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康路上近百年历史的老银行 | 徐建民

文摘   2024-10-03 06:30   江苏  

文 | 徐建民
 
在南京建康路上,你曾见过六边形门厅、远眺又像一艘战舰的近百年历史的老银行吗?
坐落于南京夫子庙景区北大门东北角、建康路与太平南路交叉口东北侧的建康路145号(原209号),屹立着一幢此地区现存最古老、最为典型的1933年民国建筑,迄今已有91年历史。整座建筑保存完好,现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挖掘这座古老银行大楼的历史文化建筑,笔者曾多次深入实地探究、查找资料、搜寻有关数据。
悠久历史的上海银行旧址

建康路145号的民国建筑,最早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该行1915年在上海成立,主要经营存、放、汇款,兼营储蓄、信托和仓库等业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均为江浙资本家集资创建,合称“南四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时间在“南四行”中为最早。

上海银行1917年在南京开设下关办事处;1921年7月,成立南京分行;1933年4月10日,迁至建康路自建行屋营业,兼营储蓄、信托和仓库等业务;1937年11月27日,因抗战爆发,迁往武汉;1938年6月,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15日,在建康路原址恢复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10月歇业,之后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接管。

此外,这栋建筑还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家旅行社所在地。1924年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在南京成立分部,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历史上第一家旅行社。1933年,该旅行社也随上海银行一同迁到建康路这栋大楼办公。

欧式现代派风格的民国建筑

这栋民国建筑原为高三层,街角门厅高六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为浅灰色,平面呈现近似直角三角形,是早期欧式现代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139平方米,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其中城南工行2487.89平方米)。

大楼设计简洁大气,临街的两面可见颇具特色的窗外铁艺花架护栏,造型精美。一楼的窗户离地面1.16米,窗总高约2.72米(其中下窗1.37米),窗宽0.74、0.95米、1.18米不等。大楼南段(正面)由工商银行城南工行办公及对外营业,北段(背面)由旅行社营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城南工行进驻后,在大楼南段城南工行原址三层高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东侧外墙亦能看出加盖的痕迹),成为高四层,街角门厅(局部)高六层的形式,一直延续至现在,大楼格局基本保存原貌。

大楼正门正对西南的夫子庙景区北大门,宽6米,其中大门宽2.4米、高3.56米;南侧建康路总长约27.5米,共有11扇窗户;西侧太平南路总长58米,其中城南工行段长约32.5米、14扇窗户;东侧益仁巷总长55米,其中城南工行段长约31.3米、大小门3扇,原始小门宽1.25米,高2.38米,柱宽0.7米。

另一扇大门高约2.1米,宽约1.95米。一扇小门高约2.1米,宽约1.14米,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门是后开的;北侧益仁巷宽7米。

根据《南京市房屋平面图(本大楼)》上所标,六边型街角门厅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笔者远处眺望:高六层,五六两层像是独立的炮楼,又像是一艘战舰上的桅杆。楼顶有铁制围栏,中间有一旗杆。据了解,顶楼过去是可以上去的,还曾经作为防空警报点。令人遗憾的是,笔者无法登顶一探究竟。

城南工行诞生于这座建筑

1984年,这里正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城南办事处(以下简称:城南工行)的办公大楼及营业场所。

建行初期,全辖共有10多个储蓄所、分理处,以及10多个机关科室,职工400多人,是南京市工商银行较大的办事处之一。1996年2月这里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城南支行”。

城南工行在这座大楼里的各层分布为:一楼,建康路储蓄所、营业部出纳、个人理财中心;二楼,营业部会计、结算科;三楼,主任室(行长室)、办公室、信贷科、资金营运科、零售业务科、保卫科、机具科、小会议室;四楼:行政科、计财科、医务室、大会议室,大会议室长约23米、宽约10米,约为230平方米。

大楼内部有两个楼梯,分别位于大楼的东侧两端。从正门营业大厅穿过可分别上两个楼梯至四楼,也可从东侧南端的小门进入。大楼内中间位置留有天井,金库位于一楼营业厅的东北角,保管箱库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的东侧。

据城南支行老员工介绍,大楼一楼有厨房一间,可供大楼内部上班职工午餐,但由于单位地方狭小,那时职工们就餐条件比较艰苦,只能走出大楼在隔壁的出租屋就餐。

2012年9月8日,城南支行搬迁至大光路118号,大楼南段的城南工行如今已成闲置空房,“中国工商银行”等营业标识已全部撤下,但房屋仍由该行管理;北面的宾馆、饭店依然在营业。据悉,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将对这座大楼进行加固修缮。


作者介绍


徐建民
男,1957年生,南京市人,本科学历,转业军人,高级职称,机关工作30年。长期从事新闻写作与古南京历史研究,在各类新闻媒体、杂志上刊登文章900多篇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金融时报》等国家级、《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苏体改》《江苏金融》等省级刊物500多篇,获奖作品30多篇。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柯霖 琪斌

文 章 精 选

虎年,话说古金陵“虎地名”的悠久历史 | 徐建民

  ► 点击阅读


厚重历史的南京建康路 | 徐建民

  ► 点击阅读

莫愁路——一条要你忘却忧愁的路(下) | 王捷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南京记忆    家国春秋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人物小传    历史钩沉
……


投稿邮箱:

fenghuangtai2021@163.com

凤凰台上
老门西,南京的最后一片心灵的家园。我们共同守望!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