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悦读丨非鱼:黄河故事 (二题)
文化
2024-12-23 18:32
河南
非鱼:黄河故事 (二题)
大河奔流
“爷,别去了。”黄淼抱着黄德水的一条胳膊。
“为什么不去?没有这样欺负人的!我看谁敢拆我的船,跟他们拼了!”黄德水赤着上身,酱赤色的皮肤下青色的血管暴起。他身上只穿有一条铁灰色的短裤,脚上是一只沾满了泥巴的拖鞋,另一只不知去向。
“爸,你说句话啊!”黄淼眼看拉不住爷爷,只好向闷头抽烟的黄清柳求救。
黄清柳不抬头,也不说话。
通知是三个月前下来的,黄清柳最先看到,他压根没当回事:“哼,又是走个过场。”这样的过场来过很多次,谁会当真呢?他看了看四号船旁边的铁丝围栏,顺手倒了一小盆玉米进去。围栏里有三只灰雁和几只大鹅、鸭子,还有七八只鸡。没有大客户的话,一周够用了。他骑上摩托车去市里买晚上烧烤要用的豆角、韭菜、茄子、香菇、鱼豆腐。他嘱咐他爹,不要自己去收网,等他回来再收。
清理,拆船?开什么玩笑!一条船好几十万,你一张纸说不让干就不让干,说拆就拆?拆拆试试!骑在摩托车上的黄清柳觉得可笑。
三号船、四号船都是他们家的,旁边的几条船是他堂兄弟和另几个同村村民的。二十多年前,当他爹拖着一条小船从信阳来这里打鱼时,他老大不乐意。南湾湖那么大,鱼那么多,非要跑到这里讨生活,黄河鲤鱼比大白条、胖头好吃啊?谁知道,这一来,一家人竟硬生生在黄河岸边生活了二十多年。爹靠打鱼给他娶了媳妇,靠开“鱼码头”饭店养活了一家大小,小船换大船,大船换了更大的船。
黄河是你家的?那是大家的!谁来也不好使,不好使!
初夏,正是“鱼码头”生意最好的时节。还没有泄洪,水位到达了每年的最高点,河水清清。如果客人愿意,船可以开到河中心,客人们在二层甲板上尽情饮酒狂欢,或者吹着黄河上的风,对月感怀。
黄德水和黄清柳每天下网、收网、买菜、做菜。鱼是主打菜肴,搭配炖灰雁、烧鹅块、老鸭汤、焖罐肉,再加上烧烤、凉拌菜,生意火爆,起码得提前三天订座。生意这么好,每天好几千元的进账,他们谁也没把拆船的通知当回事。
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来了一次又一次,他们拿出国家、省、市关于黄河生态治理的文件,一遍遍向黄清柳解释政策。
黄清柳翻看着文件,听着工作人员解释各项补偿措施,他明白,这回来真的了,他要早做打算。可他爹黄德水不管那么多,跟他们吵:“老子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这两条船,说不让干就不让干,说拆就拆?来,来,要不你们把我也拆了!”
工作人员来一次,黄德水跟他们吵一次。终于,生态环境局下发了最后通知,给出了半个月的清腾时间,到期后要么把船拉走,要么就地拆除,清理垃圾,彻底解决占用河道及其相关的污染问题。
进入汛期,泄洪之后的黄河退到了离原来的岸边上百米远的主河道,只剩下窄窄的一道黄色在奔腾。船的四周,水退去后留下各种垃圾,有风刮来的,有上游漂来的,还有船上产生的。那些鸡鸭鹅们的粪臭气也散发出来。
黄清柳蹲在船头,他动摇了。太脏了,以前没有人提醒,他不觉得;经过这反复的提醒,他发现确实挺脏——一蓄水,垃圾都在大河里漂荡。
黄淼回来过暑假,他第一个支持拆船。“爸,这是国家大政策,全国都在治理生态环境,秦岭多少别墅都拆了,何况你和爷爷天天在河里下网也不安全。”
最后,黄清柳签了补偿同意书,开始搬家。他打算拿着补偿款去市里重新开家“鱼码头”小饭馆。黄德水拧着脖子骂他:“败家子!软骨头!”
拆船的机器开来时,黄德水非要去跟工人拼命,黄淼硬拉住了他。
黄德水伸着腿坐在岸边,欲哭无泪。他眼看着一辈子积攒的家业顷刻间被拆得七零八落。他何尝不知道有补偿?何尝不知道是为了大家好?可他是真舍不得,舍不得船,舍不得离开这条河啊!
那天晚上,黄德水、黄清柳、黄淼爷孙三代人在黄河边一直坐到深夜。黄淼说:“爷,别生气,治理黄河,这是必然的。上游规模上万头的养猪场、养牛场都拆了。”黄德水说:“用你说?读了几天书?就你知道!”黄清柳还是一声不吭。
一周之后,原本属于“鱼码头”饭店的那片河湾,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昔的热闹。船不见了,垃圾不见了,那里长满了苍耳和葎草,一望无际,如大草原一般。
一年之后,黄清柳在市里新开的“鱼码头”饭馆生意火爆。
两年之后,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基本完成,已经大学毕业的黄淼开车拉着黄德水和黄清柳沿河兜风。
河水轻轻拍打着堤岸,岸边是画着红黄蓝三色的黄河旅游公路。几千只红头潜鸭挤挤挨挨地从公铁两用特大桥下游过,它们的身旁,是那些小小的黑黑的骨顶鸡,红嘴鸥则占领了原本属于“鱼码头”的那一片河湾水域。
黄德水说:“这不是白天鹅啊。啥时候来了这么多没见过的鸟?”
黄淼说:“爷,去年就有了,今年更多。”
爷孙三代人坐在河边,看着夕阳慢慢落在河对面的中条山上,把山峦和天空染成美丽的橙红色。
大河奔流,万古不息。
大桥与爱情
河上微风轻拂,河水拍打堤岸,发出哗哗的脆响。
邝伟坐在岸边,他的心情很复杂。
向南一千米,是他和同事们亲手建起来的大桥——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横跨黄河,公铁两用。三年前,他跟随大桥局来到这里。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奋斗了一千多个日夜,从桩基施工开始,到下钢围堰、起桥墩、钢桁梁顶推……作为现场监理,他一天天盯着,眼看着一个个桥墩在黄河里高高立起,一段段桥面顶推连接。现在,大桥主体建设工程就要结束,他们要回家了。
邝伟应该高兴才对,可他总是难过,尤其在黄昏来临时。
他看到过很多河,监理过大小好几座桥,唯有这里让他放不下。
这是黄河啊,这是如此壮观的一座大桥!每天傍晚,看着它在河面上的剪影,他就感到幸福和满足。
可是,仅仅如此吗?
当然不。因为尔雅,那个像白天鹅一样美丽的姑娘。他要走了,她怎么办?
邝伟和尔雅是在市里组织的青年联谊会上认识的。他作为大桥建设分局的团委书记,组织项目部的男单身职工参加。尔雅是大学校团委的,负责与他对接。
那天晚上,联谊会为八对青年搭起了进一步发展的桥梁。邝伟和尔雅成为“编外”的第九对,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的,而是从邝伟邀请尔雅参观施工现场开始的。
尔雅站在七十米高的桥墩上,远眺黄河落日,蜿蜒中闪烁着一河金色。有风吹过,她心里突然涌出一些感动。邝伟站在她身边,和她一起远眺黄河落日。两个人谁也不说话,一些美好的东西在慢慢生长。
几乎每打下一个钢围堰,邝伟就会给尔雅拍照:“你看,黄河水就是这样被拦住的。”尔雅惊呼:“太不可思议了。”每竖起一个几十米高的桥墩,邝伟也会给尔雅拍照:“这是第二十五个。”随着桥墩竖起得越来越多,桥面一点点延长,邝伟和尔雅的感情也在一点点增进,升温。
甜蜜而浓烈的爱情,让他们暂时忘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施工结束后,他们怎么办?
现在,到了再也无法回避的时候了。他们的工程结束了,下一个项目部就要进驻,邝伟的一些同事已经逐渐撤离。
他很迷茫,纠结。他们怎么办?一个家在东北,一个生在中原;一个随河走,一个守校园。未来?好像是一个死结。他一天比一天难过。尔雅,那么好的姑娘。他不知道她怎么想,他不敢问。
黄昏退去,黑夜来临。邝伟在黑暗中给尔雅发微信:“我们,分手吧。”
尔雅很快回复了三个字:“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邝伟字斟句酌,也无法想出理由,最后只发了两个字:“爱你。”
“你在哪里?我要见你。”尔雅说。
“不用了。过几天我就要走了。”
尔雅的微信没有再回复一个字。邝伟猜,她一定在哭,或者在骂他,用最恶毒的语言,甚至在摔东西。逝者如斯夫,时间总会治愈一切。
邝伟继续在河边坐着,听水声,听蛙叫,回忆他与尔雅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揪成硬硬的一团,直到夜深。回到宿舍,他一口气喝了半瓶白酒,倒头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邝伟宿舍的门就被拍得山响。他晃着身子打开门,第一眼,看到的是尔雅,她瞪着好看的眼睛,一脸怒气。她的身后,站着三个人。
他的酒醒了。是来兴师问罪吗?行啊,打我一顿好了,也许心里还会好受点。他挺了一下腰,看着尔雅。
“让开!”尔雅推了他一把,直接进了房间,她身后的三个人也跟着进了屋。
她的家人?他愣怔了一下,赶紧跟过去,想倒水,拿起杯子,看见床上一团乱,又去收拾被子,还没收拾好,觉得屋里空气不好,又丢下被子去开窗户。小小的房间,被他一个人弄得兵荒马乱。
“行了,别忙了,你坐下。”尔雅发话了。邝伟老老实实地坐在一只小凳子上,低着头。
“你们俩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年龄最长的老人发话了。
“这是我爷爷。”尔雅说。
邝伟看一眼爷爷,又低下头。
“孩子,别紧张,我们今天来,是表明一下家里的态度。至于你和小雅的事,你们自己定。”爷爷说。
“我——”邝伟不知道如何说。他爱尔雅,很爱很爱,但他不能继续爱。他的脸红了一下,然后表情变得很难看。
“孩子,知道我老家是哪里吗?我也是东北的。一九五六年,建设三门峡大坝的时候,我可是第一批从学校报名,唱着歌来的。那时候,指挥部就一帐篷,那可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工地上每天都热火朝天的,四面八方的人都奔这儿来。到现在,你看看,还是这黄河上,你们建的这大桥,又能跑火车还能跑汽车,小伙子,你们不简单啊!”
“爷爷,说正事。”尔雅急了。
“好,好,说正事。就一句话,我们全家支持你们。大桥就是见证,对不对,老婆子?”爷爷扭头看奶奶。
奶奶笑了,很慈祥:“对,你说啥都对。当年你就是这么跟我说的。”
几个人笑起来,邝伟也笑了。
尔雅瞪他一眼:“还好意思笑!”
邝伟说:“爷爷奶奶面前,再感动我总不能哭吧?”
-----
-----
悦读丨非鱼:在山的那一边
悦读丨非鱼:我不是一条鱼
铿锵玫瑰丨非鱼:一念之间
作者往期作品
用小小说讲
好
中国故事
小小说传媒
小小说选刊
《小小说选刊》于1985年1月创刊,至今已编辑出版800期,月发行量在全国文学期刊中居于前列。曾两次荣获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刊物定位为“中国小小说品牌期刊”,形成了恒久的品牌和名牌效应。
最新文章
悦读丨莫小谈:透过窗户的阳光
悦读丨曾飞:老云
悦读丨安勇:老猫
悦读丨刘晶辉:姐,在吗?
悦读丨张国平:邯郸啊邯郸
悦读丨王兴海:哈尔滨的叔叔
悦读丨胡弃暗:短发女生
悦读丨邓洪卫:公园角落里的孤独歌手
悦读丨喻永军:香茗记
悦读丨闻樟:山 珍 (二题)
悦读丨非鱼:黄河故事 (二题)
悦读丨安学斌:郝大嘴
悦读丨解良:关大姑
悦读丨张雅岚:时钟简史
悦读丨刘才治:笼中鸟
悦读丨郭全:绝地猫·绝地鱼
悦读丨魏闻初:吉日成婚
悦读丨王秋珍:鸡娘
悦读丨聂鑫森:凡人俗事 (二题)
悦读丨曾瓶:画
悦读丨包兴桐:倒插门
悦读丨王生文:大和大伯
悦读丨阎秀丽:面对阳光(外一篇)
悦读丨谢志强:打瞌睡
悦读丨谢志强:沼泽之夜
创作谈丨谢志强:仰望星空,致敬老兵
评论丨李璐:让他爬出沼泽的那段乐音——读谢志强小小说三题
悦读丨京格格:月亮月亮快升起(外一篇)
悦读丨徐知安:采薇
悦读丨高春阳:石头记 (三题)
悦读丨穗子:马不停蹄
悦读丨刘立勤:绿脸王奎
喜报丨《百花园》首发作品《吃面条的男人》被意大利文艺杂志翻译转载!
悦读丨丛棣:孩子和鱼
重要通知:参加优惠订阅活动没有留收件信息读者请进来
悦读丨田福:春光里的奶奶
悦读丨李宇:消失的骑士
悦读丨刘焦莉:冲喜
悦读丨张志明:上坟
“大地文心 · 美丽郑州”生态文学作品征集评选结果公示
悦读丨侯建臣:杀羊
悦读丨李士民:掉链子
悦读丨张爱国:未知梅
悦读丨王瑞琪:伞
悦读丨金光:幻觉
优惠延期,还没订刊的抓紧了!
悦读丨张建春:那个夏天
让文学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束光
悦读丨白志超:黄河历险记
人生是由一篇篇小小说组成的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