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浪漫永不过时

美食   2024-06-03 11:22   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

——歌曲《烟花三月》歌词节选















一首好听的歌曲足以让一个城市家喻户晓,但扬州的光环远不止一首歌。


千年扬州沉淀了多少文人雅士的诗情画意,蕴藏了多少行者游人的浪漫情思。


它的繁华富庶、优雅精致,传唱千年。


扬州瘦西湖晨雾 摄影/方飞


扬州,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江河湖海都是它的生命之源。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锹,便是在扬州开挖。


凭借这段古运河和众多湖泊,以及曾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到清朝末年,扬州的繁华持续了2000多年,被史学界称为通史式繁华第一城。

扬州东关街夜景 摄影/方飞


作为河港海港兼有的交通枢纽,扬州成为了粮食、淮盐、丝绸、茶叶、金银铜器的重要集散地,也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与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


一座浪漫如此的城市,配得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盛赞。


1

江海相连

扬州富庶甲天下

春日瘦西湖的垂柳 摄影/城市穿梭客


水,何以支撑起了扬州两千多年的繁华?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的北岸,南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临淮河穿城而过的淮安,河湖密布。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摄影/清溪


公元前486年,为沟通江淮,北上伐齐,吴王夫差调集大量民夫,成功开凿了邗沟。


这条长约150公里的运河,自扬州经射阳湖至淮安,成功地将长江与淮河连接起来,实现了南北水运的初步贯通。


西汉吴王刘濞因运输盐铁继续疏浚河道。


隋朝开凿运河联通了洛阳和扬州(时称江都),隋唐大运河的全线贯通,为扬州开启了经济和文化繁盛的大门,一时间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隋之前的邗沟历次开凿、改道(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彼时的扬州还是一个滨海城市,这里早期曾是长江的入海口,有“淮南江北海西头”之说。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当时的扬州港既可沿长江西进内地,又可沿运河南来北往,更可向东出海联通世界,江、河、湖、海联结成发达的水上交通网,扬州城中聚集了大量南洋人、波斯人、罗马人等,也成为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来的交流人士的中转站。 


扬州是唐代中国四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扬州“雄富冠天下”,虽不事农业,但商业十分发达。


西汉初年,实行开放的盐铁政策,吴王刘濞就因“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而富甲一方。


陶钱罐(汉)


宋元时期扬州盐税收入居全国第一,据《宋会要稿》记载:“今日财富之源,煮海之力,实居其半”。


在清代,毗邻黄海的两淮地区依旧是全国最大产盐区,临运河、通长江的扬州,是淮盐重要的集散、转运之地,大盐商们云集于此。


富甲天下的盐商在扬州争相修建精美的园林,瘦西湖是如今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林,清代的瘦西湖就已形成今天所见的狭长水道,水源即是大运河。



乾隆第二次巡幸江南时,五亭桥已优雅横卧于碧波之上,为了逢迎皇帝,盐商们各竭巧思,广造园林,生生营造出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绝妙江南景致。


除了瘦西湖,扬州还有个园、何园、小盘谷、逸圃、卢氏盐商住宅等私人园林,亦是争奇斗巧、各有千秋。



“2024寻道中国”第三站

我们来到这个有着精致建筑

与充满生活仪式感的富庶之地


2

惯看繁华

宠辱不惊慢扬州

扬州城市故事,如澎湃的广陵潮,高潮迭起,连绵不绝,既经历了 “歌吹沸天”的繁盛,也饱受过 “废池乔木”的悲怆。



西汉吴王刘濞在此建都时是“才力雄富,士马精妍”的盛况,然而五百多年后已是颓败芜城。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罗城的兴起,加上诸多名臣的治理,唐代的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成为两京之外中国城市经济最繁盛的地方,王建有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资治通鉴》则写道:“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明代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手工业作坊生产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代,大运河的便利性极大提升,随着清帝数次南巡,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的扬州经济迅速恢复,城市生活空前繁华,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使扬州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


《乾隆南巡图》(局部)


无数文人雅士在这个浪漫之城留下印迹。

李白笔下是“烟花三月下扬州”

张若虚眼中是“春江潮水连海平”

杜牧流连于此,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

诗人张祜,则在这里找到了人生归宿;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官吏自古崇文风气甚盛,一些盐商为了官场结交,也附庸风雅,捐资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兴建园林等。


盐商们还盛行养士之风,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或海量藏书,用他们的作品装点门面、结交权贵。


各地文人墨客、书画名流,纷纷汇聚到扬州。



城市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显得繁盛而有活力。


饮茶饮酒之风盛行,在酒肆,在庭院,在虹桥,文人雅士们赋诗作画、焚香品茶、互相唱和,为这个原本就崇尚学问和诗歌的时代更增添了儒雅的色彩。



精致的生活艺术在扬州随处可见,虽远离山水,但家中有“湖山胜景”,富商大户们的私家园林大小规模各异,大者如影园,广达数亩,小者如容膝园,仅十数步。但能各得其所,各逞所长。由于城内房屋鳞次栉比,空间有限,故住宅园林多为小中见大,运用花窗借景、半壁亭台、贴墙叠山、环阁凿池。其妙在变化,理及精微,颇具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



绘画大师石涛著名手笔片石山房不但享誉当时,即使在今天,也还是造园艺术中的经典范例。片石山房位于晚清第一园扬州何园内,因整个山体均为小石头叠砌而成,故称片石山房。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片石山房内 “二厅之间,湫一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为石涛叠石造园的“人间孤本”。


3

巧夺天工

匠心独运寄情思

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高超的工艺技术。


富可敌国的商人们将大量金钱用于奢侈挥霍的生活与社交,大至园林建筑、厅堂陈设,小至文玩摆件、文房小物,无不雅致精巧,独具匠心,在这样的影响下,扬州成为了消费城市的突出代表。



扬州是中晚唐时期全国最大的金银集散地。


这里并无金银矿藏,但黄金白银完成了原材料到商品的蜕变,在本地能工巧匠的手中,幻化成精美的器物,上奉宫廷,下达百姓。


明清之际扬州的手工业,尤其是玉雕、漆器、刺绣、象牙浅刻、剪纸、砖雕、瓷器等工艺品,均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


既反映了手工业技艺的新进步,也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品格的一种象征。


金冠、嵌珠宝龙、凤金簪(清) 扬州博物馆藏

雕瓷龙舟(清) 扬州博物馆藏


这些精美的物品大都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色彩美妙,富有生活情趣。


例如人生四喜之一“洞房花烛夜”——婚礼中出现的器物,就常用到漆艺的妆奁和衣箱、双面绣的团扇、纹饰各异的铜镜、工艺繁复的金银首饰、图样喜庆的精美剪纸等。


扬州剪纸


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影响下,扬州形成了中正平和、崇文重教、喜文爱美、精致细腻的生活方式。


扬州漆器正是这一精神气质的外化。作为日用品的漆器,轻便、美观、牢固、耐用。


在历代扬州工匠的加持下,漆器从普通的日用品蝶变为珍贵的艺术品,巧夺天工的漆器髹饰技艺,丰富多样的纹饰之美,赋予了漆器千文万华的审美价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扬州刺绣是中国“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扬州古代繁华富庶,人们衣着起居,多以刺绣为饰,大多妇女自幼即工刺绣,古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


据《唐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随行人员就有扬州绣师多位。


扬州刺绣


花鸟、山水、四季、雅趣,艺人们用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装点着淳朴安适的生活,激发出精彩绝伦的创意,传递给世界形与色的震撼,展现文雅浪漫的扬州仪式感。


 YANG ZHOU

/

扬州,在国人心中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浪漫生活的象征。


灵韵流淌,匠心传承,汇聚成运河两岸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人类对美的追求亘古不变,在精致器物的华彩里,我们可以读懂扬州文化的深厚、典雅与秀美,可以读懂大运河文化的灵动包容、生生不息。


2024年“茅台1935·寻道中国”

“喜逢大运·共赴山河”

策划:中国国家地理

采编:赵雅靓 史楠 林天祺 张磊 李雪斌 苏熠 贺国东

撰稿:张家苗

图编:李萌 赵雅靓

设计:洪玥

鸣谢:扬州何园、扬州漆器厂、扬州剪纸非遗传承人 章荣、扬州刺绣非遗传承人 黄丹丹


(广告)



👆

欢迎各位点击关注

也欢迎扫码添加国酒菌微信,加入读者群

入群可以领取多种不定时福利

👇


往期精彩回顾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和在看!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系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依托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优势,聚合地理科学、微生物学及行业内专家优势,以独特的视角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揭秘中国美酒产区背后的地理密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