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批评

财富   2024-12-20 05:24   北京  

先给批评一个模糊的定义,张三说了一句话,包含A、B、C三个变量,指出A导致了B和C,而我们不认可这个判断,毫不客气地指出是C导致了A和B,这就是批评,我们说张三是一个蠢货,这不叫批评,这叫侮辱,因为我们试图否定张三本人。对于决策者本人的评论,而不是对决策者提出的具体决策的评论,是属于政治斗争领域的。
是的,批评是一个属于逻辑哲学领域的严谨词语。它涉及到主体与客体,人是主体,人通过语言与文字表达的思想、观点与选择是客体。我们能够批评只能是客体,而不能批评主体。所有对主体的否定和批评,往往都基于作为主体的人是永远不变的理解与框定,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的。笛卡尔说人的本质是思维的东西,一个人的知识每天都在变,过去的磊哥,不是现在的磊哥;未来的磊哥,也不是现在的磊哥。
一旦涉及到否定、批评、批判主体,这就不再属于批评的范畴,而是属于斗争的范畴,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让我们回忆一下,拿到硕士或者博士学位,都要写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献综述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批评与批判,找到一些论文,认真阅读,指出前人的可取之处,批判前人论文的不足之处,然后我们写论文来弥补不足之处,后人再通过文献综述批判与批评我们论文的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里,涉及到概念界定与关系梳理,实证方法的选择,数据的选择,所以我们的批评与批判,主要集中概念界定的严谨性、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假设的合理性、实证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数据选择是否得当等领域。大家找到任何一个人的毕业论文,对其综述时,写个几千字的批评行综述,都是可以的,但是应该不会有人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上写上对作者本人的任何评价。这就是批评的界限。
昨天美联储降息了25BP,引导2025年降息50BP,我们可以批评美联储在2021年加息太晚了,也可以批评这次的前瞻指引选择过于鹰派了,这是批评美联储的某一次具体的选择。我们的确没有必要来上这么一句,鲍威尔是不懂金融的,这就有点涉及人格与学识侮辱。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非常系统地论述了,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所以任何一个决策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当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时,放慢脚步。任何一个决策者都是会犯错误的。大家的批评也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选择,是主体的选择,而不是主体本身。主体本身每天都在变化,都在进步。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论述了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些历史脉络,中国哲学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太区分主体与客体,有时候有人故意把主体与客体捆绑在一起。一个公司,一把手做了个决策,失误了,本来批评一下这个决策就可以了,但是公司内一些竞争者,不批评客体属性的决策,而是批评决策的主体,其目的在于彻底否定掉一把手的权力,把一把手替代掉。这就不是批评了,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讲了一个反身性的哲学原理,就是每一个金融从业者都听过的反身性,在5年前,大家看好宁德时代,给了特别高的估值,宁德时代高价再融资,扩了产能,大家的预期成为现实,现在大家开始特别看好寒武纪,逻辑能否重现,有待于观察,但存在这种可能性。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自我预期,自我实现。经济金融系统是一个人参与的系统,预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美联储干的最主要一个工作就是引导预期。这段时间,决策层正在引导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预期,背后的哲学逻辑是希望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能够起作用,与宁德时代成长的逻辑类似。极个别的学者反其道而行之,近期,求锤得锤。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朱老板接见了索罗斯,并且坚定承诺人民币汇率不贬值,之后索罗斯就不再阻击港元汇率了,索罗斯作为反身性哲学原理的提出者,显然知道预期的重要性。
最后,价值观是没有办法批评的,只有选择与斗争。效率与公平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效率优先,就会损害公平。公平优先,就会损害效率。我们这代人受西方传统经济学影响深远,有些人是被彻底植入灵魂,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能力,把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奉为真理,但却忘记了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是内含着效率优先价值观的,即我们学习的主流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效率优先的价值观基础上的。麻子在《让子弹飞》里提出了另外一种价值观,你没有,对我很重要。一旦某个人去批评效率优先或者公平优先的价值观,这就不再属于批评的领域,而是属于斗争的领域,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哲学的斗争。斗争,就会有流血牺牲。

2024年12月20日

三石观察
经济运行与资产价格思考
 最新文章