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当年灭雀战犹酣 | 陈国雄

文摘   2024-11-13 06:00   江苏  


文 | 陈国雄


清晨,几只麻雀飞至阳台外置花盆,他们飞飞停停、叽叽喳喳、寻寻觅觅,好像在啄花盆里的小虫,还不时歪着脑袋,眼珠一闪一闪的,警觉地斜视着周边的动静 ……如今城里高楼大厦林立,小区虽然环境不错,但麻雀光顾寒舍的机会亦不多。望着小精灵可爱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参加灭雀大战的过往旧事 ——

大约是在1958年12月中旬,我上初中二年级。时大跃进声势正猛,刚刚发布的《农业发展纲要40条》赫然把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列入其中。为了发动城市参与,除四害逐渐演变成为爱国卫生运动。于是城乡一起发动,形成了一场规模空前、全国人民个个参与的群众运动。

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老百姓都能理解。对于麻雀是不是害鸟,要不要消灭?起初是有争议的。伟人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人说麻雀可以吃虫子,我看把它消灭,它与人争食。”于是,麻雀列为四害铁板钉钉,厄运难逃。当时提出的除四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 ——通过“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等早已断子绝孙。孩子们读到书上关于这些东西的记载 ,就像谈到希腊神话里的怪物一样神秘,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东西的标本,正如现在人们看恐龙化石一样感兴趣。”而当时之所以拿麻雀“开刀”,原因是消灭苍蝇、蚊子,虽然有利但只能各自为战形不成声势,显不出成效,也就起不了振奋民心的作用。而老鼠钻在地下,躲在墙角,挖起来既不能全面开花又格外费力,且不知效果如何。只有消灭麻雀,声势、效果两者皆备,有利于把除四害落到实处。

一场驱赶麻雀的人民战争终于开始了。那时,城里楼房很少,到处都是菜地、池塘。学校放假三天,所有学生参加灭雀。我分配在离家不远的一块菜地,菜地旁有一棵大树,我就爬上这棵树挥舞着彩旗驱赶麻雀,绝不让其在树上有片刻停留小憩的机会。那天,全市男女老少皆出动,工农商学兵齐上阵,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庭院、空地、马路乃至屋顶,都有驱雀人员敲响锣鼓、脸盆等一切能发声的东西,还不时伴着“哦、哦、哦”的驱雀声。人员不够,有的菜地还安置了不少稻草人。稻草人手臂系着长纸条,风一吹就呼啦啦地飘,嚇得麻雀不敢落地。少数有汽枪的人家出尽风头,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精准瞄准麻雀,枪响雀落,垂死挣扎中落下几片羽毛一命呜呼。有的同学土法上马,直接用弹皮弓打麻雀,且大显身手,半天打了五只,受到学校表扬。我在树上摇旗呐喊,不到半天喉咙就喊哑了。吃饭时,斗志昂扬的我还不肯回家,生怕错过了立功的机会,那天硬是在树上啃了两个烧饼坚持战斗,直到天黑为止。

小小麻雀自诞生之日起,何曾见过这等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阵势,疲于奔命、惊魂未定的麻雀或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或欲落屋顶,无瓦可栖……纷纷落地就擒、坠地身亡。眼尖手快的我们,把落地的麻雀用绳子串起来。赶到学校报喜。老夫敢言,当年千千万万铩羽毙命的麻雀,皆是累死、吓死的,十有八九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那时,全国各地报纸争相报道灭雀战的辉煌战果——1958年12月13日,仅上海一个地区,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消灭20万麻雀。由此推断,全国有多少麻雀遭遇灭顶之灾 !各地还报道了不少灭雀先进人物,如北京曾报道“崇文区一位85岁名叫常德的老人,一个冬天用丝网捕捉了3万多只麻雀 。常德嫁女儿的被褥都是用雀毛絮做的。”“农民们背着火枪下地 ,歇响的时候就打麻雀,有两个农民一冬打了1200只麻雀”。据公开报道,在短短一年时间,全国上下共计捕杀了超过16亿只麻雀,中国的土地上一度“不见麻雀影,不闻麻雀声”。呜乎,纵观上下五千年,每种生灵都难免有大灾大难之时,但无论是过街之鼠、碰壁之蝇、丧家之犬、毁窟之兔、热锅之蚁、涸泽之鱼、瓮中之鳖、虎囗之羊……都不如1958年中国之雀那样遭罪,那是一场浩劫,那是灭顶之灾。

在声势浩大的灭雀之战中,头脑清醒的科学家还是有的。1959年,中国科学院朱洗、郑作新等生物学家,解剖了麻雀的嗉囊,发现四分之三是害虫,只有四分之一粮食,可见麻雀基本上应归于益鸟之类。中科院领导将结论汇报中央后,伟人亲自为麻雀正名,在一次会上说:“麻雀不要再打了,改成臭虫。”强加在麻雀身上“与人争食”的罪名终于得到了洗刷,延续一年多的全国灭雀之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行文至此,未曾经历过此事的读者也许觉得笔者在此“天方夜谭 ”,然曾经的灭雀大战留在历史的真实,后人还是应当为记取的。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重视,倘若有人再敢捉麻雀、掏鸟蛋,恐怕是属于犯法之列!严重的是要坐班房的。这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提高的表现,是时代的进步!

此刻,阳台外置花盆上的几只麻雀,还在叽叽喳喳的唱着歌,也许它们也在感叹时代变了,再也不必像自已的先辈那样担惊受怕、东躲西藏,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呀

(图片为作者提供)

编辑 | 陈涛 琪斌

作 者 文 选

百年浦口火车站沧桑往事的自述 | 陈国雄

  ► 点击阅读

古都金陵“状元”地名背后的趣闻轶事 | 陈国雄

  ► 点击阅读

“金陵神医”张栋梁悬壶济世传奇 | 陈国雄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南京记忆    家国春秋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人物小传    历史钩沉
……


投稿邮箱:

fenghuangtai2021@163.com

凤凰台上
老门西,南京的最后一片心灵的家园。我们共同守望!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