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高山,汹涌的波涛,如锦的百花,浩瀚的星空,都是我们用双眼能轻松见证的世间精彩。但其实美酒之美,也不仅在舌在喉,透过显微镜头,我们依然可以在美酒之中看到宛如上述美景的精彩画面,让美酒中蕴含的“微缩景观”也变得目所能及。所以,我们将美酒的结晶物当作画笔和颜料,在这里办一场印象派的画展。要给美酒拍摄印象派的艺术照,用好显微技术相当重要。
照片中晶体如万花筒般斑斓的色彩通常是偏振显微镜的功劳——规则的晶体可以把一束光线分解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光线,称为偏振光。使用偏振显微镜就可以洞悉这种现象。偏振镜产生的光干涉效应,使得不同性质的被观测物之间的对比度加深,同时还能产生不同的色调组合。当结晶物具有强烈偏振特性时,两个方向的偏振光被标记成互补的两色,异常分明。此次,我们选择用于拍摄的主体设备是一款有显微摄影能力的微距镜头和一组偏振片。为了试水,我们将一款白葡萄酒和其他几款酒混合,待其结晶后进行了偏光显微拍摄。无数颜色互补的神秘“X”形表明结晶物有着高度的偏振特性。这种结晶物很可能是被称为“酒中钻石”的酒石酸。所有种类的葡萄酒都有可能产生酒石酸沉淀,酒石酸作为葡萄中存在的有机酸,是葡萄酒酸度的重要来源,也是葡萄酒风味的一大基础。
从葡萄酒中结晶出酒石酸的照片虽然有着酷似染色体的有趣图形,但在视觉冲击度上感觉还是弱了一些,所以接下来的画展正片中,我们改用了另一种酒进行结晶,这次我们获得了相当不同的结晶物,视觉效果堪比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格,又颇类徐志摩诗中浮藻间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此外,我们还发现,有些结晶的形状竟令人联想到一些熟悉的地理景观。
在自然界中,由河流或山洪在流出山口时所形成的冲(洪)积扇并不罕见,几乎在每处山口地区都有发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积扇都能被称为景观。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通过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冲积扇分布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干旱地区由山洪形成的洪积扇较之于湿润地区由河流形成的冲积扇往往更容易形成景观——首先,我国干旱区的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等巨大山系,经常能相应地孕育出巨型洪积扇景观;其次,河西走廊北侧的龙首山、北山和阴山南侧的大青山等,虽然不甚雄伟,但反而会将山口的洪积扇衬托得更明显和壮观;另外,环塔里木盆地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可可西里山,山前有平原或者大面积开阔地,洪流涌出山口以后没有其他障碍的遮挡,也可以形成大规模洪积扇景观。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反观湿润区的山地,包括环东北平原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雪峰山以及福建的武夷山和台湾的中央山等,虽雨量充沛,但河道较为固定,河水不易漫过河床形成大面积的滩状沉积,因此山口冲积扇的景观价值似乎略逊。太行山(北段)冲积扇虽然缺少景观价值,但其造就的城市带却非常重要。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忽然冒出,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的一座座锥形山头,就是火山锥。火山锥有三种主要类型:坡度超过30度的叫锥状火山,30度以内的叫盾状火山,在2至10度之间的叫低平火山。大部分火山距离上次喷发的年代已久,已经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覆盖,宛如大地沉睡的眼睛。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为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彩丘的概念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丘陵状的形态;二是岩层呈现出丰富的色彩。甘肃永登的树屏彩丘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彩丘景观,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有甘肃张掖彩丘、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五彩滩和五彩城等。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2期《新发现:中国面积最大的彩丘在甘肃永登》彩丘以斑斓的色彩和波状起伏的组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颇受游人青睐的地貌景观。例如张掖临泽彩丘,发育在白垩系褐红色泥岩夹黄色、黄绿色、蓝灰色、灰白色、浅红色的泥岩、页岩及粉砂岩等杂色岩之上。尽管这些岩石形成距今已有7000多万年历史,但成岩作用较弱,非常容易风化。雨季间歇性的流水,在彩丘的泥岩表面肆意奔流冲刷,侵蚀着风化的表层,在岩石坡面上留下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犹如树枝状的冲沟。由于表层极高的侵蚀速率,彩丘坡面上往往寸草不生,反而新鲜的岩层不断向外显露,这也是彩丘看起来能够经常保持鲜艳色彩的一个原因。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2期《新发现:中国面积最大的彩丘在甘肃永登》树屏彩丘所在的区域位于祁连山东段的民和-兰州盆地内,属于陇中盆地的一部分,而陇中盆地是中生代的一个大型断陷盆地,发育了厚度超过5公里的白垩系沉积。从沉积岩层的剖面看,上部为砂岩夹泥岩,中部为杂色泥岩,底部是砾岩。目前我们看到的树屏彩丘,出露的大都是中部偏上的杂色(紫红、青灰色为主)泥岩,上部的砂岩夹泥岩已基本被侵蚀殆尽。在这里,岩性细腻偏软的山体表层风化形成的碎屑颇易被强降水导致的流水冲刷、侵蚀,也形成千沟万壑又多姿多彩的“彩沟”景观。袁见齐院士在《干盐湖阶段的沉积特征兼论钾盐矿层的形成》中提出,“盐盆地演化到析钾阶段时,广袤的干盐滩与若干卤水湖并存。这种特殊的地质地理背景称为‘干盐湖’。”这套组合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同属于一个湖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一个干盐湖,就对应着一个湖盆。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干盐湖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中国最大的干盐湖就是柴达木盆地内的察尔汗盐湖。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03期《干盐湖:柴达木盆地的“主打景观”》喀斯特峰丛景观是在花岗岩体内两组方向的垂直节理和帚状裂隙群的控制下,花岗岩体被切割成棋盘格状而逐步形成的。丹霞地貌上峰丛峰林景观颇为常见,峰丛和峰林是丹霞发育至壮年期的标志。当整体呈峰丛状时,说明丹霞进入了壮年早期;峰丛被继续侵蚀,水流切穿至侵蚀基准面后转为侧向侵蚀,就形成了峰林;当峰林和峰丛联袂并列时,说明丹霞正值壮年晚期。而当我们取下偏振镜拍摄,晶体便呈现出类似冰川的洁净样貌——更准确地说,是大陆型冰川。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大陆型冰川洁白如玉,而海洋型冰川“灰头土脸”,因为海洋型冰川都分布在湿润、降水量大的地方。降水量大的地方,冰川的补给多,冰温较高,流动快,冰川中夹带着大量的石块,对冰川所在山谷的两侧和底部掘蚀切割得强烈。这类冰川往往把山谷深深地切下去,山谷的谷壁变得十分陡峭,山坡不断地有石块和砂土滑到冰川上,“弄脏”了冰川原本的玉容。相反地,大陆性冰川不甚流动,自然更显白净。如上种种,在偏光显微镜下,每一滴酒都化作了微观宇宙中的璀璨星辰,交织成令人心醉神迷的大美地理景观。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分子排列,构成了独特的晶格图案,或如繁复的蕾丝,轻轻铺展;或似曲折的迷宫,引人遐想。美酒的结晶,不仅是化学与物理作用的产物,更可被视作酒体成熟度、酿造工艺乃至风土条件的直观反映。晶格之美,虽无声却强烈,它们以一种超越味觉的方式,诉说着酒的故事,激发着观者的无限想象。想了解更多关于偏光显微摄影的趣事?欢迎阅读《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7月刊主打文章《显微镜看调味料:一盐一世界,一酱一天堂》。猜猜我们正片部分选择的酒是下图中的哪一款?前3位猜中的朋友即可获得2024年7月的三刊礼包!
参考文献:
[1]成政. 干盐湖:柴达木盆地的主打景观. 中国国家地理, 2023(3).
[2]马汝静. 在沸腾中沉睡:腾冲火山地热奇观. 博物, 2008(3).
[3]彭华. 丹霞、雅丹、彩丘、风城:谁是谁非. 中国国家地理, 2007(10).
[4]覃妮娜, 姜爽. 奇峰尽林立:风景各不同. 中国国家地理, 2021(1).
[5]覃妮娜. 涠洲岛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 中国国家地理, 2012(11).
[6]单之蔷. 冰川的比较:冰清玉洁的美人与挥汗如雨的码头工人. 中国国家地理, 2006(7).
[7]单之蔷. 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 中国国家地理, 2011(7).
[8]张存学, 宗峰. 新发现:中国面积最大的彩丘在甘肃永登. 中国国家地理, 2021(12).
[9]赵雪飞. 尿出来的风景. 博物, 2010(11).
独家策划/葡萄风
独家摄影/葡萄风、Phil
图片编辑/Phil
设备支持/奥之心 OM SYSTEM(特别鸣谢)
👆
欢迎各位点击关注
也欢迎扫码添加国酒菌微信,加入读者群
入群可以领取多种不定时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