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下完一年雨量,河南酒,你还好吗?

美食   科学   2024-07-19 15:44   北京  

河南的连日暴雨,牵动人心。


进入7月以来,河南多地遭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侵袭,造成洪水、内涝等灾害。


每年夏季,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华中、华北地区迎来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时节。这一轮河南暴雨,显然也是由于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硬控。它在黄淮地区不断徘徊,其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不断输送,使得这一地区的大气始终处于高能高湿的不稳定状态。


同时,随着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与加强的暖湿气流在黄淮西部交汇,由此形成此次暴雨、大暴雨过程。



2024年7月17日,特大暴雨侵袭河南,多地农田被毁。上图,河南南阳,农田被淹;下图,河南周口,农作物大面积倒伏。
上图摄影/杨银鹏


其实在一个月前,农业大省河南还在为十年来少有的干旱发愁。如今旱涝急转,刚浇水救回来的庄稼,转眼就被淹了。


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中原大地确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她既有深厚的文明积淀,也承载了太多的灾难。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但她也曾穷困潦倒,声名狼藉。但这个地方,总有一种朴素而沉默的泥土般的力量,默默承受,又默默重塑。


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南酒,也是令人欲语,还休。




要论喝酒历史哪家长,河南排第一,谁能不服?

9000年前,古老的先民已在中原大地懂得了醉的滋味。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饮料残留物,在河南贾湖遗址被发现。
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以渑池仰韶命名。仰韶文化广泛流传的小口尖底瓶中,留有谷物发酵的痕迹,让人浮想先民们围瓶咂酒的情景。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佳句,流传了千年。《说文解字》在字里行间,注解着杜康空桑造秫酒的传奇。

孔子把酒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至今为鹿邑涡河之畔的人们乐道。“古宋河”的酒香中,藏着人们对先贤的敬仰追思。

历朝历代,河南也都是重要的产酒中心,曾诞生过许多有史可查的名酒。宋代张名臣的《酒名记》中,记录了北宋末年全国270多种名酒,其中汴京及周边中原区域内的名酒不下60种。


然而如今提起河南酒,却总有些意难平

河南省政府于2017年发布的《河南省酒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提到,“省产白酒占我省消费市场不足30%,全国100多家白酒企业在我省设立办事处”。

时至2023年,河南白酒品牌在自己老家的境况依然不乐观。根据河南省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河南酒类行业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位列前30名的品牌,累计销售额为524.55亿元,占整体销售额的78.5%。但这排名前30 的品牌中,河南白酒品牌只有7家,并且整体靠后。最前排的仰韶,在整体排名中也只排到第五位。截至目前,豫酒企业中并没有一家上市酒企。

生长在人口多、市场大、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的河南,豫酒为啥不出名

究其原因,河南的酒也许有点儿委屈:

●身处产粮大省,本不缺酿好酒的“家底儿”。
●曾是制曲界的“华强北”,却被近代灾荒拖了后腿。
●“实心眼儿”支持试点 ,蓄势正待复兴。

文5562个字,图(表)25幅,阅读约需8分钟。


01
产粮大省 
河南本不缺好酒“家底儿”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在突遇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仍稳居全国第二

这并非新鲜事儿。在近十年的粮食产量排名中,河南从未退出前三名
河南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全国排名第17。面积虽不大,但粮食产量保持霸榜,河南省的产粮“性价比”属实是很高了。图为河南焦作的大片田野。

在粮食产量排行榜,河南这个千年老二,总是比产粮“老大哥”黑龙江差一点。黑龙江省面积大约是河南省的三倍,但其实两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持平。在有些年头,河南甚至还略多一些,播种面积达到全省总面积的88%,简直逆天。

这说明,河南省的土地利用率极,实有耕地面积1亿多亩,居全国第三位

农田一望无际,正是收获的农忙时节。

这个优势,离不开山与河的塑造。

河南以“河”冠名,绝对名副其实。

人们通常以为,河南嘛,主要就是黄河。其实, 在河南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淮河。并且,中国的七大水系,有四个都流经河南,分别是黄河水系、淮河水系、海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放眼全国,仅此一家。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地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平原多在100米以下。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河南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太行山南麓与秦岭东麓在豫西步步交汇,黄河从中奔涌而下,正巧在这里“下了个台阶”。
黄河在河南西部的山岭间奔流,图为河南济源黄河三峡。

淮河由河南境内的桐柏山发源,一路东去,干支流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而发源于伏牛山的白河、唐河是长江支流,将南阳盆地冲积成平原。

地势高差,河流冲刷冲积出深厚的平原,发育成潮土、砂姜黑土、黄棕壤、褐土等主要土壤类型。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规定,土壤质量可以分为5个等级。河南省评分三级以上的土壤面积,占耕地土壤面积的近六成。这部分土壤,土层深厚、平整,沙粘适中,养分相对丰富,十分适宜耕种。

由此,河南形成了五个核心粮食生产区域,除了西部和北部的少部分山地,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河南。


易旱、缺水,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河南印象”。其实河南有着丰富的地下水储量。因为处于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也让河南有机会生成“地下海”

1959年,地质工作者经过勘察,认为存在“华东地下海”,地下水静储量达到7万亿吨,大约是7条长江的径流量总和。


一半以上的河南都在华东“地下海”范围内。

西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为低山丘陵区,就像河南的补水器。这里多分布着石灰岩,岩性脆,有裂缝,雨水沿裂缝下渗,补给平原区的地下水,加上河水、雨水的补充,河南地下水储量可观。

据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自然资源图集》显示,河南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55.89亿立方米,约等于地下藏着15个蓄满水的小浪底水库,挤进全国前十

小浪底水库蓄水量约10亿立方米,图为夕阳下的小浪底水利枢纽。

不仅储量丰富,且容易开采。在6米以内深度的地下水,占平原面积的82.5%。打井灌溉,发展农田水利,十分方便。

过渡地带的地质特征,让河南有了天生优异的粮仓基因。家有余粮,酿酒不慌。以1915年为例,河南省酒类制造商户有6627家。其时,河南设有100多个县,平均一个县就有60多个酒类商户

在如今河南的17个地级市和1个省辖县级市中,分布着90多个当地知名的白酒品牌,构成河南的现代白酒版图。



02
曾是制曲界的“华强北”
却被近代灾荒拖了后腿 

曲为酒之骨。酒曲是一杯好酒的起点。历史上的河南,就曾是酒曲生产基地。

风吹麦浪有多美,也许只有河南人最能体会。

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第七位皇帝哲宗赵熙的永泰陵坐落于此。陵前的石像生被麦田包围。

自古,小麦就是河南地面上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河南小麦产量更是一骑绝尘。播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连续10年在全国各省排名中稳坐冠军,甩第二名一条街。

小麦是制作酒曲的重要原料。

纯用小麦制成的麦曲,如今主要用于酿造黄酒。
摄影/韩培杰

修炼成制曲业的“华强北”,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宋时的东京汴梁(今开封一带)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酒曲制作中心——“都曲院”,由官府专营。这可是一本万利一年只售卖酒曲一项的课税收入,就抵得上当时整个汴梁城全年的商税总额。


明清时期,官府每年为防止黄河与运河泛滥,要花大力气修筑堤坝。耐腐性强、材料易得的高粱秸杆成为北方河工主要的筑堤材料。阿桂曾在一个月内要了将近6万吨高粱秸秆,才能满足河工使用。

高粱,籽粒可以用来食用和酿酒,秸秆可以换钱。明代中期之后,河南开封等地甚至形成了交易河工秸秆的物料集中供应地。高度的商品化,刺激着黄淮海的农民,多种点高粱。(点击高粱,了解更多高粱与中国白酒的故事。)

这就不难理解,河南为什么能在清代,成为烧酒最盛的“北方五省”之一

河南有通衢之名,清代时就驿路密布,水运发达,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以洛阳为辅助的水陆交通网。粮食、酒曲等货物通过这些路线在河南集散,并由此发展出许多繁华的水陆码头、商贸市镇。


但这种“地利”,反而让河南在近代遭受深重苦难。

“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自古兵家必争,近代以来,更是战乱频仍。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1927年间,河南省共发生了62次兵变。

1938年11月9日,京汉线花园口附近,日军从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的铁路桥通过。

抗日战争时,河南是主战场。1941年,日本占领了豫北、豫东、豫南30多个县,并不断袭击国统区。一年365天,日军对河南国统区空袭了292次。

除了硬炮火,还有软刀子。抗战时期,日本在河南屯兵不下十万。日军在沦陷区的每个县大量强购小麦、杂粮、花生等食粮,并强制征收田赋,“永城两年来天旱歉收,每亩平均只收小麦五十斤,今被敌伪征去四十四斤”。

当时,还有一场更大的灾难笼罩着河南。

1941-1944年,河南大饥荒爆发。那几年,河南连年遭受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循环往复,此起彼伏,不给中原大地留一丝喘息的机会。根据国民政府1943年发布的《河南灾情实录》统计,全省3000万民众中,受灾1500万以上,因饥饿而死的百姓达300万。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画面,恐怕不及历史真实的万一。

电影《一九四二》片段。逃荒的流民衣衫褴褛,你还认得出这是国立老师吗?

战乱和灾害造成耕地减少,大量大车、骡马等生产工具被摧毁,最终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在这一时期,河南的小麦、高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断崖式下降,小麦产量平均只占战前的37%。一直到1946年才逐渐恢复战前水平。


对于传统酿酒业来说,一向是就地取材。小麦、高粱等主要酿酒原料的减产,直接影响着酿酒业的发展。但在一份1933年各省酒类产量的统计表中,曾号称“北方五省”的河南,白酒、黄酒、果酒加在一起,产量不超过5万石。


1933年在民国诸年中还算丰产。在接下来的灾荒年份,河南酿酒业的境况可想而知。
在近代一场接一场的灾难中,给河南留下创痛最深的,要数花园口事件

1938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决定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阻挡日军西犯,造成黄河历史上第一次人为改道。河南全省三分之一的耕地被淹。

在接下来的9年里,黄河年年泛滥,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其中河南豫东黄泛区面积占整个黄泛区的60%。

“紧水沙,慢水淤,清水碱”。受河水流速的影响,离决堤口越近,沙质土面积越大。在整个黄泛区,豫东地区土壤沙化的情况最严重。主要产麦区如中牟、尉氏、开封、西华、扶沟等,良田沃土都变成了沙滩河汊,盛产小麦的黑土不少成为新沙地。

黄河水漫过,改变了大地的样貌。图为花园口河滩。

黄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1938年以后,泛区内水灾、蝗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 一年数灾 , 连年不断,拖了恢复生产的后腿



03
实心眼儿”支持试点 
蓄势正待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年,河南还被困在黄泛的阴影里。而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名酒”标杆地位确立的关键阶段。

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举办,评选出中国白酒的“四大名酒”。在此后1963年、1979年、1984年先后举办的第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相继诞生。

河南统统缺席。

直到1989年最后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宝丰酒和宋河粮液,终于跻身 “十七大名酒”榜单。只是此时,在“名酒”品牌建立的赛道上,河南已经迟了太久。

建国初期评出的“名酒”,大多在近代已经形成严格的工艺操作程序,从选料到加工,按照一定的规程办事,酿制出的产品才会具有稳定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但近代以来的河南,经历一次次的摧毁、重来,许多传承,早就隐没在历史的尘土中。

河南某酒厂工人正在摊晾高温蒸馏后的酒糟。
摄影/杨正华

在新中国酿酒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曾奋力追赶过,却最终陷入“尴尬”。

业内有一句公论: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白酒是靠试点起家的”1950年代以来,全国开展了大小十余个白酒试点工程。河南曾经广泛参与其中。比如,1957年,河南抽调从业人员参与四川永川试点的小曲酒操作研究;1964年,参与汾酒试点工程;1965年,河南科技人员加入烟台试点工作组……

这些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带回先进的生产经验,帮助本地酒厂提质增效。但是,学的杂了,也就稀释了本地技艺的特色。品牌繁多的豫酒,像是草原上百花齐放,却始终没能生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在2020年中国酒类100强中,河南仅占6席。这河南6强的产值加在一起,没超过300亿。

河南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一角,各色茅台挤满货架。
摄影/黄增瑞

但,这是一片潜力无限的酒业热土。根据2021年京东消费和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11.11酒类消费数据来看,河南白酒消费者的占比是最高的,当地有超过60%的消费者喝酒会选白酒。2021年,河南省白酒市场容量已超过600亿。河南人好酒的名声,真金白银地体现了出来。
 
这样极具包容力和市场潜力的地方,自然是“兵家必争”。全国各地的品牌涌入,使得豫酒与它们短兵相接。
 
周围强手林立,本土品正成长。酒在河南,真的挺难。

河南许昌,消费者在选购白酒。
摄影/耿国庆

不过,路还很长。河南酒从未放弃成长,一直探索突围。自2017年开始的转型已初见成效,本地白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连续2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2021年,河南发布《河南省白酒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3)》,持续助力本地酒业发展。
 
大河润养,赋予河南深厚的文化积淀。逝者如斯,中原大地经历了太多沧海桑田。今天的河南已是日新月异,相信未来的豫酒一定更有滋味。守正创新,保持特色,还会迎来下一个高光时刻。

到那时,请端一杯河南的酒,咂摸着说一声“daí劲”,忍不住夸一句“真中”!



...  The End  ...

审稿专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勤业
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总工程师          赵书民

本文创作团队 
策  划:阿沛        
撰  稿:宋宋       
图片编辑:黄棠、Phil
制  图:小小、雅琼、kiki、袁梦、张晨、Phil
制图指导:@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设  计:北极车厘子        
实习编辑:刘芳冰 
部分供图:视觉中国、FOTOE

参考文献:

陈琳. 中国古代饮酒器造型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高书杰. 北宋东京酒业述析.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郭旭. 中国近代酒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江南大学, 201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 考古, 2017(12).

李冰. “中原大饥荒”与乡村社会. 安徽师范大学, 2011.

李玉瑞. 豫酒品牌文化传播研究. 郑州大学, 2020.

马相金. 民国时期我国酒业的发展及其分布特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3(3).

马相金.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任彧等.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22).

任圆圆等.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土壤学报, 2019, 56(6).

王小静.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魏克循. 河南土壤.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吴志远. 清代河南商品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 2012.

肖楠森. 华东“地下海”. 南京大学学报, 1959(2).

熊子书. 全国新工艺白酒试点与发展. 酿酒科技, 1997(1).

徐有礼等. 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抗日战争研究, 2005(2).






👆

欢迎各位点击关注

也欢迎扫码添加国酒菌微信,加入读者群

入群可以领取多种不定时福利

👇


往期精彩回顾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和在看!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系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依托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优势,聚合地理科学、微生物学及行业内专家优势,以独特的视角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揭秘中国美酒产区背后的地理密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