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亦中是指上海交通大学影视学科带头人李亦中教授。
对于秋生来说,上海交通大学本来是一个只可远观的、十分抽象的学府概念,但因为李亦中教授的存在,交大和上海一下子变得可触、可感,进而更加可亲、可爱了。
同样,作为晚辈,秋生多少有些不敬,本来是不应该用“交大亦中”这样的标题发文的,但经过差不多三十年的交往,秋生认准了李亦中教授不会介意,更不会生气。既然不算本家“大叔”,至少称得上本家“大哥”了,也都是性情中人,秋生就可以这么任性。何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私下里,交大亦中也反复强调,北大秋生就是“咸阳李氏”。此说源于网上,交大亦中曾经看到过一个署名为“咸阳李氏”的神秘帖子。
“咸阳李氏”一定另有其人,秋生是不承认的。秋生连自己的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家谱只能上溯到父亲一辈,跟咸阳李氏怕是八竿子也打不着;但交大亦中却大有来头,多年来出入古今连通中西,异常活跃并且身心坚挺;除此之外,交大亦中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影二代”,同时作为中国影视学术领域里的资深学者,也是太能激励后来者的一个标杆了。
秋生认识交大亦中的时候,亦中还不在交大。但秋生最先记得的,是在大学期间,碰巧看过了亦中参与编剧,由桑弧导演的两部电影《邮缘》和《女局长的男朋友》,片中郭凯敏和陈燕华搭档,在当年是不输现在的沈腾马丽和肖战杨紫的。后来知道,编剧李亦中竟是电影史上如此有名的导演桑弧之子,才算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亦中说起,当年父亲的忠告是:既然教电影,就必须尝尝创作的艰辛。
然而,秋生是彻底的草根,最怕头上有光环的人。无奈跟亦中大哥的家传、从事的专业和研究的领域都太过相近,动不动就要在电影节、研讨会或学术论坛等场合里狭路相逢,也只得放下包袱,坦裎相见了。
好在亦中大哥也足够坦裎。在各种会议上,秋生总有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为了显得不那么尴尬,让自己和主办方都好下台,便会想出各种办法糊弄糊弄,有时会极速朗读自己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有时会大量引述相关领域的各种数据和各家观点,有时则要破釜沉舟,甚至整出好几个自己都不敢肯定的理论或方法论;但亦中不这样,他总会避开学者们的这些心照不宣的伎俩,从容不迫地从头开始,或者从心所欲地讲起他的最新发现和特别心得,再配以非常好玩的PPT,夹带着一些亲自组织的视听素材,让会场充满了颇为难得的欢声笑语。
其实,秋生跟亦中的关系是非常纯粹的,完全停留在学术交流的层面,主要以相同的学术趣味为中心,几乎不包含任何功利。还有,秋生和亦中都是秋天出生的,不仅有星座相邻的缘分,还都是不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不同的是,秋生有了发表或出版,一般都不敢直接请教亦中,担心被他轻描淡写地忽视,或者不留情面地否定;而亦中,时不时就会拿出几部撰著或主编的大作交给秋生,告诉秋生成果还会继续。
多年来,交大亦中一直保有着对中国早期电影史宛如初心的研究兴趣,也一直坚守着自己朴实无华的学术个性。在我们这些早已知行不一、身心分裂,并总在体验着各种“不确定性”的晚生心目中,交大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除了感佩之外,秋生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