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爱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过具体的生活

文化   2024-07-27 07:48   北京  
我是最近两年才体会到关于“具体”的力量的。

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饭不会做,脏衣服会被母亲定时从房间里收走,琐碎的家务因被抱怨做不干净,也就直接放弃插手。

除了上班,下班,蜗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被母亲软监控,硬催婚之外,整个人都陷在一种缥缈的不真实感中。

三十岁之前,我觉得自己生活在空中阁楼,不接地气儿。

逃避的方法就是躲进阅读和绘画中,以为自己培养起来的所谓文艺气息,其实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物质上的无忧,换不来精神上的富足,我整日恍恍惚惚。

母亲是典型的“两头堵”,一面抱怨我什么都不会,一面又不允许我去学去做。

后来在网上看,这样的家长最容易养出“精神病”孩子,还好,我算是有幸找到出路的一例,尽管这条出路耗损了很长时间以及巨大的代价。

我曾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尤其当我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

我会自行在脑中将这份喜欢生生发酵成爱意,但就是不和对方在现实生活中碰撞。

这是病,得治。

怎么治?

去爱具体的人。

把滤镜从脑子里卸掉,在还没有真正和一个人进行“现实”接触的时候,不要用幻想给他身上平添美好。

有句话说:我喜欢你,所以就觉得你光芒万丈,后来想想,也只不过是我的爱为你镀上了金身。

心理学上管这个叫:光环效应,或者是月晕效应。

当然,现在也有对应的解决之法,叫做祛魅。

来来来,让我刺破你脑子里一个个没有用的粉红泡泡吧。

所以,我现在学会了去爱一个具体的人,这样对我自己好,对对方也好。

要是一直抱着幻想,那最后真接触下来,我失望了,对方也会觉得我变心了。

不如这样去想:

他也许抽烟喝酒,那酒气和烟气的味道就一定不好闻,甚至会伴随着口臭。

他也许在外面光鲜亮丽,但在家里可能不爱洗头,不爱洗澡,不爱洗脸。

他也许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好看,但是人到中年,还是躲不过大腹便便。

他也许和你不熟的时候和颜悦色,近身接触才发现是个暴脾气。

他也许为你浪漫过一两次,但生活里,一到节日只知道转钱发红包,因为懒得去想买什么礼物。

他也许社交平台上看上去很爱旅行,但生活中却更爱逛家门口的花鸟鱼虫市场。

这些都是一个具体人的样子,当你觉得这些点你都能接受,并且仍旧能产生出爱意的话,那这时候的爱才是结结实实的。

就像电视剧里,老夫老夫的“互相嫌弃”其实是“互相惦记”,

幻想里生出的爱意,很脆弱,一击即碎。

在我脑海中有一个很贴合的例子,就是李敖谈及和胡因梦离婚的原因。

他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当时读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白眼都翻上了天。

想起奶奶亲自为爷爷处理不小心拉在地上的排泄物,我才明白什么是“具体”的力量。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纳。

爱的前提是能“看见”对方,把对方当做一个鲜活真实的人,而非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人。

很多关系走到最后的离散结局,彼此抱怨对方变了,都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真正“看见”对方。

抱着幻想进入一段关系,就必然会失望啊。

能够扛过“不堪细节”的相处,才能走得长远。

现在的我,饭已经做的很好了,在奶奶爷爷家住的两年,从空中阁楼的牢笼中下来,接触到了真实的生活。

打鸡蛋的声音,葱花蒜末进油锅的烟气,揉面时的手感。

厨房的闷热,灶台上的油腻,厨余垃圾泛起的轻微腐烂味道。

都是这样的,一面美好,一面是美好的反面。

去做具体的事情,就和去爱具体的人一样,心里会很踏实。

空想是焦虑的源头,一件事光靠想是很难成型的,爱一个人也如是。

如果不能接受瑕疵面,倒也是可以一辈子活在幻想中,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

只不过,对于普世的幸福定义,我想大概还是要去爱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过具体的生活才行吧。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