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响亮的口号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号角,生产队、工厂车间、大街小巷都贴满了这类条幅,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险恶,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日益严峻,1964年,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山东省地处一线,三线时期的主要建设集中在沂蒙山区的蒙阴县、沂水县、沂源县,其中蒙阴县布局有:民丰机械厂(9381),光明机械厂(9347),山东工模具厂(9429),泰山机械厂(5808),鲁光化工厂(2115),山东机械修理厂(9439),国防办计量站,另外山东省国防工业中心医院也设在沂蒙县。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境内多山地,座落着较大山峰520余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有12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三线建设理想的地方。
三线建设时期,光学工业成为重点建设项目,当时生产光学的三线工厂布局在四川华蓥山、河南南阳、湖北宜都。1969年,根据战略需要,国家将云南国营二九八厂、南京旭光厂的部分职工和设备迁到沂蒙山区,援建国营泰山机械厂,该厂负责生产炮瞄等产品。
国营泰山机械厂位于蒙阴县野店镇朱家坡村北,1970年破土动工,军工代号5808,通讯地址为:山东蒙阴第401号信箱,朱家坡距离蒙阴县城30公里,距离济南160多公里。
国营泰山机械厂的工期要求非常紧,目标是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建设,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一切以厂房建设优先为原则。建设期间,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工地周围进行管控,进出的车辆都蒙着苫布。
为了满足备战需要,泰山机械厂的核心车间建在山洞中,这一点和云南298厂如出一辙。当时缺少现代施工设备,作业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坍塌,非常危险,每天天还没亮就进入山洞进行施工,收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为了尽早完成建设,为了与敌人抢时间,建设者们不畏严寒酷暑,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终于在1971年5月完成了建设,具备试生产能力。
1971年夏,国营二九八厂、南京旭光厂的援建职工陆续来到泰山机械厂,另外济南的一些兄弟单位也派出大量技术能手来到泰山厂。随着生产步入正轨,在临沂地区招了一些学徒工,这些学徒工现在泰山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后派到旭光、二九八进行实习。
泰山机械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生产区戒备森严,外人一律禁止入内。虽然厂区相对封闭,但经过多年发展,厂里的配套设施非常完善,设有职工家属楼,职工成家以后就住进家属楼,自己做饭,未婚的住在单身宿舍,在职工食堂吃饭,厂里还设有子弟学校、电影院、幼儿园、技工学校、邮电局、银行、商店等,厂区已然形成一个小社会、小城镇。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三线厂进入到军转民阶段。1981年,国营山东泰山机械厂更名为国营山东光学仪器厂,开始生产民用光学产品。先后生产有照相机镜头、普通生物显微镜、实验室显微镜、电动扳手等,当时山东地区很多学校用的都是泰山机械厂生产的显微镜。
三线时期,进山符合战备需要,和平发展时期,山区限制了发展。1987年,山东光学仪器厂走出大山,整体搬迁到泰安市泰山区东郊,更名为山东光学仪器厂。2002年,完成整体改制,后又经过重组更名发展至今。
如今,位于蒙阴朱家坡的泰山厂旧址大部分建筑得以利用,山洞车间成为果品恒温仓库,部分家属楼改建成敬老院和仓库。
朱家坡老厂区早已失去往日的繁忙与喧嚣,但三线军工人在这里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更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