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三线厂:国营汉光电工厂(4404)

文摘   2025-01-17 06:59   内蒙古  

三线建设时期,川、黔、滇、陕、甘、宁、青,以及豫西、湘西、鄂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成为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大批华东、东北的骨干工厂整体搬迁或分迁到三线地区,四百多万行业精英舍家弃业,义无反顾的奔赴大山深处加入到三线建设中,这些三线建设者用自己的青春芳华奏响了那个时代的乐章。

1967年,四机部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决定将南京电子管厂(772)的部分车间和职工分迁到鄂西北,包建一座大型大功率超高频电子管厂。根据“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厂址选在襄阳市南漳县沐浴区张营公社花庄大队(今南漳肖堰镇花庄村),取厂名国营汉光电工厂,军工代号4404。

1968年12月,国营汉光电工厂开始进行三通一平作业,南漳县动员大量民兵、社员参与,他们平整场地、架设高压线、修筑防洪排水沟。

1970年3月,专业基建队伍进场,最初的建设非常艰苦,由于地处山区,厂区道路泥泞不堪,在缺少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很多材料、设备都是靠职工们肩挑背扛、连推带拉运到场地。

建设者们有的住在油毛毡中,有的住在四处漏风的席棚子中,高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住的也不过是干打垒,每天吃的是红薯粥,尽管艰苦,但没有人退缩和抱怨,他们一心想尽快完成建设任务,给祖国和人民一个交代。

由于战备任务紧张,汉光电工厂边建设、边生产。1970年,厂房尚处于建设中,在缺少专业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职工们在简易的工棚中开始了研发和生产,当时主要转产南京电子管厂的磁控管和开关管,1970年9月27日生产出第一批产品,产品为CKM-108磁控管。

1973年12月25日,国营汉光电工厂建成,随即进行批量生产,第一批产品为1412所生产KMF1012调速管。随着汉光电工厂逐步走向正轨,很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加入到汉光,为汉光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汉光电工厂发展成为全国微波电真空器件的骨干工厂。

国营汉光电工厂七十年代拥有职工近2000名,加上家属有5000人生活在厂区,厂区内建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招待所、子弟学校、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职工的待遇在整个南漳三线厂也算是好的,当时有个顺口溜“土红旗,洋汉光,不土不洋是建昌”,汉光厂很多南京和上海的职工,他们的穿着非常时髦,他们把大城市的时尚潮流带到南漳。


国营汉光电工厂职工待遇好,在南漳都出名,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厂工会经常举办歌咏、篮球比赛,每个月还有电影放映日。厂区附近有条小河,夏天孩子经常偷摸去游泳摸虾,多少汉光子弟在这里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职工们在休息日会去附近的山上采野菜野果,一般都是结伴前行,因为山上当时偶有狼出现。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国营汉光电工厂军转民期间,在完成军工订单的同时,先后生产有民用节能电光源、汽车大灯等产品,80年代,汉光厂生产的速调管、磁控管、气体放电管先后荣获电子工业部颁发的科技成果二等奖、四等奖。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原厂区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同时难以留住人才。1991年,汉光电工厂决定搬迁,襄阳和孝感两地都极力争取,最终搬到了孝感新产业开发试验区,1997年9月,汉光与西门子合作生产放电管。2006年12月,汉光电工厂完成整体改制,发展至今。

汉光电工厂整体搬迁到孝感后,厂房移交给当地政府,如今老厂房除了少部分被利用为民营小厂外,大部分则被荒废,一排排红砖机瓦的厂房依然能够展现出当年的雄伟,没有了机器的轰鸣,没有了上下班时的喧嚣,这些老建筑还保留了它原来的样子,墙体上依稀可见当年的宣传标语,时间似乎永久的定格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