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濮业良
人生几十年,经历了很多事。每当遇到上学,求医,出差,旅游,投亲访友等,就要外出,都有去外地的经历。
在我几十年的生涯中,也有三个不同阶段的外出经历,现在想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第一段外出经历:(串联)
1966年3月份,我从中专毕业分配在南京一棉厂(当时叫棉毛纺织厂)供销科工作。66年6月份文革开始。各地学校兴起红卫兵运动,中央也发了文件,大中院校(包括66,67,68三届毕业生)全国大串联闹革命,8月份伟大领袖也在北京天安门上8次接见来京学校的红卫兵。我们这些虽已分配的毕业生也可以(带薪)串联。我随着这股洪流去外地,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外地。那时学生串联,乘船乘车三免(免车船费,免住宿费,免伙食费)天冷了,还能去大中院校借黄军大衣,抵御北方的寒冷。当时约了几个同学来到下关南京西站,火车站人头攒动,车厢里人滿为患,水泄不通。那时正值夏天,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到了异地,直奔大学校园,一面啃着馒头,一面看大字报,不时还摘抄上面的内容。还有不少红卫兵,三五成群,穿着黄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举着红旗徒步直奔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那时学校不上课,工人不上班,国家经济建设基本停顿。直到中央下达:“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社会秩序才恢复正常。这样的外出,我希望永远不再发生。
这真是:
荒唐年代净遭罪,
免票上车尽是累,
经济建设全停顿,
要想幸福是个梦。
第二段外出经历:(出差)
在供销科做外勤工作,出差是常事(美其名为:公费旅游)到全国各地也是家常便饭。年青时,我常常出差去上海,一月中有时二十几天住在上海,常住汉口路长江饭店(原叫扬子饭店)住在饭店,一天三餐就在饭店食堂就餐,一天外勤补贴5角钱,早餐5分(馒头稀饭),中晚餐各1角(1荤1素),这样还余2角5分。那时人人都这样节省。到了上海,任务在身,按照计划釆购办事,哪有心思逛大上海。南京路国际饭店,和平饭店,外滩,淮海路,徐家汇都是办事时路过,至于动物园,人民公园,豫园(城隍庙)……多少年都没去过。我们纺织厂产品都是根据市场进行调节生产,经常变动纱支。每当一改纱支,细纱车间就必须变换钢丝圈,常常变换计划在临下班时通知我们,钢丝圈必须在第二天中午到厂,我回家吃过晚饭,去火车站乘坐晚11—12点的慢车,慢悠悠的,直到凌晨4—5点多钟到达无锡,吃上早点,就在纺织器材公司门口等公司8点开门,提了货,连忙就乘坐上午火车返厂,不到中午钢丝圈就能送到车间。这样的“公费旅游”只有干这行的人才知道多么的辛苦。
这真是:
工厂企业是个家,
职工都要爱护它,
不怕苦累贡献大,
争当先进人人夸。
第三段外出经历:(旅游)
退休后,远离工作上的压力,时间上得到充裕,经济上也有了自由,我常陪同老伴外出(旅游),有时跟随旅游团,有时随子女自驾游,去高山看日出,去大海观波涛,去名山访大川,去城镇赏高楼。北自东北长白山,南至海南天涯海角,东自厦门鼓浪屿,西至西安大雁塔。几年来,国内外跑了不少地方,游览不少名胜古迹,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虽然自费,但心情舒畅。
这真是:
年轻辛苦不算啥,
晚年幸福有钱花,
游山玩水看世界,
身体健康全靠它。
三段外出经历,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感悟也不同。尝酸甜苦辣,不尽相同。现在年龄大了要好好享受当下的和平幸福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出健康快乐,活出生活质量精彩。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陈涛 琪斌
作 者 文 选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
► 点击阅读
《凤凰台上》
征 稿 题 材
民俗文化 城南旧事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