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消失

文化   2024-08-13 22:19   北京  


ESC键是电脑上的一个按键,主要作用是取消和退出。同时,它也是英文escape(逃脱)的缩写。



在空白文档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刚刚洗完澡。

北京这两天迅速进入秋天模式,老祖宗对于节气的精准拿捏令人震撼,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真愚蠢,居然为了发明出来的那点儿所谓高科技而洋洋得意。

奶奶说,过去大家都是农民,种地的人靠天吃饭,自然要对天熟悉。

古人真的谦虚,明明很勤奋,却时常感谢天意。

在看纪录片《这货哪儿来的》,突然有了写作灵感,于是打开电脑。

这部纪录片介绍的是各个行业,商品流通的内部细节。

比如,你吃的饭菜原材料,都是怎么从地里,到你餐桌上的。

我想,文字应该也算作一种商品,毕竟作家吭哧吭哧写下来,还是希望有人能看到。

但是文字又和其他商品不一样,我在想,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真的能打动读者吗?

有些人写故事,是为了满足自我内心压抑的情绪,而这种对压抑的释放,又是大众所需要的,所以供需一致,就变成了符合市场流通的文字。

但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写作就真的没有受众了吗?

现在市场风气让很多写作人,被所谓的写作变现,跟随市场弄得很焦虑,就好像写自己想写的文字没有任何意义一样。

写作也变成了“一定要看到结果”的营生。

我把自己的公众号当作日记来写,之前也有过一个收益高峰,之后快速回落,期间我内心有过动荡,想着去找能写出爆文的方法。

但越是急功近利,我发现文字的呈现就会越浅表。

内容是不是真正有感而发,读者知道。

昨天读到一段话,说,流量导向的内容和内容导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一直想着流量去创作的话,一定无法获得流量。

所谓的热点文,人们点开你的文章,是冲着热点事件,而非你这个人本身。

被这段话惊醒,想来确实是这个道理,曾经那些写博客的人,只是长久抒发自己的内心,从而让大众透过文字,摸到了一个人的灵魂。

长期主义是个热词,经常被拿来说,却极少有人能真正贯彻到生活中。

每当我内心摇摆,被杂念侵扰的时候,我都想远离网络,远离流量,远离当下热闹的一切。

逃回原始状态,阅读,写作,看电影,书籍,纪录片,尽量少说话。

我想要一次又一次地消失,然后获得平静和力量。

我觉得这是唯一的方法。

我从未去过夜店,从未见过在夜晚浓妆艳抹,盛装出席的人群,也从未感受过喧嚣的奢靡。

也许以后我会去一次,去看看,那是怎样的场景,然后作为体验素材,存入脑海。

总想消失,又总想体验,大概这就是写作者的习性。

打开五感撒出去观察,然后关上大门,将一切留于纸笔。

我用闲来无事时的避世,来汲取面对生命困境的力量。

什么时候能逃避,什么时候要勇敢面对,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

你或许永远都不缺一起欢愉享乐的朋友,但一定要有一个你热闹时对方不出席,你落寞时他/她一定陪着你的人。

所以,请谅解我一次又一次想要消失的心情。

在未来,每一个和我走得深远的朋友,还有那个了解我的爱人。

你们要知道,我不见得是有心事,不见得是难过,只是想自己待一会儿,消失一阵子。

按下那个ESC键,让自己暂且逃离现世,把我留给我。

别担心,我会回来的,总是会回来。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