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三线厂:国营红光机械厂(5411)

文摘   2025-01-15 14:03   内蒙古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北部有苏联的威胁,东部、南部有美国的威胁。1964年,毛主席审时度势的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三线建设就是要改变当时的工业布局,在腹地建立战略大后方,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按照毛主席的话就是:“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

三线建设大体分为两个建设高峰期,第一个是1965年,第二个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北京市的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昌平、房山、门头沟、河北蔚县等地山区。

1971年10月,北京市决定将房山瓦井化工厂由北京市机械局划归到北京市国防工办,纳入到三线厂改扩建范围,更名为国营红光机械厂,军工代号5411,转产14.5毫米高射机枪子弹。

房山瓦井化工厂的前身是北京通县化工厂,1960年搬迁到房山县周口店,厂址位于娄子水南、龙宝峪村西、瓦井村以北,纳入三线厂之前主要生产导火索和引信等产品。

1971年11月,国营红光机械厂开始对厂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工厂,当时厂区占地面积约600余。援建单位是北京第四机床厂、北京第二农具厂(955),另外北京市从各个单位抽调很多骨干力量支援红光厂建设。房山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建设用砖大部分都是南韩继砖厂提供的。

国营红光机械厂的弹头分选机是北京量具刃具厂生产的,为了生产这套设备,北京量具刃具厂排技术人员到牡丹江北方工具厂进行学习,带回“头较量机”的全套图纸。

红光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生产车间主任为连长,职工们每天听着广播上下班。很多职工的家在通县和市区,虽然只有六七十公里,但当时交通用不方便,一般一两周回一次家。

国营红光机械厂生产的14.5毫米高射机枪弹主要供应58式14.5毫米两联高射机枪和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这两款高射机枪在六七十年代成为我国主要的防空火力辅助,单枚子弹重约200克,拥有一定的穿甲能力。抗美援越期间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量装备使用。

1980年,国际形势好转,三线建设结束,各个三线军工企业开始转为民品生产。当时国营红光机械厂拥有职工768人,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文体,1982年北京红光机械厂并入北京自行车总厂,为“燕牌”自行车生产配件。

1986年,国营红光机械厂从北京自行车总厂脱离,1989年1月,红光机械厂与东方机械厂一同并入北京重型电机厂,改制组建北京红光汽烫设备加工厂,生产蒸汽熨斗,同时承接汽车修理、改装罐式汽车和机加业务。

进入新世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北京红光汽烫设备加工厂于2004年6月无奈破产。2006年,红光厂老厂区被夷为平地,在原址建起了如今的北京市房山区第五中学,原生活区的平房也被拆除建成如今的红光社区,很多红光厂的退休职工还住在这里,每每和他们聊起红光历史,他们都会很自豪的向你讲述那个火红的岁月。

光影无痕,岁月留印,历史记住了这里发生的一切。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