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此菊花酒,岁岁念重阳

美食   2024-10-11 20:59   北京  





九月初九,又重阳。


《易经》中,“九”为阳数,也为极数,九月初九,日月皆逢九,故曰“重阳”。


宋代的洪兴祖也曾提到过“重阳”:“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但此“重阳”非今日之“重阳”,更多应随《说文解字》中“阳,高明也。”


阳,是积极正向,是日光照耀。因此人们认为“阳”是值得庆贺的,但又因卦卜中信奉事物发展若逢极数,便多有变动,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物极必反”。因此,为了消除“负向”的隐忧,在这个极阳之日除了欢庆宴饮,为祈求平安顺遂、灾病远离,重阳还有了众多“祈福”的意味。


重阳作为“节”的伊始有不同的说法,战国、两汉、魏晋,直至唐代,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尊天信命的古人对于这个特殊的日子的重视,由来已久,从未消散。



人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宴饮欢聚,风俗众多,又因“九”与“久”同音,对于”重九“的庆祝便有了长久、长寿的美意。

如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就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汉代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则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时至今日,重阳承继了历代的众多风俗,成为了重要的“佳节”。

重阳之日,登高、祭祖吃重阳糕、插茱萸于门前或佩茱萸香囊以辟邪祛病,还有一项重要风俗,便是饮菊花酒。

菊花可谓是重阳的“图腾”,重阳之日,赏菊、咏菊簪菊、共饮菊花酒,菊花,使得秋日的盛会,成为了一个花香、酒香四溢的节日。



登高的节日


说到重阳,大家首先想到的风俗便是“登高”。


重阳是“辞青”的节日,与迎接春日的“踏青”相对,登高望远,尽赏秋日的姹紫嫣红,也在秋天告别这一年的草木枯荣。



古人的诗句中,涉及到重阳的,也往往有登高的身影。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思念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参也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中写:“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诗酒俱佳的李白则在《九日》中给出了与山川对酌的旷达风雅:“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有人说,登高的习俗来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以登高之举祭拜山神,祈求吉祥安康,也表达对于自然之力的敬畏与尊重。加之和春天的踏青一样,在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秋日,是最适合郊游的好时节,“登高”也能达到强身建体、祛除疾病的目的,也算是对于”健康“的祝愿。

后来,登高逐渐从登山延伸至登上各种高处,但仍保留了对于健康消灾的美好寄望。


除了登高,人们还以其他的形式来实现与“登高”同样的祈愿。放纸鸢就是其中之一。


广东、福建等地在重阳节时仍保留有放纸鸢的习俗,因为在民间传说中,放纸鸢有“放晦气”和“放吉祥”的寓意。人们相信纸鸢飞得越高,晦气和疾病就会随纸鸢飞得越远,福气和健康也就越深厚绵长。

吃重阳糕也拥有同样的祈福寓意。“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重阳糕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但均取“糕”同“高”之意,以为亲友家人祈求新的一年高寿、高升、步步俱高的好运。




畅饮的节日


东汉崔寔创作的四民月令》中对于重阳的风俗记载中说:“九月九日可采菊花。”有人推测古人所采菊花是山上的野菊,由此将采菊归为最初登高的原因。


但不管登山是否与采菊有关,关于重阳之日与菊花有关的记录,确实不胜枚举。“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百花凋尽的重阳之时,菊花傲然绽放,在清冷中为这个节日添了一抹艳丽,与登高一样,都与秋日相得益彰,“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中国人爱菊,爱其淡泊不争、坚韧不摧。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世外,后有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的豪迈傲骨。位列“花中四君子”的菊,从来不缺少注视与歌颂。


不争百花之色,自成一品,菊花所具备的向来是古时文人雅士标榜的清高与傲然。而世人也在这种凌寒绽放的生命中,在重阳之日寄予了能如菊花般坚韧的关于健康长寿的愿望。

于是,赏菊、咏菊、簪菊、饮菊花酒,可以说重阳之日,从视觉到饮食,人们将菊花带进了这个节日的方方面面,占据了绝对的C位。


而佳节多不离酒,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前文列举的与重阳登高有关的诗作中,也总是离不开酒,但其实,关于重阳的诗句,“酒”出现的频率,远胜“登高”。

重阳的酒,需有菊花,才是正宗。

如《西京杂记》中所描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用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菊花酒,自古以来就是重阳必饮的“长寿酒”“吉祥酒”。


宋人吴自牧所著笔记体著作《梦粱录·卷五·九月(重九附)》中有言:“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南梁吴均《续齐谐记》中则有“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一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可见,浸于酒中的菊之意,在于祛灾病以延年,令生命久长。


中国很早便有鲜花入酒的记载。除了菊花酒,桂花酒、松花酒、桃花酒、莲花酒等,也都曾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而菊花酒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鲜花酒之一。以淡泊著称的五柳先生,不但采菊、赏菊,酿菊花酒也在其“爱菊”清单之中:“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


从医学角度来看,菊花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的功效,所以以此看来,古人寄托于其中的“健康”之盼,似乎也有了一些现实依靠。




思念的节日



祭祖也是重阳的一大风俗。九月是丰收的季节。秋收闭,仓廪实,一年的丰盛喜悦必然会结束于一场盛大的“感恩”仪式,祭天厚爱,祭祖恩德,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是九月的重头戏。


所以,虽然之后到了“重阳”开始作为节日的时侯,意义已多有流变,但一些地方仍将重阳祭祖保留至今,除了对祖先庇佑的感恩,还有在佳节之际对于故去之人的怀念。



人们在重阳之际寄情于景于酒,重阳,也变成了隔着万水千山感怀的节日。如若不然,便没有流传千古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也不会有“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感伤。


由此,重阳,除了欢聚宴饮,还弥漫着对故乡、家人、挚友的深切之情。毕竟有佳节,就有团聚、思念的相伴。而佳节有酒,还需有对酌之人。



  后记



记得我奶奶最爱菊,重阳节前后总会买几盆菊花放在阳台,加上别人为讨她欢心送来的,阳台上总是色彩纷呈,菊香四溢。她还会剪菊花的图样贴在窗上,耳鬓会簪一朵当年新制的菊花绒花。所以我的儿时因此多了许多赏菊的“雅趣”,也对重阳之日的记忆多了一些具象的温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值此“久久”之日,愿那些包含在不同的仪式中的“祈福”与“思念”都能得到回应。执此重阳的酒,一杯敬岁月,一杯敬相思。

愿岁月平顺,思念久长。







撰    稿:Quincy G
图    编:Phil
图    源:视觉中国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系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依托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优势,聚合地理科学、微生物学及行业内专家优势,以独特的视角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揭秘中国美酒产区背后的地理密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