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以后,我的病好了

文化   2024-08-02 21:21   北京  

一周前,遭遇一个小事件,一位并不亲近的家人身体抱恙,有呕血现象,其实这和我关系并不大,只是在知晓的那一刻突然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阴郁中。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曾经的往事造成的阴影在我体内从未消失,甚至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彻底解决掉它,我只是强行把它包裹压制起来,不去处理。


这种状态其实是脆弱的,一旦有一些动荡,就会被激发。在那一刻我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想逃,逃开所有,我觉得自己一直表现的云淡风轻都是假的,我体内没有力量,只有那个巨型炸弹在摇摇欲坠。


所以我断绝了网络,到今天为止,一周,我回来了,我本以为自己需要用更多时间,一些朋友也以为我需要更多时间。


但是没有。


这一周,我卸载了所有社交平台软件,只留下一个知乎看电子书。


这一周,我没有和网上的任何人交流,除了工作,我只做三件事,阅片,阅读,发呆。


看了七部电影,七部纪录片,一本书。


多数时间沉默不说话,写作也只是记录电影和纪录片,我用这种方法积攒起了些许能量,稳定住内在。


对我来说很管用,我每天的手机使用率极速下降,已经戒掉了短视频和任何刺激性内容。


现在只看电影和纪录片这样的长内容,看长文章和书籍,慢慢地,我重新感知到了时间,我能感知到时间的颗粒度在变小,变精细。


也在长时间的沉默和巨量的深度内容中,更加透彻地了解了自己。


前阵子,我几乎每天要发三四条朋友圈,过度的暴露让我感到疲倦。


我察觉到自己真的不喜欢和很多人接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只想和少数人产生深度链接,没办法长时间将自己暴露在公共空间中,需要定期“自我隔离”。


需要独处空间完成自己的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一味地与他人接触,会让我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


由此我发现,自己似乎是回避型人格。我知道这一定是源于我早年与父母关系的疏离,才导致我只有在熟悉的疏离感中,才能感知到自我的存在。


以至于任何关系,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我都不习惯太过粘腻。


我之前曾想致力于写作疗愈方面,但就现在来看,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足够能力去疗愈他人,因为我尚且困在往事的阴影中,所以我决定日后的写作方向,只输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再做疗愈方面的内容。


也许有一天,当我所写的东西能够无形中影响他人时,就已经达到了所谓疗愈的目的。


而这不该是刻意为之的事,我只管思考我的,记录我的,探索我的路,解决我自身的困境就好。


戒掉了短视频和网络吸引,我想称它为“厌网症”,就是一种不想让任何人找到我,我也不想出声的状态。


我不会再回到短平快的刺激性内容中,我已经用一周摆脱了这些,以后就多看电影,纪录片,书籍,融不进热闹的话,也没关系,因为我本就不是一个热闹的人啊。


发呆这个行为对我来说很重要。


我在坐地铁的时候习惯了不再看手机,不戴耳机,只是站着或者坐着,睁眼看某处或者闭上眼睛。


一周下来,我感知到自己的五感功能在恢复并且放大了很多。


我隐约察觉到自身在做着某种无形的对抗,对这个世界上一切想让人上瘾,沉沦的事物,与之做着对抗。


我想赎回我自己的深度专注力,我深刻意识到现代人的苦闷和疲倦来自于何处,本身有限的生命能量首先要去学习摆脱掉按照人性本欲设计出的种种诱惑产品。


这本身就已经消耗了部分力量,从中摆脱出来,分辨出来,然后才能试图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


我想,我已经在这种对抗中,取得了初步胜利。


另外,我还意识到一件事情,也许不要假装的太过热烈,抑郁就不会猛烈来袭。


试想你在人前非常开朗,非常健谈,然后等离开这种环境和人群后,就会感觉异常疲惫,情绪像做过山车一样。


这也许很像一根猴皮筋,你把它拼命拉向一端,等放手的时候,它就会飞速奔向另一端。


我之前很怕在人前冷场,或者让别人觉得我是个冷漠的人,所以我会戴上面具,为他人的情绪考虑。


但现在我觉得,也许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不太热情,比较冷漠,话少,有时候臭脸的人比较好。


不太热烈的话,就不会被抑郁裹挟,始终维稳在一个中间态。


经过一周的断网,我比之前更了解自己了,也梳理了一下自己要做的事,做了很多减法。


最主要的,还是我找回了自己的深度专注力,五感,自我感知力。


不要沉沦,要对抗。

盐一糖九
剖析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