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消失的文物——焦竑状元读书楼及“贡院烧、中老焦”主角小考 | 王重阳

文摘   文化   2024-09-27 08:30   江苏  

图文 | 王重阳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文物保护力度不够,南京城内仅存的两座明代木构建筑(程阁老巷程国祥故居和焦竑故居)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被拆除。历经四百年风雨不倒的古建筑,躲过了历次兵燹和运动,还曾被列入文保单位,却未能逃过和平年代的城市开发,实在令人遗憾。

在1982年文物普查中,玄武区文物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群众上报的基础上,发现同仁街19号后门与焦状元巷相交处有一座小楼很有文物价值,小楼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焦状元读书楼。经南京大学历史系蒋赞初教授、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室韩品峥主任等有关专家考证,这座古建筑确是明代状元焦竑的故居遗迹,又称焦状元楼。

  • 焦竑生平

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人称澹园先生,原籍山东,祖上在明初以军功封副千户,隶籍南京旗手卫。早年即有盛名,嘉靖年间从师督学御史耿定向,后就学于罗汝芳。25岁中乡试举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后,多次会试不第,但他不以为意,仍致力于钻研学问。时耿定向讲学于清凉山崇正书院,选14府名士就读,推焦竑为学长。万历十七年(1589)廷试第一,以状元及第,其时年届五旬。入官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三年充任皇长子朱常洛(1620年登基即明光宗)侍读。万历二十五年主持顺天乡试时,于落卷中拔取上海徐光启等。由于焦竑秉性耿直,敢于冒犯权贵,抨击时弊,所以受同僚排挤,为朝廷所忌,初被贬为福宁州同知,后去职返回南京闭门著述。他博治绝伦,自成一家,著有《禹贡解》《澹园集》《焦氏笔乘》《玉堂丛语》等多种著作传世。焦竑病逝于明万历四十八年,享年80岁。明天启初(1621),明熹宗朱由校感怀焦竑对先朝的讲读之恩,下诏恢复他的官职,赠“谕德”,赐祭荫子。福王时,追谥“文端”。

▲ 《国朝献征录》书影

焦竑作为明代著名学者、史学家、书法家和藏书家,藏书数万卷,其中抄本和宋明刊本居多,代表着明代南京地区私家藏书的最高水准,有“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之誉。明代的读书人中,有一种陋习,“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而焦竑却决非如此,他对所收藏的数万卷图书览之略遍,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所不包。利用这些图书或借助这些图书的帮助,校订出坊刻本《洛阳伽蓝记》;汇刻了苏轼、苏辙的《两苏经解》;辑成《中原文献》《诗学汇海大成》《名文珠玑》《国朝献征录》等。焦竑与耿定向、耿定理、李贽交往甚密,且笃信李贽之学,有引佛入儒、调和学说之旨。焦家自焦竑之父焦文桀(世职副千户)起定居于北门桥豆巷。传此巷因焦竑之故改称“焦状元巷”,巷在原同仁街19号,曾存有读书楼一座。

▲ 焦竑读书楼旧影
  • 消失的焦竑状元读书楼

焦竑故居读书楼坐北朝南,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六间,东西两侧有厢房三间,山头坡度很平,平面呈“凹”字形,天井不到10平方米,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幽静院落。楼占地总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在读书楼的梁架童柱两侧有“三蝠云”等雕刻,梁、檩、枋、斗上均有彩画,月梁上的锦文、包袱和旋子等图案尚可辨识,屋脊上雕有山雾云图案,分成两片,如同古装戏演员戴的帽檐,一派高古意趣。据说清道光二十年(1840),南京大水,此屋被淹,积水一人多深,墙下尚有水迹可以看出。房主购入此屋已历二百多年,并未易主。购此屋前,屋已盖了二百多年,可以看出它确为明代遗物。

这座具有典型明代风格的古建筑,是南京已发现的明代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有七八户住家杂居其间,房屋受损较为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中,该楼被拆除,原址矗立起一座同仁大厦。

焦竑故居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拆除不存。据说有关部门计划易地重建。也不知什么原因,30年过去了,至今没有动静。

  • 民间传说

提到焦竑中状元,南京民间有一段“若要中老焦,只有贡院烧”的传说。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秋日的一个早晨,南京秀才焦竑从北门桥家中赶赴夫子庙江南贡院,应考乡试。当经过一条僻静小巷时,忽见水洼中有金镯一只,珠宝镶嵌,绚丽夺目。焦竑想到一定是那位女眷洗漱时不慎掉入水中被泼了出来。于是他捡起来便在原地等候,当把手镯交还了失主时,方想起应考之事。急匆匆跑到贡院,贡院大门业已封闭,焦竑顿时凉了半截,只好怏怏回家。没走多远,就听有人大喊:“贡院失火啰……”只见贡院上方浓烟滚滚,贡院里面更是乱作一团。人命关天,当局断然重开贡院大门,放出考生逃命。不多时,火被扑灭,但已乱了套,只好重新点名入场。趁此良机,焦竑得以顺利地入了考场。幸运的是,这一科他竟中了举人,而且从此春风得意。第三年是万历十七年(1589),50岁的焦竑进京参加会试,又中进士,复后参加朝廷的殿试,被万历皇帝御笔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焦竑状元的这段奇事当时曾轰动了南京城,“贡院烧、中老焦”的俚语便不胫而走了。

传说故事毕竟是传说故事,探查历史真实就需要确切的史料依据了。此事并不见于正史(明史焦竑传没有记载,焦竑也不是万历年间中的举人),是不是发生在焦竑身上,很值得探讨。

  • “状元焦”最早指的是宋代焦蹈

追本溯源,典故“状元焦”的由来应该是指年代更早的焦蹈。焦竑、焦蹈虽一字之差,却差之数百年。焦蹈(?—1085)乃北宋年代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状元。焦竑(1540—1620)乃明代人,是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的状元。

神宗元丰八年(1085)二月十七日的下半夜,礼部借开宝寺开设的会试试场突然火光冲天。开封府尹蔡京、判官胡及等人立即召集卫兵前往救火。寺院的屋顶高大,墙壁十分坚固,院门又牢牢地上了锁,救火的队伍有力无处使,最后打破大墙,才将知贡举、礼部侍郎李定,同知贡举、给事中蔡卞,起居舍人朱服等主要考官救出,而承议郎翟曼、奉议郎陈元方、宣德郎马希孟等负责考务的一般官员都被烧死,卫兵及勤杂人员共烧死40余人。好在考生们早已交卷出场,要不然,损失更大。

大火过后,清理试卷,剩下的尚不足三分之一,而阅卷工作尚未开始,无法确定取舍。人们都在议论重考,而京师已出现了“不因试院火,哪得状元焦”的传言。当时,对于这种传言,人们都还不以为意。

这年三月,朝廷重新任命了兵部侍郎许将(状元出身)、给事中兼侍读陆佃(陆游之父)及秘书少监孙觉等为知贡举与同知贡举,决定会试重考。四月重新考过之后,由于神宗新近去世,没有经过殿试,五月六日直接放榜,状元姓焦名蹈,恰巧应了“状元焦”的传言。其实焦蹈因来迟了,并未赶上那次不算数的会试,正准备回乡去,听说要重考便又留了下来。可惜,未等授职他就突然病故了。

根据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吴曾《能改斋漫录》、陆游《老学庵笔记》和繁昌县志引《夷坚志》所录,此事当指焦蹈无疑,而且关于焦蹈赴会试迟到之事,也有传说是其赶考路过金陵,就在今天南京珠江路西端发生的。故事中失火的贡院,也不是在南京的江南贡院,而是在宋都东京汴梁的开宝寺。焦蹈之所以被误传为焦竑,除了焦竑是南京人,得地缘人气之利,更重要的是焦蹈刚得功名即早夭,而焦竑是明朝著名学者,为人正直,名气也比焦蹈大得多。所以南京百姓张冠李戴把这段故事移花接木附会在焦竑身上是可能的。到了清·袁枚《子不语续集》中把“不因南院火,安得状元焦”的主角误作焦竑也就不奇怪了。

关于焦蹈之死,还有一段传闻。当时苏州有个瞎子,善于通过摸骨听声为人推测命运祸福,人送外号“草腰带”。元丰八年五月的一天,邵武(今福建邵武市)有位退休县令龚程请他到家中算命。正好有传报京里考试消息的人经过门前。龚程急忙迎上去问榜首是谁。那人说是:“无为人焦蹈”。龚程回去告诉了草腰带。草腰带连说:“可惜,太可惜了!福相太薄了!”龚程感到奇怪,就问道:“先生知道他的骨相么?”答道:“非常熟悉。”又问:“他日后官运如何?”答道:“根本不能享受俸禄,还问什么官运?”在场的人都认为焦蹈已是大魁,怎么会不享受俸禄,这瞎子只不过信口胡诌而已。过了十几天,有从京师来的人说:“揭榜后六日,焦蹈就死了。”

“不是开宝寺失火,怎能有焦状元”的民谚在当时广为流传。有人据此出一上联云:火焚贡院状元焦。“状元焦”既指有些人被火烧焦,亦指正因为大火,新科状元才被姓焦的所夺。时无能对者。到了宋孝宗时,张震出任成都知府,到任前,成都雷风大作,揭去剑南西川门(为谯楼之门)之牌,令张十分震惊。有心人据此对出下联:雷起谯门知府震。“知府震”,一语双关。一言知府张震,二指知府震惊。上下联语,对仗工整,记叙真切,嵌名嵌姓,双关妙趣。

至于那句流行语:“若要中老焦,只有贡院烧”,更是被敷演成众多的版本,如“不得场屋烧,哪得状元焦”、“不得科场烧,哪得状元焦”、“若要中老焦, 贡院着火烧”、“不因南宫火,安得状元焦”、“不因开宝火,安得状元焦”等等。


【史料汇编】
《夷坚志》曰:蹈晨行,有从楼上覆水者,中铿然有声,其仆拾一金指环,阅两日乃告,蹈怅然曰:此其僮婢之过也,鞭朴之下,性命系之矣,急还之,仆泥以试期迫,蹈不可曰:功名事小,性命事大,及到京,已迟二日,场屋正值火灾,时为之语曰:‘不得场屋烧,那(哪)得状元焦。’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元丰末,叔父文正知贡举,时以开宝寺为试场。方考,一夕寺火大发,鲁公以待制为天府尹,夜率有司趋拯焉。寺屋皆雄壮,而人力有不能施。穴寺庑大墙,而后文正公始得出,试官与执事者多焚而死。于是都人上下唱言:‘烧得状元焦。’及再命试,其殿魁果焦蹈也。”亦载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六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状元焦》:“元丰八年,尚书户部侍郎李定权知贡举。给事中兼侍讲蔡卞、起居舍人朱服。同权知贡举。其夜四鼓,开宝寺寓礼部贡院火。承议郎、韩王冀王宫大小学教授兼穆亲宅讲书翟曼,奉议郎陈之方,宣德郎、大学博士马希孟皆焚死。其后别更,得焦蹈为魁。谚曰:‘不因开宝火,安得状元焦。”’陆游《家世旧闻》卷上作“不因试官火,安得状元焦”。宋·祝穆《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不因南省火,安得状元焦。” 明·沈德符《方历野获编》一五卷;“宋时焦蹈登状元,是年棘闱亦被灾,时人云‘不因科场烧,哪得状元焦。”

清·袁枚《子不语续集》五卷《续登科记》载:“若杨琼芳因贡院失火得元,又何异前明焦状元故事耶!当时人语曰:‘不因南院火,安得状元焦。’”

作者简介


王重阳:南京地方史研究者

编辑 |  陈涛 门西小二

 作 者 文 选 

金陵法云寺曾为江南第一慈善道场

  ► 点击阅读

金陵城曾有一座定湘王行宫

  ► 点击阅读

下关三汊河地区寻访调研笔记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南京记忆    家国春秋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人物小传    历史钩沉
……


投稿邮箱:

fenghuangtai2021@163.com

凤凰台上
老门西,南京的最后一片心灵的家园。我们共同守望!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