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肾”防!HIV发病率越来越高,可得警惕“腰子”出现问题
文摘
健康
2024-12-01 15:06
北京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认识、促进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国际性纪念日。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丧失,从而让感染者易于遭受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疾病的侵袭。其中,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HIV相关肾病不仅包括由HIV直接引起的肾脏损害,如HIV相关性肾病(HIVAN),还包括因治疗药物副作用、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或长期免疫抑制状态导致的肾脏问题。本文将对HIVAN进行详细介绍。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肾脏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中HIV相关性肾病(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HIVAN)自1984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是研究的热点。该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迅速恶化,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HIVAN可快速进展到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血透维持。肾功能损害已成为HIV感染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在HIV感染者中,接近30%患者将出现肾功能损害,出现慢性肾病的HIV感染者的发病率约16%~18%,HIV相关性肾病导致ESRD发病率逐渐升高,肾功能损害与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与死亡存在相关性,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1]。HIVAN为HIV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组织学上,在开展ART以前,HIVA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塌陷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随着ART的广泛应用,现主要为HIV免疫复合物肾脏疾病、非塌陷型FSGS和ART药物肾损伤。HIVAN的发病率在不同时期、种族和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全球HIV感染患者3700万,每年新诊断200万。在非洲,有6.0%~48.5%的HIV感染者合并HIVAN,其中24%~83%表现为典型的HIVAN。尽管联合ART疗法可有效预防和逆转HIVAN,但在长期接受此类疗法的患者中,动脉硬化性肾病和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提示代谢因素也参与该病进程。HIVA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包括载脂蛋白L1(APOL1)突变、抗病毒治疗和HIV直接感染[2,3]。(1)22号染色体上APOL1基因突变(G1和G2)与非裔美国人发生FSGS和HIVAN,以及南非人发生HIVAN密切相关。目前,对于HIVAN发病机制的认知大多来自动物模型,尤其是Tg26 HIV-1转基因小鼠模型,动物研究显示APOL1突变蛋白和HIV蛋白可能靶向足细胞中相同或相关的细胞内通路,HIV感染导致干扰素等循环因子增加,可能会驱动APOL1转录或以其他方式作用于足细胞。肾脏上皮细胞内APOL1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而引起细胞凋亡或自噬,从而参与HIVAN的发生。(2)具有肾毒性的ART药物,如替诺福韦(TDF)、茚地那韦、洛匹那韦、阿扎那韦。TDF具有累积的肾毒性,导致近端小管功能异常,出现尿磷升高和小管性蛋白尿。联合利托那韦或考比司他进一步提高肾小管疾病的风险;茚地那韦和阿扎那韦常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3)在HIVAN患者中,HIV直接感染肾小球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另外,HIV可诱导肾小球上皮细胞的去分化增殖,宿主控制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的基因功能失调,也可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分裂。HIV阳性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多种多样, HIVAN定义为塌陷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伴肾小管间质疾病,包括肾小管微囊形成、间质炎症和小管损伤。光镜表现下,至少有1个肾小球基底膜“塌陷”,同时肾小球上皮细胞肥大和增生,增生细胞可形成假新月体;电镜下,弥漫性足细胞足突消失融合和内皮细胞网状包涵体是典型的特征;免疫荧光可在塌陷的节段和系膜区发现IgM、C3、C4和C1q染色。目前肾脏病理主要依据受累部位进行分类[4,5]。(1)足细胞病:HIV患者的足细胞病可分为四种亚型,分别为经典型HIVA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非特异性FSGS(NOS)、罕见微小病变、弥漫系膜细胞增生。以上类型均可出现足突广泛融合,无或少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塌陷型肾小球病伴肾小管间质损伤:为经典型HIVAN病理改变,常伴随肾小管微囊形成间质炎症和肾小管损伤。肾小球“塌陷”定义为至少1个肾小球基底膜塌陷伴上皮细胞肥大和增生,严重时可形成“假新月体”;电镜下典型特征为弥漫性足突消失和内皮细胞管网状包涵体;塌陷节段和系膜区可有IgM、C3、C1q沉积。间质可见肾小管膨大呈管状微囊(至少比正常大3倍)、内含蛋白管型。
- FSGS(NOS):常见于接受ART治疗人群,足细胞病变较HIVAN轻,小管间质病变常不明显。
- 围生期HIV感染患儿的足细胞病:可表现为微小病变、弥漫系膜细胞增生,伴大量内皮细胞管网样包涵体和广泛足突融合,很少见小管微囊和间质炎症。
(2)免疫复合物介导肾病:包括类狼疮样肾炎(荧光可见“满堂亮”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学阴性,缺乏狼疮的临床表现)、狼疮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病,需要鉴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经典型HIVAN常伴小管间质损伤。HIV-小管间质病变在尸检较活检更明显,大多数病变可能是由于药物引起,包括:间质性肾炎、特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恶性淋巴瘤等,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随着HIV患者存活延长,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小动脉硬化逐渐增加。HIVAN往往发生在HIV感染的后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发展至ESRD仅需3~4个月。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尿、高血压和水肿。HIV感染可发生急性肾损伤,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1)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1年,尿蛋白定量<3.5 g/24h,伴或不伴镜下血尿,无合并高血压。(2)肾病综合征:水肿、尿蛋白定量≥3.5 g/24h,血清白蛋白ALB<30 g/L、高脂血症。(3)急性肾炎综合征:病程不足1年,伴或不伴镜下血尿,多伴高血压。(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该类型病程进展急骤,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血尿,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急剧下降,并可迅速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5)单纯性血尿: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病程进展缓慢。(6)慢性肾衰竭:病程大于3个月,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肾单位丧失及肾功能损害[6,7]。HIVAN患者肾脏彩超可显示为肾脏增大。虽然HIVAN者肾脏可出现增大影像学表现,但增大的肾脏并不能作为HIVAN的诊断依据,当彩超显示的肾脏缩小(如长度<9 cm)的肾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肾病。HIVAN患者早期肾脏增大考虑与肾脏代偿性增大有关,与HIV阴性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早期肾血流明显增多,导致肾脏增大的代偿机制相似。对于HIV感染者,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必须通过肾穿刺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HIVAN的特征为塌陷型FSGS,还可见肾小管扩张和明显的间质炎症。电镜还可能发现管网状包涵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去分化和增殖,导致假性新月体形成。(1)原发性FSGS: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仅少数表现为塌陷型,血清缺乏HIV感染证据。(2)表现为FSGS样病变的肾小球病:如IgA肾病、产后FSGS、局灶硬化性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副蛋白血症性肾脏沉积病均需与HIVAN鉴别,但上述患者血清缺乏HIV感染证据。(3)肥胖相关肾小球病:超重(BMI>30 kg/m2),多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广泛肾小球体积肥大。(1)水肿明显的患者应适当限制水钠摄入(NaCl<3 g/d)。(3)预防感染,疫苗接种,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疫苗等。对于诊断为HIVAN且尚未接受ART的患者,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者抗病毒药物指南推荐开始ART,在肾功能下降之前早期应用ART效果可能更好。HIVAN治疗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治疗和ESRD阶段的治疗。(1)早期治疗:对于HIVAN患者早期治疗,已研究过的治疗包括ART、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ARB)、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诊断为HIVAN且尚未接受ART的患者,推荐开始ART。对于有蛋白尿和(或)高血压的HIVAN患者,排除双侧肾动脉狭窄后,建议用ACEI或ARB治疗,有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使用期间,注意检测肾功能、血钾等。不建议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IVAN患者。但是对于进行最佳的ART和ACEI/ARB治疗后仍然存在进展性疾病患者,可尝试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治疗后水肿和蛋白尿可减轻,血白蛋白水平升高,停药后可能很快复发。(2)ESRD阶段的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肾移植,移植肾有HIVAN复发的风险;骨矿物质代谢、贫血、营养、心血管并发症等的评估及治疗。有效ART治疗后,接受透析的HIV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但其病死率仍然比HIV阴性的透析患者高。很多患者会发生ESRD,确诊为HIVAN时已在接受ART的患者发生ESRD的可能性更高,获得完全病毒学抑制后仍然发生HIVAN的患者也更可能发生ESRD。HIV阳性移植受者及其移植肾的存活率似乎与非HIV感染的高危移植受者相近。目前国内接受肾活检或APOL1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较少,在艾滋病专科中HIV感染者发现肾损害后,患者多数未能及时到肾科专科接受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或是有部分吸毒的HIV患者依从性过低未能定时门诊随访,从而一定程度上错过了HIVAN治疗的最佳时机,加上部分患者因经济、家庭等个人原因,出现ESRD后未能及时就诊失去救治机会,这些都会令我们感到惋惜,这些都需要肾科及艾滋病专科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使HIV感染者更重视HIVAN的发生,及时进行预防及诊治。
[1] Alebiosu CO. HIV Associated Nephropathy. West Afr J Med. 2021;38(4):300-301.
[2] Medapalli RK, He JC, Klotman PE.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pathogenesis.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11;20(3):306-311.
[3] Leventhal JS, Ross MJ. Pathogenesis of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Semin Nephrol. 2008;28(6):523-534.
[4] Wyatt CM, Klotman PE, D'Agati VD.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clinical presentation, pathology, and epidemiology in the era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emin Nephrol. 2008;28(6):513-522.
[5] Ross MJ, Klotman PE.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AIDS. 2004;18(8):1089-1099.
[6] Rosenberg AZ, Naicker S, Winkler CA, Kopp JB.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ies: epidemiology, pathology,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Nat Rev Nephrol. 2015;11(3):150-160.
[7] Cervantes CE, Atta MG. Updates on HIV and Kidney Disease. Curr HIV/AIDS Rep. 2023;20(2):100-110.
[8] Menez S, Hanouneh M, McMahon BA, Fine DM, Atta MG. Pharmacotherapy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8;19(1):39-48.
[9] Kalayjian RC. The treatment of HIV-associated nephropathy. 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10;17(1):59-71. “肾医线”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肾医线”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nephro-online),回复“肾医线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版权属《肾医线》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