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短视频戒了,因为它正在让我变傻

文化   2024-09-29 17:18   北京  
这篇文章将全面解读短视频给我们造成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先说几个现象:
我身边有位同事,工作时总喜欢把手机架在一旁,让短视频自动连播,也不看。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就是觉得开着有安全感。

地铁上,我肆无忌惮地观察人群,反正也不会有人抬头看我,大家都低头沉浸在手机里,大部分都在刷短视频。有公放声音的还会被车上的协管员提醒。
吃饭时,一手拿筷子往嘴里送食物,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向下滑动,似乎成了很多人的标配。

之前看到国外很多吸毒者,在街头如同行尸走肉,呈诡异的木僵姿态,如今我们的富贵包,大肚腩,双下巴,颈纹,还有盆骨前倾的畸形体态,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吸食“精神毒素”的行尸走肉?

我记得抖音最开始风靡的时候,全民都为之疯狂,我刚开始也是,好几个小时如弹指一挥间,身边的朋友甚至有彻夜停不下来的。

但是仅仅用了几次,我就将它卸载了,因为成瘾性太强。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但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

比如汽车是人腿脚的延伸,能够快速便捷地载着人们去更多地方,但也带来了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肥胖。

短视频也是如此,它无孔不入地扎根于每个人的生活中,等意识到它的危险,多少就有些为时已晚了。


我们为什么会沉溺于短视频无法自拔?

因为它设计之初的原理就是“让人们上瘾”,伴随短视频出现了很多专有名词,比如平台算法,信息茧房。

你爱看什么,平台就会根据你的浏览,点赞,收藏数据给你推送更多相关内容。你会获得一种感受,就是哪怕全世界都不在乎你,还有平台关心你喜欢什么。

就像你生日那天,各大平台发来的祝福信息一样。

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另外一个原因,源于压抑,中国人整体活在压抑的氛围中太久了,所以短视频成为了成本最低的释放途径和逃避空间。

我的亲身感受是,打开APP的时候,大脑就会瞬间兴奋,哪怕躺在床上举着手机,明明姿势很不舒服,也停不下来。

精神愉悦麻痹了肉体痛苦发出的信号,这其实很危险。

关上视频的瞬间,仿佛身体被掏空,瞬间陷入巨大的疲惫感中。

还有第三个心理层面的成因,叫做“客体凝视”。

我们很多人都是从打压和被凝视的氛围中长大的,以至于成年后,哪怕我们一个人待着,也要表演,在脑中幻想一个正在凝视我们的对象。

所以当我们刷手机的时候,就可以让大脑得到短暂放松,不用思考内耗,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很匮乏了,所以短视频给予我们的“喂养感”会使我们得以喘息。

你不需要去选择,也不用思考,只要手指往下一划,源源不断的内容就会自动跳到你眼前。


短视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我在服务业工作,所以能切身感觉到人们的变化,比如,失去等待的耐心,急于得到结果,稍微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会暴怒,不满,投诉等等。

这种明显的变化,我认为短视频功不可没。

首先,短视频对人最大的伤害就是剥夺了我们的“长期专注力”,试想一下,你有多久不能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有多久不能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了。

就比如我写文章,一千多字的和三四千字的文章阅读量就完全不同。网上有很多写作教程也提出,1500上下的长度刚好在人们的耐心范围内。

长时间观看短视频,其高效刺激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从而来带行为上的改变,和结果走向的差异化。

想要快速拿到结果的心理弱点,造就了一批靠贩卖焦虑赚钱的人,他们打着“短时间内你就能怎样怎样”的标题,在网上大肆收割“韭菜”。

但其实做任何事情想要有所成效的真相,都是枯燥的长期主义。只不过比起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花钱买来的白日梦。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短视频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偏激化,因为平台不断推送我们喜欢的内容,导致世界在我们眼中的样子急速缩小,扁平化。

带着被网络洗脑后的认知结构,就会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抱有偏见,丧失根据真实情景主动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在工作中就经常碰到这样的人,因为某一政策和对方在网上看到的内容不符,就会质问我:网上就是这么说的啊,怎么你们这儿不一样啊,你们要和网上不一样,怎么不去管管网上发视频的那些人啊。

我就很无语,比起工作人员当场说的话,他们更愿意去相信网络内容,为什么?因为网上所言更符合他们的心意,因为这正是平台根据他们的喜好推送的结果。

你越想看到什么,就会越看到什么。人们正在失去对多元化的包容度。

除了专注力缺失和思想偏激化,短视频的具象化影响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

事实证明,碎片化学习永远比不上看书。
关注几个学习博主,看看视频并不能让你生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尽管有人觉得他们产出的内容都是某本书,某个电影,某套理论的精华,但这种“喂给你什么就吃什么”的精神填鸭,会让你很快丧失深度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我的方法是反向利用短视频,让它成为辅助工具,比如,写这篇文章的起因就是我看到一本讨论现代科技对人影响的书,其中提到了短视频,然后我才去网上搜索,关于这个内容更多的观点。

信息并不等于知识,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只会让我们的认知结构变得更加涣散。

2.择偶

短视频里出现的许多虚假人设,让我们只能看到某个人的单一一面,无论是长相好的,上进的,幽默的,还是成功的,这些看似“完美”的博主,都是因为我们的需求而被推送过来的。

在网上浏览这些人越多,就越是无法忍受身边人的缺陷,反过来,越是无法忍受真实,我们就越想拥抱幻想,只凭着网上的片面就在脑海中进行脑补,长期以往,就会对花大量时间线下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人失去兴趣。

3.成功

炫富,贩卖成功感,曾经成为短视频里面的热门内容,虽然现在已经封杀了很多,但是仍旧有以展示成功感来获取流量的人。

因为金钱是最具话题性的热点,无论是真富还是假富,这些散布在网上的“精装生活”,已经影响到了很多年轻人。

尤其是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在手机里看到了光鲜世界的模样,却又脱离不了困苦的现实,这种落差感会激发焦虑和愤怒。会让他们先入为主地觉得赚钱很容易,从而导致在现实工作中失去了踏实求学的态度,总想投机取巧,快速致富。


为什么说短视频是资本喜欢的工具

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说说。

短视频就像是台前的提线木偶,但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才真正主宰着一切,它就是资本。

为什么社会越发达,阶级固化越严重?

通俗点说,可以划分成三层,顶端是资本,中间是媒介(可以是短视频或者一切媒体平台),最下层是大众。

这三者用提线的手,台上表演的提线木偶,和台下的观众来表示。

说到底,短视频就是资本洗脑大众的精神世界和收割大众钱财的工具。

人们沉迷其中,头脑就会越简单,越好控制。
比起实物经济,“注意力经济”成为主流,通过免费的娱乐内容来抓取大众注意力,再将你的时间贩卖给广告主,看似你是在免费享受平台上的内容,实则你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时间变快了,是因为我们在手机上虚度的光阴导致了错觉,如果让你不碰手机过一天,你会发现度秒如年。

一个是通过短视频收割大众注意力,另一个就是通过内容产出,对大众进行价值重塑。

比如,那些接了广告的博主,就会产出有产品导向的内容,你看了他们的内容,就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商业为了提升购买力而刻意创造出来的需求,比如不买钻石求婚的男人就不爱你;比如好女体重不过百;比如买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提升气质,和别人拉开差距。

当你觉得一颗好几万的钻石就应该是这个价格时,你的价值观就已经被资本塑造成功了。

为什么要加大购买需求?原因是技术革新带来了产能过剩,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当然就需要给大家找到买它们的理由。

我曾经看过一个媒体人采访一个广告人,两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都抱有愧疚感,广告之罪在于为了卖出产品而精心设计了很多不必要的需求理念,而传播之罪则在于为了利益让太多不负责任的内容随意泛滥。

其实内容创作者和观看者都是被收割方,平台提供的好处让一部分创作者猪油蒙心,默认了他们圈定的规则,胡乱编造所谓的“真相”比不说出真相更可恶。

资本乐于看到大众变笨,人们越是沉迷于短视频,越容易被洗脑,失去深度思考能力后,无论是让大众买东西还是植入新概念都易如反掌。

质疑声越少,资本就可以永远是资本。


如何对短视频保持“安全距离”

尽管我们无法完全脱离开短视频和其他众多媒介的影响,但至少当我们意识到其危害后,可以想办法解决这种“上瘾模式”。

以下提供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卸载

这是我最推荐的方式,把软件卸载,哪怕你再下回来,看一会儿后再下载,都好过你将它一直放在手机里,随时都能点开。

中间隔了一道麻烦,你就会在使用时有所警觉。

2.增加获取难度

如果你不想卸载,那就增加你触碰手机的难度。比如用一些可以锁屏的软件,或者把手机放到不容易看见的地方。

3.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快乐

你给小孩子手机,他可以抱着一直玩儿,但是如果你让他在手机和出去玩儿两者中间选一个,小孩儿还是更愿意选择后者。

在小朋友那里,手机是在不能出去玩之下的次要选择,而我们成年人却为手机而放弃了真实生活里的快乐。

所以多培养些爱好,去感知真实生活,不要在虚拟世界掏空自己的人生。


想一想,曾经看短视频十分钟能获得的快乐,如今是不是需要三十分钟甚至更久?
越刷越累,越累越刷,得不到深度休息,就会加重这种恶性循环。

技术加速,生活加速,社会变迁加速,我们被这环环相扣的改变撵着往前跑。
虽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无法彻底脱离网络,但可以通过加深对新事物的认识,保持安全距离,合理运用,不要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也不要被人类发明出来的工具所异化。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潮流,科技,这些大概念看似和我们没有太多关系,但细想下来,每一件出现在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事物,都该使我们新生警觉。

生活和时间是我们自己的,如何保护好心性,让注意力不被剥夺,把时间更合理健康地用在哪儿,是这个时代对于每个人的考验。

最后,推荐一些互联网科技对人类影响主题的书籍:
《美丽新世界》《理解媒介》《群体性孤独》《娱乐至死》《加速》《浅薄》《新异化的诞生》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