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年前,第一次在宝岛听说“用爱发电”的时候,感觉“爱”能不能发“电”其实没关系,但这四个字却傻笨得不行,是能把人“电”死的那种。
现在,“用爱发电”成了一个颇具生命力的网络流行语,以至衍生出了相关网站和各种梗。但秋生没有想到,原来自己,就是经常用爱发电的。
尤其是在读了自己指导的在读博士生李思锐的文章《沿着孙瑜的足迹》(李思锐|沿着孙瑜的足迹)之后,秋生兴奋地写下了:“从清华学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与杜克大学到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95后学者的知性与感性、使命意识与行动力”,就算作为对她编撰《孙瑜年谱》而辗转海内外的精神鼓励。再联想起这么一些年来,将自己的各路学生,以及其他大学或学术机构、数字平台的师友以至杰出影人的家属们聚拢在一起的时候,为数字人文、影人年谱、平台建设和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建构,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是无偿劳动般地贡献心力,秋生就觉得“用爱发电”四个字,不仅可以用来描述自己,而且可以用来描述这一知识社群的全部学术活动了。
实际上,在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上,注册的“小智”已经上千人,还总是会有新的“小智”不断地加入。一部分“小智”是秋生认识的,许多“小智”秋生不认识,但“小智”们的好奇关注和热情参与,本身就是爱了,互相之间发着电呢。到了每年的暑期学校,参加全球大会的“小智”们,就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至少会有那么几对鸳鸯,便浪漫在了醉人的未名湖畔。
另外,当秋生在国内外开会或者讲学的时候,总有不少认识或不认识的“小智”出现在面前,那种快乐和欣慰也是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的。当然,写着代码开发着软件架构着平台的“小智”“大智”们,以及枯坐着板凳翻阅着旧刊兼能漂洋过海动手动脚找着东西的年谱作者们,应该更是体验到了“用爱发电”的真义吧!
说了这么多,秋生总结一下:无论如何,“爱”总是好的,好的就是值得的。
在努力得到回报之前,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