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往事(二) | 王琪

文摘   2024-10-22 06:00   江苏  


文 | 王琪


家住东山10年,1974年和1976年,两个儿子在此出生。大儿小东属虎,二儿克震属龙。抚养二子,担子不轻,尤其是吾妻徐立姝育儿操劳,付出了伟大的母爱。如今她已仙逝8年,经她抚育的儿孙事业学业均有所成,每念及此,不胜唏嘘。

大儿小东快2岁时,吾妻又有妊娠反应。据她讲可能是女孩,这是有经验的同事讲的。那时计划生育政策,是只生两个好,而立姝也想生个女儿,我也有同感,所以欣然同意了。

然而1976年,立姝临产时,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江宁医院接受了大批从唐山运来的地震伤病员,产房和手术室也转移至芦蓆棚里。我用板车将妻子送到医院,在8月份处暑这天,产下了第二个孩子,助产士说是个带把的男孩。虽然不能如愿,但母子平安,我们还是满心欢喜。我让立姝给孩子取名,她想了想,用微弱的声音说,地震时候生的,就叫克震吧!

▲东山布塞亭

克震刚出生时,整天大哭不止,惊动了四邻,甚至县领导都知道了,县委书记李英俊特批给我们一间防震棚,说特事特办,要安顿好他们一家人。而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老干部才能享受到的。我们在防震棚里,住了好几个月,直到地震解除,才安心回家。

两个男孩,一虎一龙,能吃能喝,怎么满足他们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在周围邻居帮助指导下,我们在后院搭建了一小间鸡窝,养了4只母鸡2只蛋鸭,每天可产两三个禽蛋。大儿小东很负责任,清早就起来打开鸡窝门,收蛋喂食,小手捧着的蛋还热乎乎的呢。因家住在山腰,鸡鸭散养在东山上,吃的多是活食,是真正的草鸡蛋,两个孩子的营养便得到了保证。

每逢雷雨时节,东山土石上长出类似木耳的地衣,用水洗净,鲜美可食,俗称地皮菜。妻子便带着我们上山采撷,回到家里用地皮菜炒鸡蛋炒韭菜,两个孩子都抢着吃。东山坡上的野荠菜,野芹菜,马兰头等,也是我们觅食的对象,经常被妻子采来做成佳肴,端上餐桌。我不善家务,更不会烹饪,所以起大早去菜市场买肉,以将功补过。那时猪肉较紧张,天不亮肉案前就排起了长龙队伍。轮到我时,我手指猪后腿屁股尖那里,只见小刀手一刀切下去,整条肉有肥有瘦,但随及又切一小块糟头肉搭上,我只得苦笑。回家后,将这过程讲给立姝听,并表扬她说,我们家三个男人,全靠你烧饭做菜,一双巧手,十分辛苦,你是我们家的高级饲养员!

家住东山的时候,用蜂窝煤烧水做饭,而且住在山腰,买煤运煤是件大事难事。每当此时,往往全家动员,我和妻子用板车去煤基店拉煤,两小儿在家帮助堆煤。一次,我们拉了沉重的一车煤基回家,开始是上坡很费力,后来一段下坡,我扛住车把,妻子在旁帮扶着减缓速度。不想后头突然被一辆手扶拖拉机追尾,巨大的冲击力,将我撞倒在地上拖出丈把远,煤基也散落损失大半。妻子见状,揪住拖拉机驾驶员哭着喊着。在路人帮助下,我被送进医院诊疗,好在只是受了皮外伤,而新的卡中山装被撕破了。驾驶员向我们道歉,又欲赔款,我们念其态度诚恳,原谅了他。

住在东山的时候,我和妻子的双方父母和家人常来看望,并伸出援手帮衬。我的奶奶,当时已80高龄,一双小脚,拄着拐杖,仍心心念念,帮助我们操持家务。徐立姝的母亲,我的岳母,本身在二女儿家带外孙,又念及我们的两个孩子,有机会就来住住,一人带三个外孙,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我的老父亲,已近花甲之年,见我家没有洗澡盆,便在南京定制了杉木澡盆,漆上桐油,亲自骑自行车送来。在老父的心中,能让我们尤其是两个孙子洗上热水澡,是最大的愿望。现在想来,父亲长途几十里,骑车送澡盆的壮举,可与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情此景,每每想起,就潸然泪下,又在无形中增强了前进的动力,鼓励我们后辈不畏艰险,克服一切困难,永远砥砺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陈涛 琪斌

作 者 文 选

南京的雪 | 王琪

  ► 点击阅读

  爷叔胡敬忠 | 王琪

► 点击阅读

立冬登紫金山 | 王琪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南京记忆    家国春秋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人物小传    历史钩沉
……


投稿邮箱:

fenghuangtai2021@163.com

凤凰台上
老门西,南京的最后一片心灵的家园。我们共同守望!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