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能让人变“阿凡达”?脚趾变蓝、急性肾衰,一定警惕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

文摘   2024-12-04 17:3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概述

胆固醇结晶栓塞指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斑块内胆固醇结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多发性小动脉栓塞,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如累及肾脏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细动脉或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则称为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该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并伴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胆固醇结晶散落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除肾脏受累表现外,常伴随其他肾外表现。治疗方式主要在于预防和支持治疗[1]


流行病学

胆固醇结晶栓塞多见于行心导管或血管手术,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其发病率随着样本不同变异较大。非特定患者尸检显示胆固醇结晶栓塞的患病率为0.15%~4%,而主动脉术后患者的尸检阳性率则可高达77%。肾活检中发现胆固醇结晶栓塞的概率约为4%,占急性肾损伤病因的5%~10%。肤色较浅的人群更易累及,这可能是由于肤色较深的人群轻微皮肤表现不易被发现所致[1,2]


发病机制和诱因

主动脉或其他大动脉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胆固醇结晶暴露于血液循环中并向下游血管床冲淋,引起动脉远端栓塞即称为胆固醇晶体栓塞或称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导致远端组织的缺血和梗死。胆固醇晶体栓塞可能自发,但通常由动脉造影或血管内手术操作引起的医源性诱因所致。胆固醇晶体栓塞作为一种多系统疾病,可累及肾脏、皮肤、胃肠道、眼睛、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肾脏血流动力学的特性使其成为最易受累的器官。胆固醇结晶常阻塞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从而导致整个肾单位的皮质区域缺血,造成肾损伤、肾功能下降,出现胆固醇晶体栓塞性肾病。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亚急性形式表现为肾功能突然下降,由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后大量胆固醇晶体栓子堵塞到肾小动脉所致。慢性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临床起病缓慢,与破裂的斑块内胆固醇晶体频繁而缓慢的迁移有关。


由于胆固醇结晶形态不规则且不易变形,因此常导致不完全堵塞伴随继发性缺血萎缩,随后产生异物反应,引起内膜增生、巨细胞反应以及管腔狭窄导致脏器缺血。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因此高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均是其危险因素。引起斑块破裂从而产生胆固醇结晶栓塞的诱因包括医源性事件如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心血管外科手术以及自发性事件如血流动力学因素导致自发斑块破裂。另外,有研究报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后也可引起此病,可能是由于此类药物干扰动脉粥样斑块溃疡的愈合所致[3,4]

临床表现

该类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包括肾脏、皮肤、消化道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故而临床表现多样。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三大类:(1)急性肾损伤,约占20%~30%,多出现在诱发因素后1周以内,28%~61%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患者在急性期需行肾脏替代治疗;(2)亚急性肾损伤,即在诱发因素后数周出现,也最多见;(3)缓慢持续进展的肾功能损害,这类患者多由于粥样斑块的自发性脱落,最易漏诊。同时,临床上不少患者是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常常与造影剂肾病无法鉴别,易造成误诊[5,6]


01






肾脏表现




肾脏是最为常见的累及器官,累及率约为75%。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塞发生的部位、数量及时间,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急性肾损伤:常在明确的诱发事件后1~2周内发生,多因较大动脉或多处栓塞所致。

亚急性肾损伤:在诱发事件后数周或更长时间发生,可能由复发性栓塞和异物反应导致,临床上出现阶梯性肾功能逐渐减退(期间相隔一段时间肾功能相对稳定)。

慢性肾功能损害: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肾功能不全,与缺血性肾病(双侧肾动脉狭窄)和肾硬化相似,由于缺乏临床症状,故常漏诊。

胆固醇结晶栓子也可影响移植肾,胆固醇结晶可来源于受体或供体。尿检可发现肾炎范围蛋白尿和管型,偶见肾病范围蛋白尿,血尿不常见。急性期行尿沉渣Hansel's染色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此外,患者可表现为暂时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补体血症和新发的高血压。

02






肾外表现




源于主动脉弓的胆固醇结晶栓子常栓塞脑、眼、上肢,而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斑块破裂导致的栓塞常引起胃肠道或下肢的症状和体征。另外,胸降主动脉斑块的逆向流动可能也是头颅或上肢栓塞的原因。

(1)皮肤病变:为胆固醇结晶栓塞的最常见征象。部分患者累及皮肤,其主要表现为网状青斑、坏疽、发绀、皮肤溃疡、紫癜或瘀点、疼痛性结节性红斑。此外甲床出血、足趾坏疽溃疡、蓝趾综合征也是累及皮肤的症状之一。胆固醇结晶栓塞累及生殖器皮肤罕见,若发生可引起严重的阴囊或阴茎皮肤缺损。

(2)胃肠道:胆固醇结晶栓塞肠系膜循环最常累及结肠、小肠和胃,也可影响胰腺、肝脏和胆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出血,其他表现包括坏死性胰腺炎、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非结石性坏死性胆囊炎等。肠道梗死预后较差,病死率为38%~81%。

(3)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一过性黑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意识模糊、头痛、头晕或器质性脑综合征。脊髓栓塞罕见,但可导致下肢瘫痪。

(4)眼部体征:包括眼痛、视力模糊或其他非典型视觉症状,眼底镜检查可见Hollenhorst斑块(视网膜血管上明亮的黄色胆固醇结晶),最常见的近端栓子来源于颈动脉。

(5)其他血管床,包括冠状血管、肺、前列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受影响较小,诊断常依赖尸检证实。

病理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主要累及直径150~200 μm的肾小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袢, 通常分布不均。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的组织学特点是肾小动脉或细动脉内可见两端尖锐、细长、透明的裂隙,这是由于胆固醇结晶为脂溶性,在常规组织处理过程中被溶解所致。通常相邻的细胞受到明显的挤压变形,晶体之间有细小的细胞成分分隔。胆固醇结晶如与血管长轴垂直则较易判断,与血管长轴平行时则容易忽略。采用冰冻组织切片可观察到未溶解的胆固醇结晶,偏振光下表现为双折光。早期,这些晶体较小,常不能完全堵塞血管腔,晶体周围可见纤维素和红细胞,数天后晶体更稳固黏附于血管壁,表面相对光滑,部分被内皮细胞覆盖,除纤维素和红细胞外,常有多核巨细胞包绕。亚急性期晶体周围可见泡沫细胞和单个核细胞,随后逐渐出现纤维组织。慢性期晶体完全被纤维组织包绕,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他形态学改变包括假血管炎样改变,栓塞动脉外膜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塌陷型FSGS,足突部分/广泛融合等[6]


诊断和鉴别诊断

01






诊断




既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当激发事件发生后出现延迟的肾损伤,尤其伴有肾外动脉粥样硬化栓子征象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对于弥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下述经典临床三联征,可考虑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①存在已知的胆固醇结晶栓塞高风险史,如逆行主动脉插管、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抗凝治疗24 h以上等。②暴露于激发事件后出现急性肾衰竭(血肌酐水平较基础值上升50%)。③皮肤血管损害征象如网状青斑、斑片状皮肤坏死、蓝趾和/或视网膜胆固醇晶体栓塞的眼底证据。当缺乏上述一条或多条标准时,确诊有赖于肾脏、皮肤或胃肠道病理学检查,典型病理特征为靶器官的小动脉内发现胆固醇结晶[7]


02






鉴别诊断




(1)胆固醇结晶栓塞首先需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相鉴别,肾动脉血栓栓塞常累及中或大动脉,阻塞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可表现为急性肾梗死,其他系统症状相对少见,治疗包括抗凝、溶栓、血管内介入及外科手术。

(2)行血管造影或血管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与造影剂或缺血后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相鉴别,根据有无肾外栓塞的表现以及病程予以区分(造影剂肾病发生较早,且经适当干预后可于2~3周内好转)。

(3)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嗜酸性粒细胞尿者需与间质性肾炎或血管炎相鉴别。

(4)胆固醇结晶栓塞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需与多系统疾病相鉴别,如系统性血管炎、感染(梅毒或结核)、冷球蛋白血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5)胆固醇结晶亦可见于非血管部位,如肾小管腔内和/或在间质内,并可形成肉芽肿样改变,这一病变不属于胆固醇结晶栓塞。此时需与其他肾活检中常见的晶体相鉴别,如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多种药物结晶等。

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的有效手段。治疗方式主要在于预防和支持治疗,包括ACEI/ARB控制血压,利尿剂降低高血容量,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停止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避免新的放射性或血管外科介入,强化支持治疗,如透析、营养支持等。短暂使用激素[1/3 mg/(kg·d)]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但通常肾功能较难恢复,但其疗效尚不明确,目前在该类患者中是否应该使用激素仍存在很大争议。透析患者优选血液透析治疗,因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缺血、腹膜炎及血白蛋白丢失风险增加[7]


预后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疾病会造成脏器的不可逆损害,因此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总体预后较差,26周内肾功能下降者透析风险较高。对于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24%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8]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Denis Le Seve J, Gourraud Vercel C, Connault J, Artifoni M. État des lieux de la maladie des emboles de cholestérol [Update on cholesterol crystal embolism].Rev Med Interne. 2020;41(4):250-257.

[2] Scolari F, Ravani P. Atheroembolic renal disease.Lancet. 2010;375(9726):1650-1660.

[3] Modi KS, Rao VK. Atheroembolic renal disease.J Am Soc Nephrol. 2001;12(8):1781-1787.

[4] Turina S, Mazzola G, Venturelli C, et al. La malattia renale ateroembolica [Atheroembolic renal disease].G Ital Nefrol. 2009;26(2):181-190.

[5] Modi KS, Rao VK. Atheroembolic renal disease.J Am Soc Nephrol. 2001;12(8):1781-1787.

[6] Vaidya PN, Finnigan NA. Atheroembolic Kidney Disease. In: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January 22, 2023.

[7] Sessa C, Morale W, Zanoli L, et al.G Ital Nefrol. 2021;38(5):2021-vol5. Published 2021 Oct 26.

[8] Jansi Prema KS, Kurien AA. Atheroembolic Renal Disease: A Case Series.Indian J Nephrol. 2019;29(6):427-430. 



“肾医线”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肾医线”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nephro-online),回复“肾医线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肾医线》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肾医线》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肾医线
肾医线nephrology on-line,与您一道探寻肾病领域新进展!关注国内外会议同步报道、中外专家访谈对话,追踪最新研究成果、热点话题争鸣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