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河村庄探源 | 潇河南清徐县辽西村

文摘   2024-07-19 18:05   山西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三辽西村(西辽西、中辽西、东辽西),位于潇河南岸,现在很多村民也都很好奇辽西村的村名来历。

在三个辽西村里的老人们口中,分别流传着一些有关村名来历的故事,主要是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据说在之前的徐沟县志里面写着:“辽西村”曾经被称为“西河里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改称为辽西村了,隋唐时期,这一代的湖水已经退去,乱流的河道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沿河固定下来的居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第二个故事:辽西村名来自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智伯豫让‘绕西’以通车辙”,“绕西”和“辽西”发音相近,后世称为辽西村。

第三个故事:因村民多在东北‘辽西’经商,有人想去辽西做生意,就来这个村找人帮忙穿针引线,拉帮引带,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为“辽西村”,

村里的故事非常而丰富,从远古的慷慨悲歌,追溯到后来的晋商风云。这也说明了历年有很多人,对自己村的村名来历非常感兴趣,也一直想一探究竟。

村名两个猜想

第一个猜想:

西村是非常有历史的一个村,有研究历史的人提出过假设,辽西村是否写作寮谿村”呢?只是后来简化写作了辽西村。

 

寮:有小屋子的意思

草寮(小茅屋);僧寮(僧人居住的小屋);茶寮(茶舍);寮子(小屋)

谿:有小河沟的意思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这个猜想与地理变化有关,近年来,地理学家已利用现代卫星图像技术证实了湖水退缩后太原盆地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古太原湖,水量最大时占据了整个太原盆地,到先秦时期,大昭泽湖面面积约占晋中盆地的36%,到隋唐时期的九泽,已不足10%,元明时完全变为汾河。

《吕氏春秋·有始》记载:华夏大陆有九薮,包括:吴国有具区泽,楚国有云梦泽,秦国有阳华泽,晋之国有大昭泽,魏国有圃田泽,宋国有孟诸泽,鲁国有大野泽,赵国有大陆泽,等等。

大昭泽,即,昭余祁泽,先秦时期,位于祁县和邬县(今介休县)之间,《周礼·职方》记载:“正北曰并州,其泽薮曰昭馀祁”。

汉时,变为九泽,《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汾水》记载,包括邬泽、祁薮等等,唐宋时只有邬城泊,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仅剩昭馀池,此后渐渐消失,完全变为汾河。

太原盆地,结合文献记载和历史遗址遗存的考古研究,表明在远古时代、史前、夏商、春秋战国、汉代、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及以后直至明清的自然、人文历史都非常的丰富。

辽西村位于潇河附近,潇河出太行进入太原盆地之后,先是成为古代大昭泽,后冲积层逐渐升高,有一段时间称为洞渦泽,在三国南北朝时期形成独立的淳湖,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对此也有记载:洞过水又西南流,径武观城西北。又西南为淳湖,谓之洞过泽,西南径萝蘑亭南(六门村附近),与蒋谷水合。水自蒋溪西北流,西径箕城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对洞涡水流入太原盆地,只提到淳湖,没有写更多的村庄名字,想来洞涡水出太行进入平缓地带,像黄河进入华北平原一样,不受约束,多条河道乱流,更是在汛期时,有多次泛滥冲毁稼穑等的记载,根据历年冲刷的地貌,推论为淳湖褪去,这里因地貌留有寮溪村的名字,后又沿乱流河道分为东中西三个寮溪村。

第二种猜想:

辽西村因隋朝的州县划分后得名。

这个猜想来自辽州的设立,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置辽州。治所在乐平(今昔阳西南),大业初废。唐初复置,移治辽山(今左权)。人称“老辽州”。辖境相当今山西左权、和顺、榆社等县地。

先天元年(712) 改为仪州。五代十国,县置未变。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仪州复名辽州,辽山属辽州。十国时,辽州为北汉十二州之一,辽山属辽州。金元明清都一直沿用辽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辽州改名辽县。

而当初辽州范围最广时的边缘,到了目前东辽西村的东边,也就是说,目前桃园堡村、良隆村、櫈桥村、述巴村等村庄均属于辽州辖区的边境地带。

所以辽西村就是因在辽州以西,而命名为辽西村,或许在隋唐之前这里是被叫做西河里的,但是辽西村,应该是在隋唐盛世时一直使用的名字,所以后来也就被延续使用至今。

这个辽西村的位置,就在隋唐时期的唐军驻扎营地洞渦府以东,唐朝时这里没有战争,到了唐后五代时期,这里便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将领氏叔琮的屯兵、扎营、进攻晋阳的根据地,也是北宋大军灭北汉的营帐之地。

并州游侠儿

在铁剑铜戈重金属、冷兵器的环境中,为了安生存命和护家守国,太原人不得不“勤于稼穑”和“习于戎马”并重,一手镰刀、一手腰刀,凝固成“近狄俗,尚武艺”的强悍民风。摘录几首历代提及并州游侠儿的诗词,先来欣赏一下


《白马篇》  三国·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军》  唐·戎昱

龙绕旌杆兽满旗,翻营乍似雪中移。

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出塞曲   唐·刘湾

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

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

倚是幷州儿,少年心胆雄。

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

去年桑乾北,今年桑乾东。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仍闻左贤王,更将围云中。


《塞下曲》其二  唐·李颀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

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

戎鞭腰上插,羌笛雪中吹。

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收录一首襄阳童谣

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

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


《并州少年行》   元好问

北风动地起,天际浮云多。

登高一长啸,六龙忽蹉跎。

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或当大猎燕赵间,黄熊朱豹皆遮罗。

男儿万马随㧑诃,朝发细柳暮朝那。

扫云黑山布阳和,归来明堂见天子,黄金横带冠峨峨。

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山阿。

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

著鞭忽记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

东方未明兮奈夜何!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元好问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陂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奫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峩峩。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

“并州游侠儿”并不是传统上单纯的游侠,他们在实现自我理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而他们作为军中主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早在汉末诸侯纷争时期,“并州游侠儿”因其战斗力之强就被各方诸侯觊觎、拉拢、利用。吕布曾手握“并州劲兵”获取了相当的政治资本,甚至成为制衡时局的关键人物。

隋朝末年,李渊手握“并州游侠儿”组成的劲旅,起兵晋阳横扫天下,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唐帝国。就算在“安史之乱”时,在格局混乱、人心动荡之中,唐王朝依然坚定不移的整建制使用“并州游侠儿”,正是因为他们重义守诺、轻视死亡、忠心不二、值得信赖。戎昱长期生活在南方,都能看到唐朝军队中的“并州游侠儿”,可见其在全唐境内影响力之广。

除诗词歌谣以外,“并州儿”还有一位代表人物--傅山先生,这位道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医学家,精通武术却是确凿无疑的。1984年在灵石县发现一部冠名“傅山”的拳谱,一鉴定,竟然正是傅山所著!

傅山先生诗作中常有自己习武生涯的描述,有时发出“剑术惜其疏”的喟叹(《青羊庵》),有时直抒“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的壮怀(《岩宿夜大雷雨同白范二子枕上成》),展露出一代太原古贤书生意气和侠士剑气并雄的大家气象。傅山习武之事只是太原尚武之俗的名人存照;而古城太原,历史上一直洋溢着一种崇尚勇义、民风劲悍的浓烈画风,并雕刻成太原人棱角刚毅的性情轮廓。

太原崇勇尚武之风的形成也非偶然。从人文环境分析,太原自古处在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冲突的前沿地带。从夏商周延至宋元明清,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太原一线与汉民族进行过分不清回合的融合和对抗。

这里成为国家与北方游牧民族针锋相对的焦点所在。并州是匈奴、鲜卑、西羌、突厥等南下抢掠要冲,战事频繁,百姓一时的生活生命自由都要靠鲜血换来,因此山西百姓多善悍斗,包括妇人都学会了策马挥刀。

在北方多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下,山西在受中原文化熏染的同时,同时也接受了草原文化乃至异域文化的陶冶。在长期与游牧民族斗争中,山西人吸取了很多教训,学习了游牧民族在战争里行动迅捷、战争空间阔大、战场变换灵活等先进经验,练就了足以匹敌来犯者的一身好本领。

作为华夏农耕文化圈北缘,扼守着通往中原的要冲,时时受到游牧文明的侵略,两种不同文化的交锋,使得并州游侠儿更为自信自由,将侠义奉为人生至高。这样的精神令宏大战争中的每一个投入者都显得独特、重要,以至于到了隋唐一统天下后时局稳定的日子里,侠依然成为世人的崇尚。大,大到可以立命兴邦;小,小到可以立言成事从战争中脱胎而出的游侠个人魅力,影响到几乎每个人的生活。

从诗词到传奇,唐人对游侠的抒情从未停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自由,加上边境不断爆发的冲突,唐人的世界给予侠文化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大唐四大都城之北都的并州,既是军事重镇,又是政治核心,任侠的风尚从此地向中原广泛传播,然后与每个人的内心理想结合,塑造出一批批具有不同人格魅力的勇士。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山西广泛的资源,对于冶金来说这是先天优势。从春秋战国起,晋阳就是晋国冶金中心,汉代时并州作为全国军马刀具基地,供给着汉军一次次对匈奴的征伐。唐宋之时,山西冶金业发达,有着“并刀如水”之美称,所制军刀名气极大。这也成为“并州游侠儿”源源不断产生的重要条件。

并刀如水

山西占有煤铁之利,丰厚的煤矿资源为冶炼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春秋时,人们就掌握了一定的冶铜技术。据《史记》载:赵简子始建晋阳城,“宫中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而赵简子在抗击智伯大军时,又拆了铜柱锻造了无数箭簇,由此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据出土的文物考证战国时太原就能制造铁锅、剪刀灯台等五金日用产品,及秦汉时,刀、剑等兵器可大批生产,到了唐宋时期,太原的冶炼业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比如晋祠内的宋铸铁人,虽历经千年,但至今光滑明亮,显示了当年高超的治铸水平,还有在晋祠保存的徐沟花县晓钟等,而唐宋时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则是并州的刀剪。摘录几首历代提及并刀的诗词,先来欣赏一下


《戏题画山水图歌》  唐·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秋思》   宋·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长亭怨慢》  宋·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山居避难六首》  宋·陈著

并刀越砥磨,天奈北风何。

到处闻流杵,何时报止戈。

逃藏愁木栅,沦落泣球窝。

多少岩阿口,真成病伏波。


《少年游》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渡易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念奴娇·与任青际饮》  清·陈维崧

乾坤飒飒,且沽将枫叶、细评今昔。笑问幽州今夜雪,可以鹴裘寒色。市上吹萧,桥头卖酱,泪洒吴枫赤。苏貂空黑,谢郎今已破贼。

不如冶叶倡条,青楼白社,磨灭人年月。沥尽并刀悲壮血,看有何人怜惜。白草关河,黄沙唐宋,只对孤鸿说。醉浇三国,周郎江岸千尺。

除了杜甫的诗外,唐代卢纶在《难绾刀子歌》中对并州剪刀的称赞也很传神“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

到了宋代,随着并州剪刀在民间的口碑相传,同时也成了文人墨客的笔下风物。及至明清,太原的冶铁技术达到空前水平其规模之大、产量之高,均超过了以往。洪武六年,太原设置官营冶铁所,铁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清代,炼业和制铜业甚为兴旺,太原的大小铁匠巷都是明清时期制造铜铁器具的场所。而精工制作刀剪的传统也得以传扬,比如剪子巷,铁匠巷等。宋代曾经是生产剪子的集中地,明代时,晋府店出产的刀剪已享誉全国,各大商埠码头都有专营商号。如今的太原刀剪厂,便是在晋府刀剪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清代顺治年间,太原柳巷有“宋家铁炉”,擅长制菜刀,时称“宋刀”、“府刀”。明清也有大量赞誉并州刀剪的诗句。如陈维崧《念奴娇·与任青际饮》:“沥尽并刀悲壮血,看有何人怜惜。”朱锡梁《白门怀古》诗:“销铸并州刀,剪尽尾形辫。”清代赵翼也有诗云:“其笔快如并剪。”华章绝句,尽显并州剪刀的风华神韵。

太原人素有吃面的饮食习惯,就连面食名称都与剪刀连接起来,“剪刀面”一种历史悠久的山西传统面食。正是有了精致锋利的并州剪刀,剪出的面条才犹如银鱼,才有了“面如天下、亦当速剪”的一段佳话。

太原的剪纸艺术是艺苑一朵奇葩。元代杨维桢有诗:“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副玻璃烟。”也许诗人的初衷并非是形容剪窗花但用到这里也蛮合适的。当然,如果没有精巧的并州剪刀,多姿多彩的剪纸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并州剪刀曾有不同辨析,有人说是专指剪子,但更多人说是指剪子和刀子的合称。其实,剪子和刀子本来就密不可分,材质和制作工艺也相仿,所以,能制作好剪子,做刀子也不在话下。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政治上刘邦建未央宫 ,匈奴攻代,科技上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被后人熟知的并州剪或许从汉文帝刘恒就开始有名了。刘恒的接班人刘启,在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窦漪房),皇后是王娡,刘彻之母。

之后几千年涂水乡(潇河两岸)乃至太原盆地均少战火,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这里的农桑平稳安定的发展与代地是两位皇帝的故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地传说汉武帝也多次来梗阳及东山纵马,或许这些传说也是有真实可能性的。

后人在追溯历史时,总会找到那令人神往、令人心驰的那个年代,一批批热血澎湃的“并州游侠儿”意气风发,为守卫人格尊严、为守卫国家安全,“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跃马扬鞭,腰系并刀,杀敌报国,不亦快哉!然英雄易老,美人成灰,侠义精神永不磨灭。

在今天太原践行的“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城市核心价值观中,依旧有着流传千年的侠义影子,“并州游侠儿”今犹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历代地图参考

🔺太原盆地水系图

🔺南北朝时期太原盆地归属

🔺北周、北齐、南陈后三国

《世本卷第三》

 

与此又不同。 


🔺唐朝太原盆地行政地图

🔺宋朝地图


🔺明朝各时期地图

🔺明末地图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地图

🔺1961年地图

看见山西
分享名著,分享生活点滴,分享美图美文,分享育儿成长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