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是瓦解焦虑的唯一方式

文化   2024-08-30 10:19   北京  
最近《黑神话悟空》大火,作为一个不玩儿游戏但十分爱看游戏攻略的人,通过网上的视频拼凑,了解到很多这款游戏的剧情动画。

也顺带着找到了制作人冯骥曾写下的一段文字。

没有手柄,就用键鼠。

卡在这里,就去那里。

找不到路,干脆四处逛逛。

玩不明白,不妨看看故事。

做什么都可以,唯一的重点是:要认真。

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认真强迫症,而是这世上健康的乐趣,多由认真而生。

好游戏的魔力,在于能让你沉浸于当下,而沉浸当下的本质,必是一段忘我的认真体验。

更直白的道理是,渴了喝水才爽,饿了吃饭才香,全情投入克服了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才会由衷感到舒畅。

专注,近乎幸福;认真,便是救赎。

人生比游戏困难得多,别被那些虚张声势的妖王吓住。

小猴子会成长,你也一样。

这段话写的很感人。

我发现,无论时代多么追捧热点,真正能活下来的,还是那些精雕细琢,娓娓道来,能够让人心头为之一颤的好作品。

这个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是躬身入局,认真做事,另一条,就是一辈子当个吃瓜看客,人云亦云。

具象化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我曾经思考过,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容易焦虑。

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太想拿到结果,还没有去做,就开始分析利弊,分析投入产出配比。

二是当我们清晰地看到时间在走时,就会焦虑。

本质上来讲,认真和专注,是让我们忽视时间的一种方法。

试想一下,如果让你什么都不做,只是盯着表盘上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转,你会不会崩溃?

这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时间的流逝,感知到它的存在时,焦虑就会产生。

为什么读书,看电影,打游戏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充实。

英文中打发时间这个词为什么要叫,killing time(杀死时间)?

这么想的话,能够过好这一生的核心,应该就是尽可能减少感知到时间存在的时刻。

你一辈子只专心做一件事,生命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就都会处在心流状态。

这就好比孙悟空划下的驱魔圈,只要你待在圈子里,妖魔鬼怪就无法近身。

时间的洪流,就是那个乱你脑子的妖怪。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她儿子的事儿。

她儿子爱玩儿游戏,老师并没有阻止,反而是斥巨资给他买了好多国内没有的原版游戏。

老师说:你可以玩儿,但你必须给我全部通关。

因为是英文,想要通关就必须不停查单词去充分了解游戏资料背景,这对于当时仅仅上初中的男孩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为了通关游戏而需要付出的努力,男孩儿非但不抵触,反而激情满满。

就这样,他不仅通关了游戏,还掌握了比同龄人多出好几倍的词汇量,附带,还能在好友里玄一波自己的游戏储备量,博得一众赞叹崇拜。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网友评论说,自己扎实的历史知识就是通过玩儿游戏获得的。

很多家长只片面地看到了游戏的负面影响,它确实存在,但我觉得,这仅限于针对那些纯粹无脑的小游戏。

真正的史诗级作品是利大于弊的,制作精良的画面,语言,融入的知识,反而会促成一种更加生动的学习方式。

就像冯骥所说:做什么都可以,重点是,要认真。

躬身入局,不问结果地去做。

我们现在太多的焦虑来自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或者说,我们亚洲人的普遍焦虑来自于,做事之前的过度筹谋。

尽管未雨绸缪这个成语自有其道理,但总是想着准备好再出发,就永远出发不了。

渴望感受亲密关系里的快乐,那就去找个恋爱对象。

想要吃一顿干净美味的饭食,就去认真研究菜谱。

想要靠写作赚快钱,那就去研究爽文爆文的套路。

想要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好作品,那就踏下心来,认真修炼。

可惜我们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

想要恋爱,但是怕受伤怕麻烦。

想要做顿美食,看看菜谱后,又果断打开了外卖软件。

想要赚快钱,又无法真正做到迎合市场。

想要写出好作品,又忍受不了前期无人问津的煎熬,时不时地想放弃自我,尝试一下后又发现不能甘心地去迎合市场风向,于是在夹缝中左右摇摆。

过去我一直觉得“一条路走到黑”是贬义。

现在转念一想,若是能把一条路走到黑也挺好,总比刚走到中午就决定换条路走要有意思得多吧。

百度了一下躬身入局这个成语。

出自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故事,他讲述有一位老翁,碰到两个身挑重担的人,在田埂上僵持不下,谁都觉得对方应该让让自己。于是老翁自己下到水田里,帮助其中一个人先过去,再接过担子,从而解决了问题。

引申意义就是无论干什么事情,光站在局外讨论是没用的,必须积极投身其中才可以。

躬身入局,有时候会被人笑话奚落。

你去干的时候,一堆人围着你看。

无非两种结果。

一,你成事了,看客们撇撇嘴,酸溜溜地离开。

二,你落败了,看客们扬扬嘴,笑你果然痴傻。

郭德纲曾说,人活着,不是笑笑别人,就是被别人笑笑,没啥的。

所以,还是去认真做事吧,打发打发人生,远离远离焦虑,不是也挺好?

专注,近乎幸福;认真,便是救赎。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