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耀明教授: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肾脏病——从发病机制到治疗 | CDS2024

文摘   2024-12-13 18:02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白蛋白尿是DKD的重要诊断及预后指标,贯穿DKD诊疗全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早期临床研究的有效替代终点。据统计分析,随着尿白蛋白水平的升高,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升高。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2024)在南京顺利召开,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就白蛋白尿与DKD这一话题,从发病机制到治疗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DKD的治疗靶点探索、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薛耀明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学术带头人


南方医院杰出教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及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委


广东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糖尿病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委


牵头撰写2021年《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


1984 年始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工作,尤其是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足。主持国家基金5项。主编专著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广东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次,获第二届“中国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奖”,首届“羊城好医生”。



白蛋白尿缺控,肾脏危:警惕DKD


大型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T2DM)合并CKD患病率为32.5%(95%CI:31.6~33.4),其中约72.6%的患者处于微量白蛋白尿期(UACR 30~300 mg/g),即A2期[1]。值得关注的是,在DKD早期阶段,白蛋白尿通常是唯一的异常指标表现,且是CKD进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项纳入693 816例CKD患者(80%有糖尿病)的大型荟萃分析显示:随着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升高,ESRD风险显著升高(HR=1.16,95%CI:1.03~1.31);相反,若2年间有效控制白蛋白尿下降30%,长期ESRD风险显著下降(HR=0.83,95%CI:0.74~0.94)[2]。由此可见,控制白蛋白尿是CKD治疗的核心之一。




追本溯源:白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由于大小、电荷等原因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并被肾小管几乎全部吸收,因此尿液中只有极少量白蛋白。当滤过屏障和(或)吸收功能受损就会有蛋白的滤出从而导致出现微量乃至大量白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屏障受



肾小球滤过屏障(GFB)由内皮细胞、足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GBM)构成。GFB任何一层结构受损,如小球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结构损伤和内皮糖萼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并破坏肾小球基膜不规则增厚、足细胞选择性裂隙膜消失和足突融合或消失,都可导致出现蛋白尿(图1)[3,4]


图1. DKD对肾小球各层超微结构的影响——GFB损伤



DKD血流动力学紊乱-肾小球高滤过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活性介质(RAS过度激活)、管球反馈和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等均能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图2),而持续的肾小球高滤过与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风险增加相关[5,6]


图2. 糖尿病影响肾小球高滤过的因素



近端肾小管白蛋白重吸收减少



白蛋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被近端小管细胞重新吸收,即与Fc受体(FcRn)结合并完整地进入血液,或者与Cublin和Megalin结合,被水解成氨基酸后,被释放到血液中。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后,无法“拯救”白蛋白,导致白蛋白尿(图3)[3]


图3. 白蛋白被近端小管细胞重新吸收的两种途径




白蛋白尿促进DKD进展-肾小管功能损伤


肾小管功能损伤不仅是出现白蛋白尿的原因,也是白蛋白尿导致DKD进展的结果。一方面,白蛋白尿有明显的系膜毒性,大分子在系膜区过度堆积造成系膜细胞损伤、促进系膜细胞增生、基质沉积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硬化;另一方面,通过基因表达的信号释放、补体的激活、炎性小体和自噬过程,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整个病理过程促使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瘢痕和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图4)[7]

图4. 白蛋白尿引起肾脏纤维化的机制


另外,白蛋白对肾小管功能的损伤还表现为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Lu W等人开展了一项体外研究,用含或不含si-p21的不同浓度(0、10、20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刺激HK-2细胞,作用72h后,HK-2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经典衰老试验SA-β-Gal染色显示,HK-2细胞SA-β-gal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BSA确实引起了衰老表[8]


miRNA192在肾组织中高度表达并参与DKD的发病机制。Jia Y等人开展了一项对照研究,对照组10例健康受试者,试验组共80例T2DM患者(30例尿白蛋白正常,30例微量白蛋白尿,20例大量白蛋白尿),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外囊泡miRNA表达,发现在早期DKD患者中,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尿液外泌体中miR-192表达成正相关,提示miR-192表达水平能够较好的区分出DKD早期患[9]





治疗标准和随访建议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糖尿病慢性肾病与风险管理建议:对于尿白蛋白≥300mg/g的CKD患者,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降低≥30%以延缓CKD进[10]

在诊断和随访方面,《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建议:T2DM和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确诊时就应进行UACR检测和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11]



继往开来:新型药物赋能白蛋白尿的治疗


继传统RAS系统阻断剂(ACEi/ARBs)之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s)等新兴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白蛋白尿的治疗格局。

SGLT2i类药物(包括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能有效降低新发蛋白尿风险16%~21%,延缓蛋白尿进展风险27%~46%,并一定程度上逆转蛋白尿进展[12-16]

GLP-1RA类新兴药物对肾脏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以司美格鲁肽的FLOW试验[17]为例,1.0mg一周一次皮下给药,相较于安慰剂组,可显著降低主要肾脏复合事件(包括肾衰竭、肾功能大幅度下降以及因肾脏或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达24%,并同时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达18%,全因死亡风险降低达20%。

除了单药使用,在联合治疗方面,2024年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联合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对心血管、肾脏和死亡率的相对影响。该研究纳入了2项SGLT2i临床试验(n=14543,CREDENCE、CANVAS),2项MRA临床试验(n=13026,FIDELIO-DKD、FIGARO-DKD),以及一篇纳入了8项GLP-1RA试验的荟萃分析(n=60080)的数据。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治疗,“四联”方案可显著降低合并蛋白尿的T2DM患者肾病进展风险(HR=0.42,95%CI:0.31~0.56)和全因死亡风险(HR=0.67,95%CI:0.55~0.80)[18]



结语


尿白蛋白不仅是DKD筛查、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DKD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实践中,早期筛查白蛋白尿,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延缓DKD是非常必要的。另外DKD致病机制复杂,联合药物治疗已经证明降低肾病进展和全因死亡风险,也期待更多创新药物的成功研发,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Dalong Zhu, et al. Diabetes. 2023;72(Supplement_1):1373-P.

2.Coresh J,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Feb;7(2):115-127.

3.Heyman SN, et al. Cells. 2022 Sep 18;11(18):2917.

4.Jefferson JA, et al. Kidney Int. 2008 Jul;74(1):22-36.

5.Premaratne E, et al. Diabetes Metab. 2015 Feb;41(1):5-17. 
6.Ruggenenti P, et al. Diabetes Care. 2012 Oct;35(10):2061-8.
7.Liu D, Lv LL. Adv Exp Med Biol. 2019;1165:487-500. 
8.Lu W, et al.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 2022 Jul 25;54(7):893-903.
9.Jia Y, et al. J Diabetes Res. 2016;2016:7932765.
10.ElSayed NA, et al. Diabetes Care. 2023 Jan 1;46(Suppl 1):S191-S202.
11.《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8):762-784.
12.Wiviott SD,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Jan 24;380(4):347-357. 
13.Neal B,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Aug 17;377(7):644-657.
14.Perkovic V,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Sep;6(9):691-704.
15.Wanner C, et al. N Engl J Med. 2016 Jul 28;375(4):323-34.
16.Cherney DZI,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 Aug;5(8):610-621.
17.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ul 11;391(2):109-121.
18.Neuen BL, et al. Circulation. 2024 Feb 6;149(6):450-462.





“肾医线”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肾医线”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nephro-online),回复“肾医线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心肾代谢时讯》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肾医线
肾医线nephrology on-line,与您一道探寻肾病领域新进展!关注国内外会议同步报道、中外专家访谈对话,追踪最新研究成果、热点话题争鸣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