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不仅仅是留下的建筑,更是这方水土的文化、民风、基因。耕读、思源都深深刻在潇河两岸村庄的土地上,甚至是古之奉行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能在这片土地的文化中得到回应。
我们先来看看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书院,以下是潇河岸边的部分书院
🔺平定县冠山书院
🔺寿阳县祁寯藻三代帝王师
🔺榆次凤鸣书院
🔺榆次常家庄园石芸轩书院
🔺清徐县徐沟金河书院
🔺昔阳县状元楼等
🔺小店区山西大学堂
还有和顺的云龙书院,在邓宪璋纂修(康熙)和顺县志,列有县图4幅(县境图、县治图、县署图、学宫图),由于书籍与照片均未找到,留有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与大家分享。
历代不管是否上的起学,所有人对于书院都是非常崇敬的,对于有学识的人更是非常尊重,无一例外。只是古代依然有很多人无法走进书院学习,即使这样,书院依然对当地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民风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
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在环境的影响下,自发产生的有关神灵崇拜的观念、行为、禁忌、仪式等信仰习俗惯制,也称民间信仰民俗,比如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关公信俗、妈祖信俗等。
潇河一带同样也产生了自己的民间信仰,而且非常浓厚,比如:台骀庙、智瑶墓、原过祠、王禀悼园、刘士民秀姑大奶奶等等,只要为这方土地做过贡献的人,几乎都会被这方水土养着的人们所祭奠,他们的祭奠就像民间得“祭祖”一样,有能力的甚至给予建庙祭祀。这方水土的民风一直都是“慎终追远”,所以养成了民德醇厚、民心不偷的优良品质。(民心不偷,是讲互相不会占便宜,只会多给人恩惠,绝没有占取别人便宜的这些念头。假如我们来到一个地方,看到这里的人民总想占人便宜。譬如说你到一个商店去买东西,他见到你是外省来的,他就要价要很高,对本地的要价就很低,这是什么?偷心,不厚道。那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可能就不和谐了。)
丧尽礼,祭尽诚,在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中国,人民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毛泽东同志就提倡祭祀黄帝。他特别撰写了「祭黄帝文」,跟朱德同志和党中央一起派特别代表去黄帝陵拜祭,这是团结全中国人民最好的一种方法。所以祭祖是共产党优良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人民对天地有敬畏之心,对祖宗常常不忘,那这个社会能够多么和谐。
民德归厚,特别是有灾难的时候,譬如说国家有地震、有瘟疫了,或者是干旱、水涝,等等天灾人祸的时候,帝王都会出来带领文武百官祭天地、祭祖宗,团结一气来消解这个灾难。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七年提倡祭祀黄帝是一个道理。这些不得不说,已经在千百年来流淌进了基因里面。
另外潇河沿岸的村庄都有盖魁星楼、文庙等的习俗,也有人家的门楣直接就会刻以“耕读第”,以下是部分村庄的一些建筑,或许从建筑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他们上进、敬畏、善良、智慧等民风。
🔺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
🔺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
🔺寿阳县西洛镇南河村
联:天高覆万物 地厚载群生
🔺寿阳县西洛镇林家坡村
🔺寿阳县西洛镇林家坡村
🔺寿阳县西洛镇杏凹村
🔺寿阳县西洛镇杏凹村
🔺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
🔺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
🔺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
🔺清徐县集义乡大常村
🔺清徐县集义乡温李青村
🔺清徐县集义乡温李青村
🔺寿阳县西洛镇纂木村
🔺寿阳县羊头崖乡西草庄村
以下图片仅供欣赏,来自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