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不争论
财富
2024-11-20 11:40
北京
上图是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与沪深300指数波动的对比图下图是沪深300指数年度变化幅度与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年度变化幅度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来,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在多数年份里都是由估值驱动的。乐观时,投资者给的估值高一些,悲观时,投资者给的估值低一些。除了2016年、2017年和2023年,其余年份沪深300指数波动的70%以上由估值来驱动。一年下来,投资股票赚不赚钱,不是来自于对盈利的把握,而是来自于对估值的把握。估值是人性、是人心、是情绪。可以这样讲,平均来看,沪深300指数中70%以上的定价是情绪定价的,是由博弈定价的,跟基本面(企业盈利)有一些关系,但是关系不是那么大的。盈利趋势有影响,但不能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部分。就这组数据来看,争论沪深300指数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意义是有限的。本身就是群体选择的结果,是主观的碰撞与博弈。乐观的投资者,给的估值高一些,悲观的投资者,给的估值低一些。就说当前此刻的沪深300指数,3600点是可以的,4000点也是可以的,4600点未尝不可,5200点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最终结果是买卖双方博弈出来的。多资产/大类资产/固收+/灵活配置/股债混合中,只要股票头寸超过20%,基本上这个账户的业绩就就是由股票业绩决定的,至少影响非常大,比如这一波芯片ETF翻了1倍,20%的仓位,就能带来20%的业绩,吃一半涨幅,也能带来10%的业绩,2024年纯债券账户不管如何努力,想搞到6%以上都是颇为困难的。商品期货短期可以赚很多,但是拉长5年周期看,管理10亿以上规模,还能每年赚10%以上的投资者不多的,至今没有看到过公开的投资业绩超越此标准的。故而,在中国做多资产/大类资产/固收+/灵活配置/股债混合的账户,核心能力需要培育两个,一个是对人性与情绪的理解,一个是对利率债久期的把握——背后对人性主导的信用周期的理解。就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资产的高回报不是由劳动生产率的趋势性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人性与情绪的波动周期带来的。既然是人性与情绪的理解,就没有必要进行争论了,人性与情绪不是科学,没有确定性,倒是存在一个反者道之动的哲学原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整体框架。总的来看,关于账户管理与投资,人性与情绪把握困难颇大,长期来看能做好股债混合账户业绩的投资不多,多数资管产品的规模,就拼渠道优势了。看来, 在中国,当领导是把握人性,管账户也是把握人性,所以领导很少,做多资产赚钱的人也很少(纯债账户稳定盈利,每年多少赚点,所以规模最大)。当领导与管账户都需要没有自我,顺从多数人的人性需求。自我意识泛滥的人,当不了领导,也管不了股票持仓占比高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