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夜,满月高悬,一家人围坐,赏月、品酒、闲话家常,这美好的画面年复一年地上演。每逢此佳节,华夏大地处处是共庆圆满的美好场景。无酒不成欢、无酒不言庆、无酒不圆满。酒不仅是这些庆祝时刻的必需品,更是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连接着人心。而酒坊文化融汇了传统工艺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不仅生动展现了无数美好的庆祝场景,更将人与人这种情感浓缩并传承下来。作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的水井坊,穿越600多年的时光,始终承载着这份美好与庆祝的情怀,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圆满时刻,让这份情感更加浓郁,正所谓“坊后美酒酿,坊前人情传”。
中秋来临之际,为了追寻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印记和中秋的美好起源,水井坊·第一坊与《中国国家地理》共同绘制了一幅璀璨的《中秋美好起源地图》。这幅地图宛如一幅画卷,带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以美好诗意的方式展现了那份难得的圆满和深厚的情感,让每一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美好。
这幅画卷从四川成都的酒坊文化展开。华灯初上,成都的夜空仿佛被欢声笑语点燃,酒坊熙熙攘攘,笑声与酒香交织,一直延续到天亮。这是一幅全民欢饮的“月光会”。来到北方,中秋的画面充满直爽豪迈的氛围,人们骑马追月,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将中秋的圆满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纯粹的快乐。
在华东的中秋夜幕下,昆曲的旋律悠扬地在虎丘的上空中飘荡,人们杯中的美酒在月光下闪烁,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圆满甜蜜的气息。而在华南,中秋的夜晚被编织成一幅神秘而浪漫的画卷,火龙在夜空中舞动,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欢聚一堂,共庆圆满。
在这幅地图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各地中秋的独特习俗,更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对于圆满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跟随这幅《中秋美好起源地图》,共探美好起源,共庆圆满。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传统节日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根植人心。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每一个节日都深深寄托着情感,传承悠久的文化,也凝聚着民族精神。从春节的鞭炮齐鸣,到元宵的灯火辉煌,每个节日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而中秋节却尤为独特,此时每个人仰望同一轮圆月,尽管身在天涯,却仿佛共享这份皓月带来的圆满与思念。月光穿越万里,连接每一个心灵。
在这个中秋夜里,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共品美酒。酒坊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古老的酿造技艺与浓厚的情感,为圆满时刻增添了文化内涵。月光下,家人们举杯畅饮,感受着酒坊历史沉淀下来的醇厚风味。每一杯酒不仅是美味的享受,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酒香弥漫中,传统工艺将团圆的喜悦与温馨融入酒中,使得这份中秋团聚显得尤为珍贵。
成都大邑悦来古镇的家宴。
摄影/冉玉杰
但在遥远的古代,中秋节仅属于皇室。那时,它是一场庄重而神圣的天子祭月大典,充满了敬畏与仪式的厚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从皇家的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不再仅仅是天子的专属,而是演变成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节日。虽然祭月的仪式渐趋简化,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祷,却从未改变。
成都“月光会”
一场全民狂欢的美好节日
都说成都人会“耍”,这种会“耍”、爱“耍”的天性自古便有。元代史学家费著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他自己就是成都双流(古称华阳)人。但这种“耍”并非简单的玩乐,而是成都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独特诠释——乐观、豁达、懂得享受与创造美好。
成都,川剧喷火。
摄影/徐剑锋
在中秋佳节,成都人更是将这份天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仅限于传统的赏月吃饼,更是将酒坊文化与中秋庆典巧妙结合。上至官府、下至百姓,成都人都会以美酒助兴,举杯敬月、对月赋诗。只要在成都,方能深刻体会那份人与人之间,因酒结缘、以情共融的中秋庆典。
成都四面环山,雨水丰沛,天空云量厚,中秋时月亮经常蒙着面纱。浪漫诗意的成都人便给中秋节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月光会”,相传这天是月光的生日。成都的官府带头设宴,庆祝佳节。据《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记载,成都官府会在中秋夜于大慈寺摆宴,然后登楼赏月赋诗。每年中秋,大慈寺成了成都文人雅集、百姓寻热闹之处。
拜月之后,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锦江的合江亭边放河灯与孔明灯,祈愿美好。夜幕降临,富贵人家在自家庭院里设宴赏月,而平民百姓则涌向酒楼,争占一席之地,举杯共庆,酒香四溢。夜市熙熙攘攘,笑声与酒香交织,一直延续到天亮。
酒是中秋的魂儿。自唐代起,赏月、饮酒不仅是中秋不可或缺的习俗,更是情感交流的重要仪式。在巴蜀之地,成都的酒坊文化更是将这份情谊酝酿得尤为醇厚,四川人苏轼写下吟颂中秋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他将对圆满的期盼融化在浓香的酒中,大醉而写成千古名篇。酒能助兴,自然是文人墨客中秋宴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让这场满月下的欢聚,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中秋夜,三五好友,推杯换盏。
到了北宋,中秋赏月、饮酒的习俗被推向了极致。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每逢节前,每个酒铺都卖新酿的酒,店铺的门面装饰得焕然一新,门口还挂着“醉仙”字样的酒旗。百姓争相购买新酒,甚至到了中午酒就卖光了。
中秋亲友聚会欢饮。
摄影/陈生
水井坊旁的锦江游船上,今人扮演的杜甫在船头遥望明月。
摄影/邓志昂
水井街酒坊遗址俯瞰图。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效果图由AI绘制
提到水井街酒坊就不得不说成都的水和码头文化。成都锦江码头文化历史悠久,古时候,成都河流纵横,水网密布。锦江绕城而过,是成都沟通省内外的重要通道。李冰开通郫江、检江后,这两条河流不仅改善了成都平原的水利条件,还促进了水运的发展,成都逐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埠城市。秦汉时期,蜀地的粮食、手工业品、土特产品都是通过水运,销往其他地区,两江沿岸市场繁荣。
水井街坐拥独特的区位优势,西南是东门码头,东边是锦官驿。锦官驿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驿站。唐宋时期,由于蜀锦的繁荣,这里成为了监造检验蜀锦的官衙所在地,周边的商铺、酒楼、茶肆、旅店随之兴起,成为了成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明清时期,锦官驿是东出成都的第一大驿站,有各类吏卒差夫多达376人。
久而久之,人口不断聚集,形成了水井街、水津街、大同巷等街巷。与此同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流量”就会催生酒坊的繁荣。
水井街酒坊遗址区位图
上图是根据史料绘制的明清时期水井街一带舟楫往来的景象,现在这里依然商贸繁盛、酒吧林立(下图)。成都的酒吧已经从古代仅售酒的酒肆,变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空间。
如今水井街酒坊遗址周边仍是酒吧聚集的地方,兰桂坊、九眼桥是成都著名的酒吧街。如果你漫步在锦江边,仍能体会到唐代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描写的场景:“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如果你走到水井街,还能在湿润的空气中闻到600多年前的浓郁酒香。
水井街酒坊坚守600多年的时光仍在生产高品质白酒,图为遗址酿造生产场景。
图为酿酒匠人蒸馏白酒的场景。
水井坊和国酒地理送福利来啦!
邀请大家一起品鉴水井坊浓香型白酒,
在评论区留言你家乡的中秋习俗,
我们会选出2位留言的粉丝朋友,
赠送礼盒装水井坊井台酒500ml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