生育的社会》、《过劳死》、《老后破产》、《看护杀人》等等,聚焦的都是很现实的社会现象级问题。

试想,如果周围的亲戚都不走动了,至亲也相继去世,自己已从社会工作关系(职场关系)中脱离,在加之没有伴侣和子女的情况下,是不是就等于和世界失去了联结?


5

死亡自主权或许是人老去后想掌握在手中的最后一点权利。

试想,自己老到每天度日都很艰难的那天,如果连死亡自主权都没有,那才是最可怕的吧。

那些以自我意愿强行留住亲人命的人,那些在单子上签字执掌生杀大权的人。

也许他们确实是想救自己的亲人,但如果让对方插满管子苟延残喘地活下去,真的就是对他们好吗?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场体面的告别。

最好是在自家的床上,盖着自己熟悉的被褥,打开窗户,风吹进来,周围安静,做完了和所有人的告别,一个人闭上眼,缓缓回顾这一生,然后大脑谢幕,一切终止。

这也许才是奶奶口中常说的“福报”。

但又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善终机会呢。

美剧《无耻之徒》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老去的弗兰克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们拉开他的上衣,前胸上有一行纹身:Do not resuscitate.(放弃抢救)


6

我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意识——应该尊重他人的死亡意愿。

我还幻想过,应该研制出一种上锁的注射笔,发给每个人,且每个人都要明白,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解开它,且一旦解开,就没有反悔余地。

设立一个庞大的注射笔资料库,和每个人的身份档案连接在一起,一旦笔被解开,这个人所有的社会信息就会被抹除,也会有相关人员去帮你处理后事。

这算是一种死亡自主权的体现吗?

曾经了解到“生前预嘱”的概念,就是在脑子清醒的时候,提前写好自己的身后事处理方式,为了避免最后增加痛苦的抢救措施。

看过北医三院ICU主任医师薄世宁的采访,他说:活着的人所谓的尊严和患者的尊严是两回事,所谓的给病人尊严就是满足病人的愿望,让他不绝望痛苦。

他写过一本书叫《命悬一线,我不放手》,很好看。

一个穿透所有人际关系,看到人心凉薄和极致善意的人,在病患和家属中游走,将真正的人生真相收于眼底。


7

所以,没到生死关头,可能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想,是真的可以轻松放弃自己,还是突然爆发强烈的求生欲。

人的想法是一直处在变动中的,一切都是根据当下境况所拥有的短暂认知。

但到目前为止,对我个人而言,仍旧无法接受将生命最后一程交到子女或亲眷手里。

如果有幸活得足够长久,我想我大概率会成为一位倔脾气的老太太。

谁都别想在我身上插满管子,谁也别想夺走我的死亡主动权。

选择不了生,还选择不了死吗?

我不想受罪,自然也不会让身边的人受罪。

我想,我会满足奶奶的心愿,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她最后的体面。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