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好起源地图-东部视听宴

美食   2024-09-13 13:05   北京  


引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夜,满月高悬,一家人围坐,赏月、品酒、闲话家常,这美好的画面年复一年地上演。每逢此佳节,华夏大地处处是共庆圆满的美好场景。无酒不成欢、无酒不言庆、无酒不圆满。酒不仅是这些庆祝时刻的必需品,更是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连接着人心。而酒坊文化融汇了传统工艺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不仅生动展现了无数美好的庆祝场景,更将人与人这种情感浓缩并传承下来。作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的水井坊,穿越600多年的时光,始终承载着这份美好与庆祝的情怀,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圆满时刻,让这份情感更加浓郁,正所谓“坊后美酒酿,坊前人情传”。


中秋来临之际,为了追寻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印记和中秋的美好起源,水井坊·第一坊与《中国国家地理》共同绘制了一幅璀璨的《中秋美好起源地图》。这幅地图宛如一幅画卷,带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以美好诗意的方式展现了那份难得的圆满和深厚的情感,让每一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美好。


这幅画卷从四川成都的酒坊文化展开。华灯初上,成都的夜空仿佛被欢声笑语点燃,酒坊熙熙攘攘,笑声与酒香交织,一直延续到天亮。这是一幅全民欢饮的“月光会”。来到北方,中秋的画面充满直爽豪迈的氛围,人们骑马追月,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将中秋的圆满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纯粹的快乐。


在华东的中秋夜幕下,昆曲的旋律悠扬地在虎丘的上空中飘荡,人们杯中的美酒在月光下闪烁,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圆满甜蜜的气息。而在华南,中秋的夜晚被编织成一幅神秘而浪漫的画卷,火龙在夜空中舞动,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欢聚一堂,共庆圆满。


在这幅地图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各地中秋的独特习俗,更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对于圆满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跟随这幅《中秋美好起源地图》,共探美好起源,共庆圆满。




中秋灯会的热闹场面。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 江南民歌《花好月圆》悠扬飘荡,映衬着皎洁的中秋圆月。


此时,月光洒在庭院和街巷,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月、饮酒,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金黄的稻田已被收割,家家院落中都挂起了红灯笼,映照出人们在丰收时节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月下嬉戏,人们端起酒杯,享受着这人间美好时节的喜悦。


东部大地,秋天最是圆满。


家人团聚,举杯共饮。


稻穗在温柔的秋风中摇曳,远处炊烟袅袅升起……人们将大地的丰盛回馈化作了轻柔的画笔,描绘出这幅活色生香的江南秋景图。


漫山金黄,微风拂过,一片片丰收的浪潮卷起。渔船也满载而归,海风夹杂着咸香,人们一边忙碌,一边将美好生活酿成记忆里甘甜的美酒,日日滋润着这鱼虾丰润、稻谷悠香的生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集市上,鱼虾满舱、物丰民足,人群络绎不绝,邻里之间的笑谈充满了烟火气息。孩子们在石板小径间玩耍,欢笑声清脆悦耳,老人们则悠闲地坐在屋檐下,摇着蒲扇……这些日常片段,组成了东部地区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画面。


灯笼高挂,夜晚的河道充满了节日的喜悦,象征着丰收和团聚的圆满时刻。

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工笔画,蕴藏着诗、书、画的墨香与曲水流觞的极致优雅。夏天是昆曲台上的一出好戏,是唱段里说不完的人间情满与互诉衷肠。秋天则混杂着春的优雅与夏的热烈,是文人偏爱的时刻,它有诗、有酒、有雅集。也是市井百姓喜爱的季节,有丰收、有庆祝、有团圆


这是最圆满的时节——由江南而生,充满着诗情画意。


江苏,节日气氛浓郁的街道。


华东地区的中秋佳节,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更是一场穿越时空、情感交织的视听盛宴。它的深厚文化底蕴如同陈年佳酿,历久弥香,深深刻画在这片富饶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从姑苏古城的虎丘曲会,到东海之滨宁波的八月半渔棉盛会,每一处都是对圆满最诚挚的颂歌。这种热闹的景象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凝聚了对传统的珍视。


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仅是对节日的庆祝,更是千百年来华东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对家人间浓郁的情感的谢意。


江苏,烟花在城市的中心湖上燃放。


彩灯闪烁,彩船悠悠,穿梭于古镇的石板路与河网之间,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着人们步入一场梦幻般的旅程。


昆曲的婉转与月光的清辉交织在一起,每一声唱腔都饱含着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韵味,让人沉醉不已。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归属。


而酒,作为这场盛宴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它既是一种饮品,又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文化的传承。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酒是激发灵感的源泉,是诗意生活的催化剂;在民间,酒则是团圆的象征,是欢庆时刻的必备佳品。每一杯酒的举起,都是对过往岁月的致敬,对当下幸福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这轮满月之下,华东地区的人们以酒会友,以歌传情,将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好习俗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圆满的真谛,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而那些在庆典中流淌的酒香,就如同人与人之间那份浓郁、美好的情感,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苏州,铜观音寺的月满之夜。





江苏

虎丘曲会 昆曲与酒的雅致共舞


化丘壑为酒场的圆满之夜


苏州的虎丘曲会,被誉为中秋节期间华东地区最具文化内涵的活动之一。这场盛会始于明代,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每年中秋之夜,苏州的文人雅士、市井百姓齐聚虎丘山,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一同赏月,更是为了在这场雅致的庆典中,体验昆曲与美酒结合带来的那份日常难寻的美好情感和圆满瞬间。


中秋之夜来临,随着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天际渐染银白,虎丘更添几分神秘与祥和。此时,四周忽而响起阵阵丝竹之音,宛如天籁,几百处乐声竞相奏响,或激昂高亢,或悠扬婉转,交织成一首中秋夜的交响乐。人们或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或高歌一曲,抒发胸中块垒,欢声笑语与乐声交织在一起,将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烟花在河两岸绽放,人们在节日共享团圆与美好。


当时的文人对此盛景多有记述,比如张岱的《虎丘中秋夜》如电影镜头一般记录了虎丘中秋欢庆的场面。明代诗人李流芳也有一篇《游虎丘小记》,其中说道:“虎丘,中秋游者尤盛……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


苏州,昆曲表演现场。

摄影/靖艾屏


“化丘壑为酒场”的虎丘曲会上,唱的是昆曲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对“虎丘曲会”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铺天盖地的全民性痴迷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世界戏剧史上很难再找到“虎丘山曲会”这样规模宏大而又历时久远的剧艺活动


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宴上存身


这一盛会不仅是市井百姓的狂欢时刻,也是受文人墨客追捧的雅集。曲会的前半段往往锣鼓齐鸣,热闹非凡,市井百姓争相参与。但到了后半段,夜深人静,圆月高升,此时就是文人雅士最爱的时刻。他们认为在静谧的月夜中,更能凸显昆曲细腻优美的唱腔


圆月高照,喜庆氛围越发浓烈。


昆曲作为中华戏剧艺术的瑰宝,以其细腻优美的唱腔和典雅的表演风格,成为了虎丘曲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被作家、戏剧家白先勇盛赞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


明清时期,‌昆曲与酒肆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的酒楼常常成为昆曲表演的场所,‌人们一边品酒,‌一边欣赏昆曲,‌这种结合使得酒楼的氛围更加雅致和高尚。


回顾昆曲成长的历程,可以说昆曲是浸泡在酒里长大的。明代有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昆曲的前身),多在酒楼茶馆的宴饮娱乐中出现。比如士大夫酒宴上,多听到的是“海盐腔”。有此传统,致使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宴上存身。


中秋月圆,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街坊们热情地聚集在露天戏台前,为的就是这中秋里,昆曲与酒共同打造的一出好戏。酒杯举起时,必是演出高潮。主人拂袖轻唱,台下掌声雷动、酒香四溢。或有人拍手叫好、或有人低声吟唱,酒香为这乐声阵阵助兴,曲声为陈年佳酿更添甘醇


在这样的氛围中,昆曲与美酒相得益彰,让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此刻到达顶峰。


元代画家王蒙《修禊图卷》中描绘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


苏州人自古对艺术与美酒的热爱,在中秋虎丘曲会化作曲水流觞、共享明月的美妙瞬间。人们在深沉、细腻的昆曲唱腔中找回与亲人、友人直接的深厚情谊:“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共赏音乐与酒之美,体验情感与圆满之真


苏州的虎丘曲会也并非仅仅是文人雅士的狂欢,事实上,它也是市井百姓最为期待的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普通人家也会借此机会,欢聚一堂,享受难得的圆满时刻。


江苏民间,昆曲演出现场。


无论是赏月听曲,还是举杯相庆,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昆曲的旋律与美酒的芬芳,找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熟悉的情感纽带。这种全民参与的盛况,使得虎会成为了苏州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这样的视听盛宴里,江浙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和彼此的美好情感与祝愿,并将这种情感代代相传。





浙江

八月半渔棉会 庆丰收祈圆满


庆祝鱼虾满载而归,棉花采摘丰收


与苏州的雅致庆典不同,宁波咸祥的八月半渔棉会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庆祝中秋和丰收的到来。


渔民正在海上撒网捕捞。


咸祥是浙江宁波鄞州东南的一大名镇,始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元明时期因外来移民利用海涂高阜处煮盐而得名“盐场”,清乾隆年间借谐音雅化为“咸祥”,寓意“大家都吉祥”。


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因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盛产鱼虾,人们多以捕鱼为业。


一船两人,捕鱼饮酒”,是渔民们的日常。


劳作了一天之后,渔民们三五成群,一起喝酒聊天。酒既能缓解一天的疲劳,又成了渔民们沟通的重要桥梁。可以说江南渔民,离不开大海,更离不开好酒


渔民撒网捕捞,丰收即将到来。


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充满了渔民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宁波人民对圆满生活的期盼与对美好情感的表达。


据民国朱骧的《四明朱氏内外编》记载,八月半渔棉会至今有近400年历史。旧时,人们为了庆祝鱼虾满载而归,棉花采摘丰收,感念唐浙东观察史裴肃平乱佑民、杨懿县令围涂筑塘、改造田地之功。在笙箫琴笛声中,彩船、花轿船、龙灯、马灯及抬阁依次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中秋花灯,象征圆圆满满。


咸祥人自古以海为业,捕鱼为生,把船视为吉祥之物。因此每逢八月半,各堡都要制作纱船、抬阁,咸祥人统称为彩船


彩船巡游,浓郁吉祥的丰收仪式


咸祥镇彩船,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200余年历史。各村各堡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以制作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彩船以示庆贺丰收,祈求来年鱼虾满舱、五谷丰登。精美的彩船还曾走进我国台湾省的南投灯会,启航两岸文化交流之舟。


这些彩船由当地的工匠精心制作,船体表面涂上鲜艳的色彩,并装饰上各式彩绘、剪纸和吉祥物。彩船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凝聚。渔民们将他们对大海的敬畏与感恩,通过这精美的彩船表达出来,象征着他们对生活圆满的美好期待。


以1945年抗战胜利后农历八月半最热闹的一次庙会为背景创作的《咸祥八月半风情》。

绘者/盛元龙


《咸祥八月半风情》中呈现了八月半庙会的热闹场景。

绘者/盛元龙


彩船巡游作为八月半渔棉会的核心活动,是渔民们庆祝丰收与祈求未来平安、圆满的象征。


中秋之夜,当彩船在咚咚的鼓声和欢快的锣声中缓缓启航时,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而又热烈的氛围中。村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虔诚地跟随在彩船的后面,口中默念着祈福的词语。巡游到达村庄的中心或海神庙前时,彩船被庄重地摆放,焚香、献祭等仪式紧随其后。这个过程既是祈求平安丰收的仪式,更是全村上下同心协力、守护传统文化的庄重表达。


八月半渔棉会中的彩船,不仅承载着渔民们对大海的敬畏,也象征着他们对未来的圆满生活的追求。


中秋灯会,亲友相聚,分享圆满时刻的幸福。


在这些承载着美好的、浓郁情感的彩船上,渔民们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与祝愿融入其中,祈求来年鱼虾满舱,庆祝五谷丰登。这种祈福的传统,在宁波渔民中代代相传,彩船巡游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成为了咸祥人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月半渔棉会上,除了彩船巡游外,渔民们还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龙灯舞动、抬阁表演等。它们展现了渔民们的才艺与智慧,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酒

节日里最浓郁的情感连结


跨越时间的美好传承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全民庆祝圆满的日子,更是含蓄中国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亲人之间的浓郁情感得到了升华与传承。从古至今,中秋节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圆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中秋夜里,浓香的酒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情感连结。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白酒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代表,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传统的家宴上,还是在朋友间的聚会上,美酒始终是连接亲情与友情的重要纽带。人们在酒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与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在这种浓郁的情感中,共同期待未来生活的圆满与美好。


家人团聚,举杯共饮。


来自600多年前的浓郁酒香


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深入人心。《尚书·说命》有言:“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记载了当时人们通过曲蘖发酵来酿酒的技艺。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不仅是饮品,更承载着礼仪、节庆与情感。在这些早期酿酒的过程中,酒坊文化也随之萌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酿酒坊制模式。


在漫长的岁月里,酒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贯穿于各类重大节庆活动中,而中秋节的饮酒习俗更是酒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954年,四川彭县出土的东汉酿酒画像砖。


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蒸馏技术的进步,中国白酒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清时期,酒坊文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蒸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白酒酿造技术精益求精。各地酒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不仅作为饮品,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浓郁情感交流的纽带,而酒坊则成为酿酒、售酒及文化传播的中心


这其中,最能体现酒坊文化历史与传承的,非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莫属


坊后美酒酿,坊前人情传


成都府河右岸的水井街酒坊遗址,是中国酒坊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代表。1998年,考古学家在水井街发现了明清时期的大规模酿酒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与酒坊相关的文物,包括酒窖、晾堂、蒸馏器基座等。


水井坊博物馆


这个遗址揭示了水井坊长达600多年的酿酒历史和文化传承。水井坊的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精湛,也承载了酒坊文化中人与人情感交织的历史。


蜀地多美酒,酿者皆善。水井坊沿用蜀地独特的酿酒技艺,将美酒带到千家万户。


自古以来水井坊采用的“前店后坊”格局正是酒坊文化的典型代表——前店售酒,后坊酿酒,酒香四溢,吸引人们前来品鉴、交流。酒坊作为酒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不仅提供美酒,还成为人们交流、分享、传递文化的场所。水井坊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与酒文化一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白酒文化的象征。


水井街酒坊遗址俯瞰图


市井会友,多以酒为媒。”这种以酒为媒介的社交方式,在水井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前店的人们围坐品酒,谈笑风生,在这氛围中,酒成为了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后坊的酿酒师傅则以传统的技艺精心酿造,让每一杯浓郁的酒都凝聚着匠心与文化。


酿酒匠人正在蒸馏白酒。


在这幅活色生香的古代画卷中,水井坊的美酒在一代代匠人手中酿造,在一辈辈古人口中畅饮,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流传。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还是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中的团聚,水井坊始终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酒文化的传播。


每个圆满的时刻,水井坊酒都与你共庆


充满浓厚中秋气氛的街道上,人们记录着美好时刻。


水井坊的酒,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醇厚的酒香,成为中国传统节庆,尤其是中秋佳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象征圆满与团聚的时刻,酒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情感的寄托与传承。千百年来,水井坊的美酒伴随着一代代人庆祝中秋,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圆满与欢乐


中秋之夜,明月如洗,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庭院中酒席已然摆好,亲朋好友围坐一堂。正如《诗经·小雅》所言:“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手捧一杯水井坊的美酒,酒香伴随着秋风,在夜色中缓缓弥散。天上的明月与杯中的美酒交相辉映,此刻的每一口酒都浸透着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但酒香温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这片清辉与酒意中变得愈加浓郁。“饮酒必尽礼。”美酒与礼仪融合,中秋与圆满相遇。这一刻的所有情感都随着酒香在夜空中弥漫。


执此美酒,悠然与共。


本文创作团队:
撰  稿:dawenwen
制  图:Abner
部分供图:水井坊、视觉中国、FOTOE


👆
欢迎各位点击关注
也欢迎扫码添加国酒菌微信,加入读者群
入群可以领取多种不定时福利
👇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系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依托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优势,聚合地理科学、微生物学及行业内专家优势,以独特的视角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揭秘中国美酒产区背后的地理密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