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9.6/Q1 | 全外显子组测序与多组学整合分析抑郁相关基因及其潜在生物学机制解析

文摘   2024-11-04 19:09   美国  

医学科研新动向

Whole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d six novel gene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4年11月04日>

抑郁症是影响全球数亿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遗传率估计在30-40%。尽管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研究揭示了抑郁症的一些风险位点,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见的非编码区域变异,难以全面解析抑郁症的遗传机制。相比之下,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提供了鉴定罕见、低频编码变异的机会,这些变异在蛋白编码基因中可能具有显著的功能影响。然而,现有抑郁症WES研究样本量较小,导致统计效能不足。本研究利用UK Biobank中的大规模样本,通过抑郁症状的持续性表型测量(PHQ-4评分),应用WES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揭示罕见编码变异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脑区结构及免疫机制的潜在关联。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来自UK Biobank的296,199名参与者,年龄范围为37至73岁。数据包含表型(通过PHQ-4评分测量抑郁症状)和基因组信息。

2. 抑郁症状评分:通过患者健康问卷PHQ-4总分作为抑郁症状的表型指标。PHQ-4总分取四项评分的均值,高分表示严重症状。

3. 全外显子组测序使用IDT 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 1.0进行测序,覆盖39 Mb的蛋白编码区域。基因型质量控制包括:

  • 剔除多等位基因位点,仅保留双等位基因位点。

  • 剔除基因型质量低或深度异常的位点。

  • 剔除调用率<90%、违反Hardy–Weinberg平衡(P < 1 × 10^-15)或位于复杂区域的变异。

  • 剔除存在亲缘关系的样本,仅保留296,199名白人参与者。

4. 关联分析

  • 单变体测试采用SAIGE-GENE+软件,分析1,422,955个变异(最小等位基因计数≥20)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和10个祖先主成分,显著性阈值为P < 5 × 10^-8

  • 基因层面测试应用基于稀有变异的SKAT-O测试,最大等位基因频率阈值设为0.1%。功能组分类为功能丧失变异(LoF)和错义变异(LoF+missense),显著性阈值为FDR Q < 0.05。

5. 功能注释

  • 富集分析使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探索显著基因的生物学过程。

  • 组织和细胞表达分析通过GTEx数据库分析显著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分析显著基因在大脑不同神经细胞类型中的表达。

6. 神经影像学和蛋白质组学关联分析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著基因变异与脑区灰质体积、白质束FA和MD的关联,以及显著基因变异与血浆蛋白水平的关联。

7. 表型广泛关联分析(PheWAS)对显著基因进行101种健康表型的广泛关联分析,包括生物化学、认知、炎症等,显著性阈值为Bonferroni校正P < 8.3 × 10^-5。

核心结果

1:抑郁症状的全外显子组关联分析

  • 图2a曼哈顿图显示了23个位点在单变体关联测试中显著关联(P < 5 × 10^-8)。最高显著关联位点为H2BC13(rs200484,β = -0.022,P = 1.5 × 10^-11),其中3个基因首次报告与抑郁症状相关,包括TRIM27(rs2230683,β = -0.022,P = 1.7 × 10^-10)、UBD(rs404240,β = -0.020,P = 4.2 × 10^-9)和SVOP(rs1299963400,β = 0.014,P = 1.9 × 10^-8)。
  • 图2bQQ图显示单变体测试中的观测P值与期望P值接近,表明模型在基因组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统计表现(λ < 1.1)。
  • 图2c基因层面测试的曼哈顿图中显示了3个显著基因,包括ADGRB2(β = 0.006,P = 1.5 × 10^-6)、IRF2BPL(β = 0.056,P = 3.1 × 10^-7)和ANKRD12(β = 0.008,P = 3.2 × 10^-6),这些基因在抑郁症状中均为首次报道。
  • 图2f和2g不同功能组和等位基因频率组合的测试显示抑郁症负担遗传率介于0.02%至0.39%,说明这些稀有变异对表型的贡献较小但稳定。

2:抑郁症状相关基因的生物功能
  • 图3a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显著基因在免疫相关路径上显著富集,包括II型干扰素生成的正向调控(P = 1.8 × 10^-3)、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 = 4.8 × 10^-3)及系统性红斑狼疮(P = 9.6 × 10^-3)。
  • 图3b显著基因在GTEx中54种组织的表达数据显示,其在多个脑区中高度富集,尤其是在伏隔核(P = 8.5 × 10^-6)、前扣带皮层(P = 1.1 × 10^-5)和海马体(P = 2.0 × 10^-5)。
  • 图3c单细胞RNA测序数据揭示这些基因主要在兴奋性神经元中表达显著,ANKRD12则在所有神经元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

3:TRIM27和UBD突变对脑结构的影响
  • 图4aTRIM27突变携带者在灰质皮层体积上显示显著增加,例如左侧赫什尔回(β = 1.37,P = 6.2 × 10^-5)、左侧罗兰底沟盖部(β = 4.86,P = 7.5 × 10^-5)、右侧上额回(β = 4.67,P = 9.7 × 10^-5)。
  • 图4b在白质束分析中,TRIM27突变携带者在多个白质束FA值增加,如大束(β = 2.4 × 10^-3,P = 9.1 × 10^-8)、左侧后丘脑放射(β = 1.7 × 10^-3,P = 4.0 × 10^-7),且MD值降低(如左右上纵束,β = -2.2 × 10^-6,P = 4.5 × 10^-6)。
  • 图4c和4dUBD突变在灰质体积和白质束FA和MD上的模式与TRIM27类似,表明这些基因变异可能通过影响白质微结构来参与抑郁症的表型。

4:TRIM27和UBD突变与免疫蛋白的关联
  • 图5a显示TRIM27和UBD突变与89种蛋白显著关联(P < 5.7 × 10^-6),包括免疫相关蛋白CD8A,其与其他蛋白具有较多连接。
  • 图5b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免疫调节(如炎症反应,P = 9.7 × 10^-8;T细胞增殖调控,P = 1.2 × 10^-6)。
  • 图5c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揭示了CD8A等关键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暗示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影响抑郁症状。


  1. 主要发现研究识别出22个与抑郁症状显著关联的基因,其中6个新发现的基因(TRIM27、UBD、SVOP、ADGRB2、IRF2BPL和ANKRD12)。这些基因在过去的抑郁症研究中未被报道,为抑郁症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

  2. 功能富集通过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识别的基因富集在免疫相关的通路中,包括II型干扰素的调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提示抑郁症的发生可能受到免疫反应和炎症路径的影响。

  3. 脑区关联研究揭示了这些基因在与抑郁症相关的脑区(如前扣带皮层、眶额皮质)中有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关联,表明其可能在调节抑郁症相关脑区功能中发挥作用。

  4. 蛋白质组学分析TRIM27和UBD基因的突变与多种免疫蛋白水平显著关联,特别是在炎症反应和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上,进一步支持了抑郁症的免疫学关联。

  5. 神经成像结果TRIM27和UBD基因的变异与脑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体积)变化显著相关,尤其在关键的皮层和白质束上。这些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通过脑结构变化影响抑郁症状。

  6. 总结研究首次揭示了6个新基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进一步支持了抑郁症与免疫系统的潜在关联,并指出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脑结构影响抑郁症的表现。这些发现为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END-

文字丨本人点滴积累,如有补充,下方留言即可

(后台回复抑郁WES”即可获取全文

医学科研新动向
每日分享-相关领域包括:MIMIC、NHANES、SEER、GEO、TCGA、CHARLS等公共数据库最新研究成果解读。深入剖析机器学习、生信分析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