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指南》(A Companion to Film Theory)由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托比·米勒(Toby Miller)和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合编,由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9年初版,2004年发行平装版。
《电影理论指南》跟《后殖民研究指南》《文化研究指南》《种族和族群研究指南》《艺术理论指南》《媒介研究指南》以至《北美印第安研究指南》《性别研究指南》《电视研究指南》《非裔美国人研究指南》《第三电影研究指南》《文学与电影指南》《美国研究指南》《博物馆研究指南》等一起,共同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布莱克韦尔文化研究指南”书系。该“文化研究指南”书系,由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的大卫·提奥·戈德伯格(David Theo Goldberg)担任编辑顾问。其中,托比·米勒编《文化研究指南》、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和卡洛琳·瓦尔德(Carolyn Wilde)合编《艺术理论指南》、罗伯特·斯塔姆和亚历桑德拉·雷恩格(Alessandra Raengo)合编《文学与电影指南》等已经出版中文译本。
有幸加入“文化研究指南”书系的翻译工程,得益于十五年前北京电影学院杨远婴教授的推荐。在翻译这本书之前,李道新虽然始终致力于中国电影史论研究,也曾经在世界各地讲学、访问和交流,积累了一些语言文化尤其专业表达的经验教训,但除了大量阅读学习过各种东西方文献及相关译著之外,确实较少参与具体的翻译实践。只是觉得好的译本遥不可及,差的译本无法容忍,正确的姿态是尽量不介入,包括中译外、外译中和中外互译。相较而言,高红岩却具备更好的英语基础以及较为丰富的翻译经验,翻译出版过约翰·奥康奈尔(John O'Connell)主编《布莱克韦尔国际企业管理百科词典》(2001)、格雷姆·特纳(Graeme Turner)著《电影作为社会实践》(2010)、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Michael Jay Polonsky)和阿尔玛·明图-威蒙萨特(Alma T.Mintu-Wimsatt)编著《环境营销》(2010)以及剑桥大学国际考试部(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著《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2010)等多种著述,并指导自己的博士生,用英语撰写、在英文期刊发表过数篇学术论文。当初从出版社那里接下这本书,所有的底气就都在这里了。
“文化研究书系”是文化研究领域极具前沿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丛书。到现在为止,《电影理论指南》虽然初版已经20多年,但其论题范围、理论深度及学术层面的专业性,对于中国学者和普通读者而言,始终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和强烈的挑战性。为了验证这一点,李道新曾经在北京大学的“电影史研究专题”和“影视理论与批评”课堂上,采用过自己翻译的部分章节进行讨论,结果确实没有太乐观。不知道是英文问题,还是译文问题。不过也是可以理解,并且特别感谢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何况,在这样一个被爽文、短视频和爆款游戏牵制大众神经的“浅视听”时代,只有明确地准备“虐”己“虐”人的人,才有可能需要这种极易诱发更多焦虑的“深阅读”。
其实,从2009年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电影理论指南》翻译任务后,我们便分别召集了北京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6位在读研究生展开初译工作,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的杨聪雷、章超、董甜甜、张博,北京交通大学的苏丽、张华。具体分工如下:李道新翻译第1、2、3章;杨聪雷翻译第4章;高红岩翻译第5、12、13、17章;苏丽翻译第6章;章超翻译第7、8、16、19章;张华翻译第9章;张博翻译第10、14章;董甜甜翻译第11、15、18、20章。感谢各位同学曾经的付出,无论天涯海角,彼此都是记得的。
由于本书理论艰深、观点前沿而又知识错杂、篇幅较大,部分翻译初稿完成后,我们感觉并未达到自己的要求;又因参与翻译的研究生们相继毕业,奔赴各地工作生活,还有我们自己的工作安排变动、事业重心转移等各种原因,翻译工作断断续续,进展也不太顺利。
2014年,高红岩去到巴西担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工作之余,开始重新翻译第4、6、7、8、9、10、11、15、16、19章等各章;伴随着每一个夜晚和假日,既体验到一种爱电影和追理论的小确幸,又因追本溯源解决了一个细节问题而获得过很多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满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一些无法查证的语言问题,也得到当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并任巴西孔院志愿者老师谢墚品的帮助。
回国后,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除了继续完成各章节翻译之外,高红岩对全书翻译工作展开重译、修改和润色。新的初稿完成后,李道新进行了全书的审阅校订。诚然,由于水平所限,问题总是不少,非常期待读者指正。
《电影理论指南》的翻译出版,经历了十五年光阴,也伴随着我们生活工作中的许多往事,见证了我们家庭和事业中的酸甜苦辣。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联合署名,也希望是一辈子不离不弃、携手共进的象征。
2024年8月28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