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岁月(上) | 戴启元

文摘   2024-11-06 06:01   江苏  


文 | 戴启元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号召下,东风大队也组建了林业队(简称东林,此东林非彼东林(党)),九个小队,每队出2人,合计18人。地址在大队的大平山,位置离东山头(九队)不远,离大、小上堭村也不远;名称大平山,地势高于四周边,像是被削平的一座土丘,另有桑田在八亩山

林业队业务以种桑养蚕为主,也养了一头郎猪(雄性种猪)和几头骒猪(母猪)、菜猪(劁后的肉猪),还有几只体型较大的澳州黑(鸡)。大平山上的林业队部:三大间坐北朝南的茅草顶、土墙房屋,内外墙用石灰粉刷,两边屋子朝南的窗户蒙了铅丝纱网,中间门进屋后,到左边蚕室那一间的纱门口还有一个要踏脚(鞋子)消毒用的漂白粉槽坑。不远的西厢两间草房是灶间和仓库。大平山周遭有点菜地,还有猪圈。

林业队的工分值是各生产小队的平均值,这对于产量产值都低下的山头上八队、九队参(林业)队人自然是讨巧的。又由于活计相比农业生产要轻松(如没有水田、双抢农忙,没有交公粮指标),结果入队竟成了要开后门的香饽饽,成员多成了关系户,或者被照顾的对象,比如军属,比如在城里工作干部的家眷或生产队体弱的劳力。村上生产经营好,强劳力可以挣到大工分,来不来无所谓,(可参看前发老插子陈国喜及他的室友)。

我所在的东风八队是山头上,本来就条件差,工分值低(0.019/分),加上文革遗孽派性加族群争斗激烈,另外水田蚂蟥、水蛇、漂浮的粪便很不爽,所以我一直就想去干手干脚的林业队;此时,正好本队X巧华(虽身体欠佳,但相貌较好)出嫁谏壁纸浆厂工人,有了空缺机会,我当即找生产队长田X洋,因为一直比较谈得来(我支持他),所以他不肯放,再三说服,最后算是把他说通了,这样,我就从插了近3年的(西山头)东风八队知青小屋搬到了大平山,并且当上了会计(不脱产),有一只白毛黑斑的小花(土种草狗)晚上陪伴我。

栽 桑 养 蚕

养蚕一年有春、秋两季。蚕种(籽)附在一张张草纸上,从公社农技站多种经营办公点购买。蚕种没买回来之前,蚕室就要大扫除、消毒了,比如养蚕的大竹匾要一个个的洗刷、晾晒。养蚕是专人,也有培训。摆放竹匾的架子用毛竹搭就,一般三层。蚕宝宝一生要蜕几次皮,蜕一次,长大一圈,象蛇蜕一样。蚕宝宝怕老鼠吃和苍蝇叮(生蛆),还会染菌生病,有点苗头就要药治,否则起来成堆的死。僵蚕和蚕屎(又名夜明砂,晒干了做枕芯,有明目功效)都是中药材。

最有趣的是快吐丝结茧(称上山)前的一段时间,蚕宝宝吃起桑叶来食量之大,那叫一个生猛吓人,常常天不亮我们就得赶紧去八亩山采摘桑叶,一个一个的大竹筐装得满满当当,还要塞紧,都跟不上。待蚕身透亮,就是要上山的信号,我们又忙着用刚收割下来不久的麦秸裁断了、以草绳编绞成字型长条(叫)供它们结茧;看着一个个由薄到厚、宝宝们织造的小白蛋蛋似的茧子,偶尔也有带色的。之后,便是采撷蚕茧劳作,挑着担子去卖(交)蚕茧,除了现金收益,还有化肥供应奖励。

养蚕忙一阵。为养蚕还要育桑,锄桑田的杂草,修剪老枝,冬季上肥培根。在桑树行间也栽种山芋、花生。

八亩山不靠跟前,管不过来,黄土地土质差不说,水土流失厉害,而且缺追肥,所以与鱼米乡的桑叶比产、质量都不行,秋蚕更养不好。(蚕吃剩的桑叶茎梗也可以喂猪,我在谏壁镇雩山大队开现场会就看到过,很肥猪的,因为桑叶有浆汁。)

育 苗 栽 种

在大平山东林队部周遭,分布些田块:

栽种西红柿:最麻烦的就是苗期常会不正常枯萎,后来发现,虽然西红柿棵有它特有的洋柿子气味,但土狗子(蛴螬)幼虫会在土里咬断茎根,那就得用六六六粉拌和土埋在栽种的苗根周围来治理。西红柿株不但要搭支撑,也要适当掐头间花才能结好果实。

种瓜:要育苗、移栽、授粉,掐头打杈是因为分杈头多花多,分散养料,瓜长不大,还有压藤和翻藤的道道,更重要的是西瓜地也要轮种,同一块地复种会生。相比较,种小瓜(香瓜)就随意些。

种黄芽菜:种西瓜的地一般施肥较多(基肥与追肥),瓜藤了之后,接茬就整成畦种黄芽菜。畦一般宽60公分,一畦两列,行距株距错开,一的,下基肥、点种籽(几粒),待发芽、培育后,间苗,一最多留二、三株,再长大一点后,定苗,一一棵,肥、水要跟上,治虫很重要,天天跟紧捕捉或喷药。菜棵在秋阳下长势蓬勃,绿叶舒展,越来越旺盛。随着菜棵壮大和寒露霜降,就要用草绳拦腰捆扎,其实它还在生长壮实,外层的叶子依然翠绿,而菜心因为被包裹遮阳,逐渐粉嫩大白了!严重霜冻前多被收起入室,以免冻烂了影响卖相

育山芋秧苗:初春,挖掘长方型秧床,铺入松软暖性的农家肥,把一个个山芋从地窖中取出平码在秧床里,山芋种不必非要个大,长长的为宜,然后盖上薄膜增湿保温促生芽,隔三岔五的洒水、浇粪(不释也够稀了),天暖和掀开薄膜透气,冷了不行,焐了也不行,象秋收后选的山芋种窖藏一样,冷了冻伤,热了坏;所以选秧床与选址挖窖同样讲究,多选在朝阳避风的地方,或者要搞围挡。山芋种如土豆发芽似的渐长出几寸长的芽苗,不同的山芋种秧苗颜色也不同,有的紫一点,有的绿一点;剪下、扎把、栽种。每剪一次要浇灌一次肥水,继续复膜保湿催生。后期,秧苗越剪越瘦小了,直到山芋种空萎。

还有一种叫母子山芋,就是用小山芋直接栽种,这种山芋收获期早一些,虽然果实也是一大串,但长大了的那个母种山芋特别,噎人,出粉率高。

角菜:当地还有一种种了常做猪饮料的角(读嘎)菜,条播种植,菜叶像莴苣叶(没有那么粗大),离根部高一点收割,会又生发上来(似韮菜)。

当时由于粮食产量不高,导致后续饲料、肥料一条链都有问题,化肥也供不上;在大平山还有浇灌问题,饮、用水一色都要下担挑,(虽然坡度不是多么高)。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所以势必影响到瓜、菜生长。

另外,有,也就有,我也跟着一道挑担上过集市以挣工分。

养  猪

养猪不嫌钱,回头看看田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猪全身都是宝,猪鬃在外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个理,容易明白。

猪崽产下来,如果不作种猪(公、母),那么就要动手术,了(阉割)养作菜猪(肉猪)。兽医手很灵巧,在苗猪腹部划一个小口子,勾子伸进去一掏,完事,猪崽也很泼皮,顾不得伤痛,咕咕的叫着跑开。刀口自癒很快。

林业队的这头郎猪4“了,竖耳朵,短嘴筒,长身段,高腿脚,双脊背,长到这个份上,野猪似的獠牙从嘴两边呲出,得用粗铁链拴着,白天套扣在木桩上,四周垫了草皮泥土给它踩踏沤制肥料,晚上牵进灶间拐角,因为不远处是镇江长山余脉横山,以防狗头虎(狼)。

饲养得当,它一岁多便担当着方圆数里地大部分的配种活计了,每次3元,一年贡献不小。

平日里,它多半是乖巧听唤的,扣它的地方不能靠近其他猪,尤其不能靠近母猪和半大的公猪,怕它生事。牵它外出公干的时候,总带上小鞭子作驱使和防护用,铁链搭在它背上,它会顺着田间小路突突的往前跑,回来快到大平山时,它又认得家门似的一个劲直奔。

它有较好的卫生习性,睡在一边,尿在一边,晚上迟一点放过风牵进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牵出来都不会在灶间糟蹋;它可能也有难受的时候吧,就会趴伏在那里。气温高的日子扣在棚子下,外出就起早带晚,外出防雨的措施就是披一块好系的、加缝了塑料布的大麻袋。待遇也不孬,最好的饲料尽它吃,精饲料如玉米糊,大麦糊,豆饼等掺上糠、菜,胡萝卜、小山芋,有时候还要用大灶煮,一石槽食一会儿就吧嗒吧嗒的吞咽尽净,每次牵出去配种前还有享用两枚澳洲黑鸡蛋的优待,吃饱的时候,圆滚滚的肚子活像个横卧的大腰鼓或者汽油桶,很是健壮。

两头菜猪能活下来实在是造化,已经好几年了,是农业队的自繁猪,体型集中了上一代的特点,身段长。为什么不了圈呢?饱一顿,饥一顿,吃不好,猪圈里一塌糊涂,睡不好,积日月以成年,在耗。我说都养成,猪毛卷的样子。

也有过饲养员顺带饲料回家的事。春、夏天,天长,农事紧,要打早工,队员常带一份糊糊(当地称伴中)来,九、十点钟时充饥;放工的时候,便会顺手牵羊装上一罐饲料带回家,人能吃的,人吃,人不能吃的,就喂自家猪。

197252日,我接手来养猪,决心在大家的协同下尽力把猪养好:少喂勤添,好丑搭配,放一点盐开,一定时期喂除虫药。穿着雨靴跳进猪圈勤打扫(已经用水泥铺圈地了),给它们搔痒痒,或用百部(一种中草药)泡酒涂抹蚤、虫,看着它们快活啍啍的享受和吧嗒点头大口吞食,两耳蝶翼似的搧动。

直摇尾巴,肚子两边呈弧形,我想起了小学时候唱的一首歌:长得肥又胖,走路左右晃,既不是老牛呀,又不是大象,头上没长角,嘴外少两牙,四只小矮腿,卷着小尾巴……”

再写写猪太君,它历经东林几度春秋,黑毛土种,吃食不挑剔,繁育多,会哺乳,蒲葵扇似的大耳朵几乎遮住了眼睛,孕期接地的肚皮将脊椎龙骨墜得好象吱吱作响要弯断了,恐怕海马的椎骨也比不上它的弯曲。

一年春天,它一窝就下了12头猪崽,哺乳的时候它横躺下,弯开腿脚,尽量袒露肚子突出奶头,小猪则一窝蜂簇拥,趴着前蹄,撑着后腿,用嘴噘,津津有味的吮吸。

成活了的12头苗猪拼力吮吸着猪太君已不太充分的奶水在成长,它们追逐嬉闹、争斗,它们饮水,嚼草,在顽皮活泼中开食了,这是由麦麸粥、玉米面粥拌和些碎菜叶(如红花草(苜蓿)等)合成的饲料,猪娃起而小口,继而大口,渐渐则咕咕嘟嘟一个劲抢着吃喝,每次都是灌得肠满肚圆、槽底朝天为止。靠山吃山,春天碧草如茵,周遭的嫩草头省了不少青饲料,猪娃在运动中嚼食又促进了生长,一天一个样,肥嫩得好可爱。

放养好,可到了喂食的时候怎么给召唤回来呢?在实践中,我用上了巴甫洛夫关于第二伩号系统的学说,后来每当我用勺子敲击食料桶,啰啰啰呼唤时,它们便会奔牛般的跑过来,一边上气不接下气的唧唧唧叫着,占位置,痛饮;有时甚至一听到桶响就跑过来,一个跟着一个,追逐着,团团转,像馋猫似的直叫唤得让你又好笑又好玩,调好的食料都没法往槽里倒。抢着吃,争着长,终于也到了出手的一天。

要养好猪,也为了节省粮、糠,青饲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想方设法作了不少努力,例如栽种红花草、角菜、育山芋苗、南瓜、胡萝卜、包菜、黄芽菜……,割猪草,捞水草,利用沟塘放养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有时还要用铡刀切碎、沤制、储备、熬煮。

我们的猪圈是用山上石块垒砌的,栅栏也是固定的,所以进出铲扫很不方便,天热气味重,天冷冻成冰,刚开始也是很不适应的。

养猪从另一个角度或者方面,的确也磨炼了我,为此,我还专门写过《养猪杂记》来记述这蹉跎岁月的经历。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朱丽萍 卞琪斌

作 者 文 选

忆昔多感慨,弹指已半生——万集行忆 | 戴启元

  ► 点击阅读

消失了的七贤坊 | 戴启元

  ► 点击阅读

庭院深深深几许——殷高巷一条街故事系列 | 戴启元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南京记忆    家国春秋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人物小传    历史钩沉
……


投稿邮箱:

fenghuangtai2021@163.com

凤凰台上
老门西,南京的最后一片心灵的家园。我们共同守望!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