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陈国雄
近日,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街。修缮一新的雨廊、月台、售票房、候车大楼、贵宾楼、高级职工宿舍及车站周边一批文保建筑,终于拂去岁月的沧桑,以崭新的姿态对外开放,成为万千游客新的网红打卡点。笔者忘却白首亦紧趋潮流,漫步在充满民国风情的浦口火车站街区,望景生情过往再现,恍惚中,感觉有一位虽已年迈但风韵犹存的老妪,指点站区周边的景点,如导游般地在轻轻诉说——
▲节日的大马路街景
我是浦口火车站,掐指算来年已百岁有余。然盛世万物昌茂,“老态龙钟” 的我经过“美容”又重新“容光焕发 ”。为了让当代年轻人通过我了解祖国的发展,且听我把百年沧桑往事告诉游者——
津浦铁路的由来
要了解我,还得先从我的老伴——津浦铁路说起 。
▲民国风情的大马路牌坊
光绪年间,清王朝已千疮百孔。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9月10日,英国、德国驻华公使分别致函清政府总理衙门,要求沿大运河承办津镇铁路。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5月18日,清政府委派总理衙门臣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草签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后因义和团运动爆发,合同被搁置。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德国代理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要求议定正式合同。清政府改派袁世凯督办津镇铁路,与英、德进行借款的谈判。谈判遭到直隶、山东,江苏三省京官、地方绅商及留日学生的反对,认为“津镇一路,北接畿甸,南贯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脉”,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要求将津镇铁路收回自办,事情再次搁置。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3月,清廷加派张之洞会同办理津镇铁路。张、袁几经协商,认为废约自办必不可行,只有借款自办,才是切实可行之策。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月13日,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与英国、德国银团签订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1910年(清宣统二年)9月28日,清政府又派督办津浦铁路大臣徐世昌和英、德银团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京津浦铁路续借款合同》。两次借款总额980万英镑 ,但外商实际只支付款额90% 。除此之外,我方还要支付大笔利息;整个工程要由英国人、德国人担任总工程师;甚至连将来修建津浦铁路的支线,也规定必须使用英国、德国的借款。这个借款合同,使英国、德国得以长期控制津浦铁路,扩展了他们在华东华北的侵略势力 。
津浦铁路的建造以山东韩庄为界,分南北两段进行。1908年8月、1909年1月相继在天津、浦口举行开工典礼。1911年(清宣统三年)9月南北分段通车。1912年,长达1255米的黄河铁路大桥建成,全长1013.83公里津浦铁路全线竣工通车 。
浦口火车站的兴衰
▲整修一新的浦口站旧址
遥想当年,津浦铁路一经问世便是风流倜傥的“美少年 ”,而浦口位于津浦铁路最南端,必须要建一个婀娜多姿的车站与之相匹配。1914年,我——浦口火车站,如少女般的出现在当时还十分荒凉的浦口,并“一见钟情”与津浦铁路结下了“百年好合 ”。
由于英国争得津浦铁路南段的筑路权,浦口火车站站台作为标志性建筑,被设计成具有英格兰风格的三层大楼,屋顶陡峭有脊,全部用瓦楞铁覆盖 ;门窗高窄,异国风韵很浓;上层为津浦铁路办公室;底层为候车大厅,西首外接拱形长廊直达浦口客运码头,乘客凭车票可径直过江。
津浦铁路开通后,立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往日循京杭大运河的水上运输大多舍弃舟船改由铁路。那时节,年轻的我终日迎送车来车往,浦口地区因我的存在而逐渐繁华起来 。
然而,旧中国政治腐败时局动乱,浦口火车站亦屡遭劫难,让我品尝苦果。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军攻克南京,清廷两江巡阅使张勋北逃时,竟将浦口站机车车辆洗劫一空,导致津浦铁路南段无车可开。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占浦口,孙传芳、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亦大肆掠夺机车车辆。最大的劫难是抗战初期,日军于1937年12月初,两次对浦口狂轰滥炸,站场设施化为废墟,站台大楼多处中弹引发大火,但钢筋水泥骨架仍屹立不倒。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浦口火车站迎来了一个繁盛期,以1960年计,我日均办理车数达5000辆之多。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车,列车直接通过大桥,以至客运停办,货运量大减,昔日繁忙的浦口火车站突然冷落下来。当时我忧伤万分,但细思之,我的凄凉恰恰反映祖国在一日千里的前进。我的老伴——津浦铁路,也因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改名为京沪铁路。
▲与浦囗火车站相配套的浦囗码头
改革开放之后,铁路运输更加繁忙。为了减轻沪宁线和南京站、南京西站的压力,1985年4月,浦口火车站又恢复客车运营、每天有八对列车开往齐齐哈尔、成都、兰州等地,冷落多年的浦口老站又热闹起来,且更名为“南京北站”。人逢喜事精神爽,年迈的我又老当益壮,每天迎接着上万名南来北往的客人。
凤凰涅槃的期待
▲曾经发自浦囗站的绿皮火车
随着华东地区铁路路网的加密、高速列车的普及,2004年10月,南京北站的始发客车全部停运,我又一次无奈的“下岗”了。闲暇之余,我想起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
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传世名篇《背影》;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火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1923年2月9日,共产党员王荷波率领浦口、浦镇铁路工人罢工,并以卧轨形式声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27年,郭沫若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到南昌去寻找革命同志;1929年5月28日,装运孙中山先生灵柩的火车经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达浦口火车站,最终安葬于中山陵。1949年5月,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我突然明白 ,我不仅仅曾是车来车往的浦口火车站,更是珍贵文化遗存的载体,不倦乡愁的寄托,中华历史的见证 !
▲再现朱自清《背影》的情景
2013年5月,国务院把我列入 “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此外 ,中国影视界是那样倾心于我年轻的模样,相继有《情深深雨蒙蒙 》《孙中山》《国歌》《金粉世家》等 近两百部影视剧在浦口火车站拍摄。年迈的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入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 。
▲整修一新的浦口站旧址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变革中,我——浦囗火车站,期待在新的岗位上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作者介绍
陈国雄,1945年生,1963年南京第十二中学高中毕业,赴苏北云台农场,农场期间就有习作在《 新华日报》发表 。1976年上调江苏省金陵汽车制配厂任宣传科长 ,其间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各类文章散发全国相关报刊,被“中国交通报”、“中国汽车报” 、“中国公路”等多家部省级报刊聘为特约记者或通讯员。1996年企业倒闭,下岗后凭着发表的作品,先后应聘《 中国农机安全报》《江苏公路》编辑记者,其间参与了省交通运输厅《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交通建设实录》一书计40余万字的撰写。几十年笔耕不辍,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作 者 文 选
“实业状元”黄思永的传奇人生 | 陈国雄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